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 G9,史无前例地在新车上市第二天就改配置表。虽然整个过程实在离谱,不过结果总归是在舆论上扳回一局,在周末来临之际回归平静。

作为曾经的内部人士,其实这款车的产品实力我从半年多以前就有大致了解,一直对它抱有很强的信心,所以看到小鹏 G9 在上市后的遭遇很是心疼。

g9小鹏为什么上市慢(小鹏前员工看G9闹剧)(1)

相信任何一个曾为这家公司努力过的员工都会有同样的感受。虽然我不是一线造车的工程师,但我能想象到,看着自己努力奋斗多少年的新车上市第一天就因为销售政策遭受媒体和用户整齐划一的批评,本应发 24 小时战报的时间却没有亮眼的预定数据,实在不好受。

g9小鹏为什么上市慢(小鹏前员工看G9闹剧)(2)

(广而告之,小鹏 G9 正式定价表,这价格可以了)

但除了无奈,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一个几千上万人的企业做得好不好,不是一两个人说了算的,大家的批评也真的没必要过于针对某个人,某款产品,而应该有更系统化的反思。

按照往常惯例,一次大的传播事件过后,公司内部会例行开展各部门的复盘工作。但上市闹剧结束之后,小鹏需要的已经不只是复盘了,一次公司体制甚至核心管理团队的回炉重造,都有可能是必要工作。

思前想后,笔者还是希望以前员工的身份,以发布会为切入点,稍微宏观一点聊聊小鹏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当是给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公司一些支持。

良药苦口利于病,前员工的声音,小鹏不妨一听。

同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

G9 发布会当天,我最最惊讶的不是它的定价与配置策略,而是同样的状况,竟然连续出现在小鹏两款年度车型上。

翻翻旧账,可能更有助于大家理解 G9 的问题根源。

2021 年 4 月,小鹏 P5 首次公开亮相。P7 刷新了大家对小鹏这家企业产品力的认知,建立了智能汽车新标杆,所以大家对小鹏 P5 的期望是能否刷新小鹏汽车的销量上限。

g9小鹏为什么上市慢(小鹏前员工看G9闹剧)(3)

按照汽车行业的成熟套路,小鹏想卖得好其实很简单,依葫芦画瓢造一台缩小版 P7,颜值高、性能过得去、智能化体验突出,再在成本范围之内优化一下 P7 上面被吐槽的一些细节,就足够了。

没想到小鹏剑走偏锋,甚至还把发布会本身变成了一件负面新闻。

小鹏汽车的灵魂——何小鹏并不是这场发布会的主角。取而代之的是负责 P5 各个研发环节的高管。

这种形式现在苹果发布会也经常用,但两者的呈现效果可谓是有天差地别。

g9小鹏为什么上市慢(小鹏前员工看G9闹剧)(4)

苹果发布会登场的每个高管都经过精挑细选,不仅满足产品技术发布的要求,还顺带服务于苹果关注员工多样化的社会责任形象。同时专业的演讲培训也必不可少,细致到演讲时的手势、语音语调,使得台上这么多不同种族与性别的演讲者都能够呈现出一致的演讲风格。

g9小鹏为什么上市慢(小鹏前员工看G9闹剧)(5)

反观小鹏,登场的高管无论是衣着、发型、口音都没有一样的风格,更离谱的是甚至能在一场新势力的发布会上看到国企风格的演讲,完全没有科技公司那种年轻气盛的感觉。一场发布会看下来,不仅让不少员工都在怀疑:「这真的是一群每天在一起共事的人么?」。

更加难以掩盖的问题是产品。

有人可能会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但看看现在理想从 L9 到 L8,再到后续 L7、L6 的产品路线,就是完全按照受欢迎的高端产品来做中级、入门车型。按照 P7 来做一台 P5,想卖好真不难。

g9小鹏为什么上市慢(小鹏前员工看G9闹剧)(6)

正是因为几乎所有人都这么想,才让 P5 的发布更显喜剧色彩。没有人能想到,小鹏的产品规划团队竟然丝毫没有与市场产生共鸣,好像没上过网一样把用户与媒体的呼声抛诸脑后,做了一台丑出新高度的车。这一神反转给人的冲击不亚于迪士尼公开真人版《小美人鱼》和《白雪公主》的选角,让吴彦祖扮演孙悟空参演美国校园剧。

g9小鹏为什么上市慢(小鹏前员工看G9闹剧)(7)

固执己见的后果几乎是立刻就暴露了,小鹏 P5 超前亮相发布会结束之后,其他品牌铺天盖地的媒体下定朋友圈在 P5 上不见踪影,甚至不乏一些有粉丝号召力的自媒体在发布会后直截了当地发微博批评其设计,本应该迎接亮眼传播数据的 PR 团队一转攻势,开始进入防负状态。

