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孩子两岁了,每次妈妈给孩子读绘本时,会指读图中的文字,但是孩子对文字压根一点兴趣都没有。妈妈很困惑,如果完全忽略文字,孩子真的学的会绘本上的字吗?到底要不要教孩子认字,什么时候开始比较好呢?还是认字就是交给小学老师就可以了,父母在家需要教吗?

如何在给孩子读绘本中教他认字(这样和孩子读绘本)(1)

绘本阅读,需要“文图共奏”

一本绘本,文字作家和画家合作时,其实是计算过文字和图片的配合的。

精炼的文字,保有文字的韵律和文学性。而图画,则用孩子能读得懂的语言传递信息。

画风或细腻、或粗旷、或清新唯美、或精彩华丽,是非常有利于提升孩子的审美和理解能力的。

对于低龄的孩子来说,图甚至比文更重要,“无字书”就是最好的例子。一边观看绘本页面的图像,在脑海中统整意义,才算是完整欣赏了绘本的美。

如何在给孩子读绘本中教他认字(这样和孩子读绘本)(2)

指读需要有大量的文字阅读和理解的基础——“理解性阅读”是基石

我的朋友提到的给孩子“指读”,一直争议很大。赞同的人认为可以帮助孩子尽快认字;而反对者认为指读会阻碍孩子吸收绘本画面的信息,降低阅读的速度,影响阅读的体验。

其实在我看来,每一种阅读方式都有它的好处和适用性。而早期的亲子阅读,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识字只是阅读的额外成果而已。

当我们给孩子阅读时,文字和图片是同时出现在孩子的画面里的。它们并不是割裂的。当我们和孩子阅读的时候,字形-字音-字义也是同时出现。

如何在给孩子读绘本中教他认字(这样和孩子读绘本)(3)

6岁前的孩子,玛利亚蒙特梭利博士认为他们有一种特殊的心智模式——“吸收性心智”(the absorbent mind)

吸收性心智的意思就是说6岁前的孩子们,心智就像一块海绵一样,汲取生活里所有的一切。你给他什么,他便吸收什么,并且完全吸收毫无过滤,字形-字音-字义同样是一起通盘被他们所吸收理解。

而比认识字更重要的,是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

我们现在每一个人都认识字,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非常强烈的阅读兴趣或者很强的阅读能力。而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恰恰是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自主汲取知识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动力。

给孩子指读的家长,很多是希望孩子可以借指读的方式认识字。然而,遗憾的是很多时候会识字不代表会阅读

有一些家长说,谁家的孩子已经认识1000多个字了,谁谁家的孩子可以自主阅读了。但是如果只认识字,没有足够充足的亲子共读作为铺垫和基础,即使会认很多字,死记硬背却不理解字义,那么读完一本书也无法真正读懂并融会贯通。

语言的学习基础在于理解、理解、理解。

一个词从孩子的口里被说出来(输出),说明这个词是被孩子所理解的。因为平时口语的交流和沟通给了孩子非常好的一个理解性输入的环境,之前他有了大量的语言输入他才能从嘴里输出口语;

同理,我们和孩子一起翻开一本书时,书中的图片和文字同时呈现在孩子的面前,当我们用嘴巴读出文字,就可以帮助孩子去将图片和文字相连接,从而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

这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理解性输入的过程。经历了大量的理解性输入,孩子才开始表达性的输出(会说、会认字)。为了让孩子有表达性的输出,理解性的输入非常非常重要,它是一切的基石。

如何在给孩子读绘本中教他认字(这样和孩子读绘本)(4)

受到蒙氏三段式教学法的启发,我认为:

孩子阅读绘本,从理解性输入到表达性输出,有三个过程:

1.口语与图像相对应

2.文字与口语、图像相对应

3.不需要图片辅助,单看文字可以在脑海对应出口语和图像(即逐渐能认字)

听着有点绕,我来举个例子。下面这本One Gorilla,是我孩子很喜欢的一本书。她现在3岁。

如何在给孩子读绘本中教他认字(这样和孩子读绘本)(5)

这本书很有意思,每一页,会有许多的动物出现,但每一页都会有One Gorilla(一只猩猩)

刚开始我给孩子读这本书的时候,孩子并不知道One Gorilla这个发音是什么意思。那么我每次读到One Gorilla的时候,我就会把手,指向图片中的大猩猩(跟随文字指画面)。

孩子的眼睛也会跟着我的手指去寻找信息。重复几次了之后,孩子就知道了One Gorilla这个口语的发音,代表的是图片中的这一只大猩猩。

注释1: 此时孩子逐渐将口语One Gorilla与图像相对应,并在头脑里建立了One Gorilla 是一只大猩猩的图像。

如何在给孩子读绘本中教他认字(这样和孩子读绘本)(6)

重复几次之后,当我翻到下一页,我仍然读出文中的长句,“two butterfly among the tree, and......” 在未读出one gorilla前,故意停顿,并将手指向图片中的大猩猩,我想给孩子反应思考的时间,孩子居然脱口而出——One Gorilla!

注释2: 此时One Gorilla能从孩子口里说出来,说明孩子理解了口语One Gorilla所代表的意思。她可以将图片和口语相对应。

如果我们一直坚持和孩子亲子阅读,到了一定的年龄段,孩子会自自然然产生对文字和符号的兴趣。

我之前有许多和4岁5岁孩子一起工作的经验,这个年龄段的他们经常会指一些文字的符号或者路牌,(中英文同理)问你“老师,这个字是什么意思?那个标志代表什么?”

