拈花一笑 这个典故我想大多数人都听说过,也知道它的意思,不知道是不是跟我一样,当初刚开始接触时不懂,觉得很神奇,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拈花一笑不服老?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拈花一笑不服老(新拈花一笑)

拈花一笑不服老

拈花一笑

这个典故我想大多数人都听说过,也知道它的意思,不知道是不是跟我一样,当初刚开始接触时不懂,觉得很神奇。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倚天屠龙记》有一段情节,张无忌跟张三丰学太极拳,张三丰教了一遍问张无忌记得多少,张无忌说全忘了,张三丰知道他学会了。是不是也很神奇?

金庸的这一段相对而言好理解一些,我们有一个词叫“得意忘形”,其本意就是这个。指的是人认知了精髓,并把现有表相忘掉,然后通过精髓不断生发出新相。这也是我们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奥妙!不仅仅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且通过本质推演运行及变化。当张无忌把太极拳的招式都忘掉以后,跟着太极拳的节奏随心所欲,进而打出的招招式式也都是太极拳,而这些招式可能比原本成套的招式更实用更无懈可击。所以张三丰知道他学会了。

《庄子、秋水》里一有段庄子和惠施关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辩论,这场辩论谁输谁赢其实并不重要,问题是庄子到底知不知道鱼很快乐?他又是怎么知道鱼快乐的呢?这个问题我只能给出俗解,毕竟我的境界远不及庄子。快乐本身作为一种感观的呈现,它是由来源的,同时它具有一种感染能力。就像电视,没有信号的时候它满屏雪花,收到信号它才呈现节目。庄子观鱼心情大悦,这种快乐是鱼带给他的,就像电视收到信号,信号的来源是电视台,所以电视台是有这个节目的。因此庄子说鱼是快乐的。庄子的修为有“庄生晓梦迷蝴蝶”一说,基本上接近天人合一了。所以庄子怎么知道鱼快不快乐,这个就不用再解释了。

老子《道德经》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开篇,这句话意思非常丰富,其中有一种意思是这样的:道这种东西非常玄妙,那么它可以被准确表达吗?那些被表达出来的是道的本身吗?要弄清楚这些,就涉及一个问题:怎么得道?事实上得道并不难,难就难在道有层级。有一句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他得道了吗?当然,不过之到了第二级。他才做了两次轮回。天地生万物,万物皆有道,道自己不会说话,人要想得道,就得去感知它,感知的准不准确,全面不全面决定了道的层次。所以想得道你得有感官,要到高层次得道得有极致感官。正因如此,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莎翁只有一个。真正是莎翁塑造了哈姆雷特吗?不完全是,塑造它的还有读者,他们甚至能感触到一个与莎翁思想中截然不同而又客观真实的哈姆雷特。

人的一切认知皆源于感知!人很难理解自己的感知触碰不到的东西,某些人所谓学富五车引经据典,然则穷其一生不能得道,究其原因实则是知识到了感知未到,这就是道的结界。所谓知识不过是感观的某种规范呈现,而科学也不过是这种呈现的精准程度。事实上如今我们感观所触碰不到的玄而又玄的东西,在将来也极可能出现所谓科学的诠释。而科学的本身到底是不是道的本身呢?我们所谓的科学是否又是准确的诠释呢?让一切从头来过吧!所以庄子才有“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这等看似疯癫的话。如今我们研究“声波”,这所谓的六律不就擢乱了吗?

再看“拈花一笑”,还觉得这种教育的传递方式很玄学吗?高阶的传道方式不是我教什么,而是你领悟到了什么!我就放了个屁,你马上领悟到了“宇宙大爆炸”,可不可以?当然可以!《师说》有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所以智者常说:“你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