P5 往后的故事这里不多说了,大家也了解,可以简单概括为——销量不佳、最大的卖点激光雷达选配率极低。这也是处于上升期的小鹏,在美股上市后遭受的一次重大打击。

究其原因,无非就是产品规划方向偏离了消费者需求,公司高层缺少清晰而整体的产品发展路线洞察,对于涉及产品开发甚至市场营销的各个职能部门都缺少统一的掌控力,以至于连一场发布会的几位演讲者都无法拧成一股绳……

原以为这场令人不愿意再提起来的发布会会警醒小鹏,没想到,这家公司只是把头埋在沙子里,不再提起这场发布会和车型规划的失败,一定程度上导致 P5 车型暴露的公司问题,在一年半载后的小鹏 G9 发布会再度闪亮登场。

车本身,不应该是舆论批评焦点

来说说这几天热议事件的主角——小鹏 G9。其实 G9 被与负面消息绑定在一起,我觉得挺冤的。这是一款各方面都从 P5 回归正常的产品,还全面提升了小鹏技术实力上限。以前大家对小鹏的了解就是车机、辅助驾驶,现在可以再加上动力总成与电子电气架构了。

g9小鹏为什么上市慢(小鹏前员工看G9闹剧)(8)

G9 颜值是在线的。大量平直的线条让整个车看着很显大,四平八稳,有点儿窝窝 XC90、宝马 X5 的感觉了。比起特斯拉 Model Y 那种大馒头式的 Coupe 造型,更符合中国消费者对于大车的审美。内饰设计、用料也比 P7、P5 好不少,改掉了以往一些堪称智障的设计。前后排空间宽敞,乘坐舒适。比起这样的体型强行上七座,老老实实照顾好车上五个乘客也不错。

g9小鹏为什么上市慢(小鹏前员工看G9闹剧)(9)

理想 L9 一定程度上让人对于家用车的理解产生了偏离,实际上在全世界,五座 SUV 仍然是家用 SUV 的主流车型,个人认为小鹏 G9 的空间设计完全没有问题。

G9 的驾驶体验也在线,虽然底盘的初段阻尼还是有点儿弱,但行驶质感和吐槽许久的刹车脚感都相比 P7 有了巨大的优化。 如果说 P7 是一台看着快,实际根本不敢放心开快的伪轿跑,那么 G9 的驾驶体验除了极限过弯之外绝对是比 P7 强不止一个档次的,在小鹏的产品体系内算是有很大的进步了。此外静谧性、能耗也都呈现出了成熟产品的水平。

g9小鹏为什么上市慢(小鹏前员工看G9闹剧)(10)

整台 G9 最核心的亮点,当属 800V 碳化硅高压平台。尽管能实现 480kW 超高功率充电的 4C 电池包只有 650 性能版车型能够选配,其他车型只能搭配 3C 电池,但充电速度也已经很快了。充电速度上限更高,用户体验就更爽,长途出行信心也会无形中有所提高。我们还要记得,小鹏 G9 的充电体验有小鹏超充作为保障,比那些光做车不做充电服务的爱国车企实在多了。

g9小鹏为什么上市慢(小鹏前员工看G9闹剧)(11)

另外,碳化硅元件的加入也提高了 G9 三电系统的工作效率,使得 G9 这么大一台车也能做到百公里 14、15 度电的能耗。

诚然 G9 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下文也会有所提及,不过一家向来不以三电和驾控基础为亮点的新势力,做出了中国自主品牌,也是全球前几个量产的 800V 高压平台,还有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已经比很多车企强了。试问,某些在发布会上找来省委书记站台,或者花巨额去投放硬广的车企,能有几家的技术追求比小鹏高?希望大家能给小鹏的技术研发团队多一点认可。

我们不能因为 G9 有些卖点不是当下交付立刻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就否认它客观存在的成本与价值。G9 上市发布遭遇危机,与 G9 本身的产品力没有一丁点关系。我相信它在未来一年半时间里还会不断释放更多惊喜给消费者。

错在人身上,一团散沙难成大事

既然产品没错,那犯错的根源在哪儿就很明显了,只能是人。

再直白一点说,那就是小鹏的管理团队及其机制有大病。

小鹏的产品和员工,一直都苦于「既要又要」的思维方式。

中层既要宣示自己的地位,又不愿意承担决策责任,经常将思考和决策工作推卸给下级,自己安安稳稳地听汇报,让基层员工一遍一遍地修改。于是心怀抱负的员工奋斗意志被消磨殆尽,成为了无情的 PPT 和周报机器。很多脉脉上对小鹏管理层的吐槽都是真的。

既不想产品没亮点,又不想亏钱卖车,导致宣传的亮点全部变成选配或高配项目,按照原来的配置表,低配车主啥光都没沾到。由此对销量的负面影响最终还是会让小鹏吃亏。

互联网人很熟悉亏钱换流量的思路,那为啥还要在产品上抠门,换来一个亏钱也没流量的潜在结局?