如何在给孩子读绘本中教他认字(这样和孩子读绘本)(7)

4、5岁左右孩子进入对文字符号非常感兴趣的阶段

这个时候,我们看到孩子进入了对文字和符号极度敏感的时期。只要我们顺水推舟,自自然然的告诉孩子字义,孩子是很自然就会理解的。

而在刚才这本绘本里,即使孩子没有看到图片,当我们指着One Gorilla的文字说出声音的时候,孩子的大脑会自自然然出现一个大猩猩的图像与之匹配,理解当中的字义。其实这就是指读的开始和认字的过程。

注释3:One Gorilla这个字型和字义相匹配的过程,绘本中的图也会作为辅助,帮助理解文字本身以及和大脑中的图像相匹配——这就是认字的过程。

如果孩子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口语环境非常丰富的环境里,父母也能做到亲子共读,那么第一阶段孩子的口语和图像(可以是大脑的可以是图书里的)能够互相来回匹配。

孩子做好了理解性输入的基础,那么第二阶段的孩子(一般4岁-5.5岁左右),孩子刚好处于对文字符号的敏感性,他是非常容易对文字产生兴趣,并自主想去认知学习的。

这样在第三阶段真正意义上的认字,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有内在的驱动力想去认字,他们对知识有无限的渴求。因为只有认识了字,他才能自己去阅读书中跌宕起伏的文字所表达的故事情节和信息内容,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为什么很多孩子到4-5岁不爱看英文书了?而是希望让爸妈给读中文书?因为爸妈读英文,听不懂啊!听不懂,那有什么意思呢?没有办法满足孩子内心对新知识汲取的渴望,更谈不上阅读的乐趣。

因此,理解性输入,绝对是重中之重!

前期不需要想着给孩子认字指读,而是应该丰富口语环境,加强亲子共读。

一本简单的书需要重复反复读,同时可以通过指图、讨论来帮助孩子理解性的输入。

如何在给孩子读绘本中教他认字(这样和孩子读绘本)(8)

指读和认字只是其中一种学习方式,语言学习是一个自然而然并且由孩子自我内化的过程

如果能在平时的生活和共读过程中有意识的以理解为前提,引导孩子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和语境,或者是用图画的方式来开启识字的过程,那么汉字对孩子来说,是图画和声音以外的另外一种描述事物的表达方式,也未尝不可,没有绝对的一刀切。

比如说这种汉字游戏的认知绘本,通过形象的图画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字义和字型。我觉得还是非常不错。

如何在给孩子读绘本中教他认字(这样和孩子读绘本)(9)

汉字翻翻书 游戏认知绘本

如何在给孩子读绘本中教他认字(这样和孩子读绘本)(10)

图像与汉字对应

如何在给孩子读绘本中教他认字(这样和孩子读绘本)(11)

图像、字型、汉字相对应

如果单纯为了指读认字而忽略插图,的确是失去了读绘本的乐趣。但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来做调整,个人认为还是有必要的,不然等上小学后,依靠学校老师教认字,那时更多是通过机械化的死记硬背。

那倒不如根据孩子的兴趣,通过绘本结合图画与文字来渐渐熟悉文字,为以后系统的识字过程做一个铺垫。但是这仅限于我们成人的职责工作,孩子什么时候学会,学会多少,是他自己内在的秘密。

在玛利亚蒙特梭利《吸收性心智》中,她通过对无数孩子的观察,列出了6岁前孩子语言发展的发展规律。无论是哪个国家、何种皮肤的孩子,他们都遵循一样的语言学习的发展规律。在发展心理学中,也有类似的规律总结图。

如何在给孩子读绘本中教他认字(这样和孩子读绘本)(12)

语言发展图 / 来源:玛利亚蒙特梭利《吸收性心智》

我们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份丰富的语言环境,但是其实孩子学习语言,说出的每句话,认得的每个字,并非我们教给孩子的,而是完全通过孩子自己习得。玛利亚蒙特梭利博士在《吸收性心智》一书中指出:

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有一位内在的导师。这位内在的导师就像传统的老师一样,先教孩子背诵字母,而后发音,接着再教词汇。

只不过,普通老师教孩子的时机不对,那时儿童已经自己完成了学习,可以完全掌握语言了。 而内部的导师则选择了正确的时机。

儿童先学会发音,而后说出音节,其发展的渐进过程如同语言本身一样合乎逻辑,接下来学词汇,最后进入文法的领域。

儿童学习语言的秘密归根结底是“自学”。因为没有人能教会另外一个人。如果你教了,孩子学会了,不是因为你教了,只是因为孩子学了。

当然这并不是在否定我们教的作用。作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职责是不断完善我们自己,不断改善环境,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美妙的书籍、阅读的熏陶,还要自己以身作则去阅读,去支持、促进孩子学习阅读和学习语言。但是我们永远没有办法决定孩子学习本身。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即使给予同样的环境,但是每个孩子都不一样的原因吧。这是人类和童年的秘密。

欢迎随手关注 #玫瑶老师说育儿# 一起学习科学的育儿方式吧

你们有教自己的娃学认字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