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洲自然科学院(Europasche Akademie der Naturwissenschaften)发布2021当选院士名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张遂安复旦大学教授郑正上海大学教授彭艳广州大学教授张季超共4位我国学者当选为

。其中,上海大学教授彭艳教授还是一名“80后”,今年还不到40岁。

37岁最年轻院士(超年轻这批80后教授)(1)

张遂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深教授、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山西省太平洋煤层气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煤层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最早从事煤层气研究、勘探、开发的先行者。

37岁最年轻院士(超年轻这批80后教授)(2)

郑正,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流域污染控制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37岁最年轻院士(超年轻这批80后教授)(3)

彭艳,1982年6月出生,上海大学教授、教育部海洋智能无人系统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院长、上海市智能无人艇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37岁最年轻院士(超年轻这批80后教授)(4)

张季超,河南郑州市人,九三学社社员。现为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后合作导师,岩土工程学科带头人 ,现任广州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建筑工程系主任,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的硕士点负责人,混凝土结构课程(广州市精品课程)负责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

▎年轻顶尖人才不断涌现

据悉,此次当选的为院士的彭艳教授,出生于1982年6月,是个标准的80后,到目前还不到40岁。在如此年轻的情况下,当选为院士,是一件极其了不起的事情。其实,彭艳教授不是孤例,近些年来,我国的高层次人才年轻化已是常态。

如在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单中,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院孙斌勇以年仅42岁的年龄成为当年当选的最年轻院士。

37岁最年轻院士(超年轻这批80后教授)(5)

孙斌勇1976年出生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1999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 2004年12月在香港科技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同样是刚40岁出头,孙斌勇就已经成长为我国最顶尖的科学家之一,在短短几十年内就达到了绝大部分人一生难以到达的高度。

而且,持续引爆网络的90后博导也同样证明了当前的中国:研究队伍年轻化已经成为常态,”80后“的院士,“90后”的博导,越来越年轻的顶尖人才已经将要成为我国高科技创新的中流砥柱。

今年,青橙奖颁发给了历年来最年轻的得主陈杲,25岁时已在美国高校任博导的他,回到母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担任特任教授、博导,年仅27岁

37岁最年轻院士(超年轻这批80后教授)(6)

年仅28岁的刘明侦,就被任命为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这是继她入选2015年中国最年轻国家级人才之后,继续刷新的最年轻记录。

刘明侦24岁博士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25岁回国工作,被电子科技大学聘为教授,26岁入选国家级人才,28岁被任命为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成为该学院最年轻的副院长

此外,还有多位“90后”或“准90后”成为教授或博导。他们是1989年出生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和博导宫勇吉、1991年出生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和博导万龙、1990年出生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和博导李姗、1990年出生的湖南大学教授和博导李东

近些年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学者不断涌现,不断刷新着各高校最年轻博导的记录,不断刷新各大顶尖人才项目的记录。

如今,顶尖人才年轻化已经成为常态,包括我国两院院士评选年轻化,实际上也起到了一个鼓舞作用,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励优秀青年学者、科学家以更大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更为前沿的科技创新中去,这既是鼓舞,也是一个趋势的风向标。

学者的学术创新能力在他们30至40岁时期最强,正是基于此,我国的国家级人才计划立足给青年学者一个机会,让他们有更为优渥的条件,更大的激情去探索更为艰深的科技创新,让他们在黄金年龄迸发出最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投身一线科研、教学工作。

随着”80后“院士、“90后”博导、教授的不断涌现,中国高校队伍年轻化趋势越发明显,也让人们对其寄予厚望,希望这些具有年龄优势又有能力的人在这样一个时代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国家的高校教学科研作出更多的贡献。

-end-

内容转自:青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