既要有宣传声量,又不愿意花钱。在微博上买了一大堆营销号,都不知道有多少号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接触「小鹏汽车」这个品牌。我理解小鹏这一回可能是想复制理想 L9 的策略,那咋不看看人家理想请的都是什么水平的 KOL?人家理想都找游戏和摄影 KOL 试驾 L9 了,你小鹏还抱着某些除了跟高管称兄道弟之外别无是处的媒体,那怎么做破圈和声量?

g9小鹏为什么上市慢(小鹏前员工看G9闹剧)(12)

还有 9 小时超长发布会。超长发布会这玩意儿本来是疫情期间为了挽回没有线下环节的声量而产生的,疫情三年多之后还在用这个玩法,身为前员工的我只能理解为——这可能是负责发布会的中层为了把预算花掉,拿更多的流量好跟高层汇报而想出来的馊主意,刚好高层也没啥网感和掌控力,于是被中层忽悠了。

诸如此类。越想越会发现,这一场发布会的目的仿佛不是齐心协力卖新车,而是各部门借新车上市的机会争奇斗艳,好向老板汇报自己的工作成果,争取有机会拿到更多预算和分工。

小鹏团队管理的病根源在哪儿?我又要站着说话不腰疼了,其实小鹏汽车的病原体,首先就是何老板本人。

g9小鹏为什么上市慢(小鹏前员工看G9闹剧)(13)

小鹏是个非常成功的创业者,与他同一阶段的互联网企业家如今还在创业,甚至能像小鹏这样迎来第二春的人非常非常少。我个人很敬佩他的决心和远见。但我们也不可否认,小鹏的初始角色是产品经理、产品开发者,直到 UC 被收购之后,小鹏才算是真正进入了一家大型企业内担任管理者角色,所以他的大企业从业经历和管理经验,与同时代的互联网企业家相比未必有很大优势。

在小鹏汽车内部,我们越来越能看见,何老板对于公司各大体系缺少整合的影响力。G9 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大概率是由他拍版的,但动力总成、生产制造和造型设计等等都由各个分管的高管来掌控。这一状况毫无疑问会由上至下影响公司的所有工作。毕竟当你创始人的意志无法完全贯通到中层,并且中层管理者的工作目标未必是企业整体目标的时候,基层员工办事儿效果可能就完全不归你管了。

举个例子,2021 年 11 月中,小鹏汽车宣布品牌焕新。至今接近一年过去了,在广州东方宝泰、悦汇城这些繁华地带,依旧能够看到挂着小鹏旧 logo 的直营门店。按理来说公司换标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为什么最终执行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问何小鹏没用,Logo 不是他爬梯子去换的。问店长和销售也没用,没预算拨下来他们也没权限去换。那错的只能是与这件事相关的部分中层员工了。

g9小鹏为什么上市慢(小鹏前员工看G9闹剧)(14)

(摄于 G9 发布会前两周)

而且作为前员工,真心感觉何小鹏有时候心思并不在汽车上。

蔚来和理想之所以能比小鹏更快地建立起良好的口碑,与李斌和李想曾经的汽车行业从业经历有很大的关系,这两个人懂车,也懂媒体、懂消费者,自然能够做出来很多超出大众预期的产品和事情。

g9小鹏为什么上市慢(小鹏前员工看G9闹剧)(15)

但是小鹏不一样,他从来没有展现过自己对汽车的热爱,更没有汽车行业从业经历。身居高位的何小鹏或许知道汽车行业的资本环境,知道很多跟政府相关的事情,但我相信,他绝对没有李想、李斌,甚至是一些自主品牌车企的高管那么熟悉汽车的消费者到底在想啥。

在对自己所处的行业缺少全局了解的时候,有些别有用心的公司中层可能就会利用自己与老板之间的信息差大肆忽悠,从而让公司的发展偏离自己构思的路线,除了某些中层管理者之外,谁也没捞着好处。

所以已经很成功的小鹏,其实还得再花点时间补全自己的弱项。我相信何老板能做好。

病原体确认了,下一步就能剖析一下小鹏得的病。小鹏汽车最大的慢性病是中层管理团队,之所以说它是慢性病,是因为这一疾病的影响范围已经远远不只是上市发布会一件事,而涉及到这个企业的方方面面,每天的日常。

这里要讨论的「中层」严格来说是除了何小鹏以外,能够在公司掌握大团队管理权的人,包括 CXO 们。小鹏的大多数「领导们」向来不像其他大公司能够运筹帷幄的中高层管理者,能够充当大舰队下各自战舰的指挥者,共同将公司带到正路上。反而掌握公司大量事务决策权,却将决策的风险推给下级,眼里只有保住自己工作和权力地位的目标,导致公司陷入无尽的内耗中。

我从小鹏汽车离职后,曾经有一位研发项目负责人在离职前找我聊天,吐槽管理层摇摆不定导致已经开展的研发工作半途而废,甚至要裁掉自己亲手招进来的工程师,然后反过来指责他的故事。从我对这一业务部门的了解来看,他所说的大概率就是事实。

老员工尚且受到这样的待遇,其他基层员工可想而知。在这个公司待得时间长,就越会感觉到很多中层管理者真的不干正事。年初裁员校招生,年中又开始大张旗鼓搞校招宣传,让那些本来相信小鹏汽车而选择加入的年轻人作何感想?年初给基层员工画个饼,今年给你几十几百万预算打品牌,结果一个方案让你写一个季度,最后只批你 5 万块钱拍个视频,还要批评员工没有战功......长此以往员工怎么会有战斗力?

g9小鹏为什么上市慢(小鹏前员工看G9闹剧)(16)

小鹏汽车不能忘记,企业中层管理者的价值,是带领团队达到公司的整体发展目标,但现在的小鹏汽车更像是各种独立王国的集合体,而每个王国下面竟然还有很多独立的小团队,结果就导致了 G9 上市这一段时间混乱的营销节奏、小鹏 P7 史无前例将近 30 个 SKU,离职员工对公司充满各种意见……

废话说了这么多,道理其实很简单。小鹏汽车中高层管理者的行事风格已经不满足小鹏汽车当下发展阶段的要求,除了在公司内部徒增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浪费时间浪费金钱之外,没有给小鹏汽车带来任何正面的效益。

这样的体制,不要也罢。

解决问题,从解决人开始

接下来这段话写出来可能会让一些朋友看着不舒服,可能是前同事,可能是以前的领导,但我纯粹是对事不对人,我也非常能理解大家的不易。

想继续造好车,真的要懂产品。你要懂产品、懂市场,自然就不会喊出来接棒保时捷这么无厘头的话了。所以建议何小鹏自己先买几台保时捷、迈巴赫开开,知道会被大家视作 dream car 的车到底是咋样的。再多刷刷微博,看看各类汽车 KOL 评车,充不充值无所谓,看看有流量的大 V 们到底是怎么评价一款产品的。

g9小鹏为什么上市慢(小鹏前员工看G9闹剧)(17)

(以何老板的身家,买 911 的成本应该跟我们出门吃个兰州拉面差不多)

切记,消费者能知道小鹏智能化水平做得好的前提,是他们买了车,所以很多汽车基础设计和技术的重要性完全不亚于智能车机和自动驾驶。当你真正了解产品,就知道怎么做才能让消费者更容易,也不会被中层管理者忽悠了。我相信如果小鹏很了解市场行情,绝对不会允许 G9 上只有主驾驶侧有手机无线充电板,因为自己的直接竞争对手特斯拉、华为问界上都是双侧标配。

同时,也建议何小鹏把自己精力捋一捋,从不必要的事情上挪开。投资者相信你汇天、鹏行能成,那一定是基于何小鹏成功地把小鹏汽车做好。现在发了个 G9,美股都跌破发行价了,你汇天去迪拜又能咋样呢?当下的何小鹏,需要花 120 分精力在小鹏汽车上重振旗鼓。

g9小鹏为什么上市慢(小鹏前员工看G9闹剧)(18)

(左一为汇天创始人赵德力)

btw 个人强烈建议,汇天这种只上过湖南卫视综艺节目的民科公司真的就尽早放弃吧。

人的方面。小鹏汽车,请善待自己的员工。干不了活的,大家体面地分开。能干活的,在能力范围内好吃好喝,有升职加薪的空间,别光顾着给老员工画饼。想要维护自己的雇主形象,就先当个体面人。

最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机会重塑公司的管理机制,清洗一下公司的中层管理团队。G9 事件,充分暴露了小鹏中层管理混乱带来的恶果。正如他们干掉那些不听话,没有业绩的基层员工一样,无法拧成一股绳把公司做大做强,搞小王国的中层管理者,也应该被无情地清退掉,特别是那些除了混职场搞文山会海之外没啥实际「战功」的华为阿里和传统主机厂中层管理者。

把权力适当还给奋战在一线的员工,用真金白银调动他们的创造力、工作积极性,或许会比招一大堆有光鲜简历的中层管理者更有价值。也只有这样做,才对得起那些真正认真为公司服务的基层工作者和用户、投资者。

后记

写这篇稿子,纯粹只是想整理整理自己的思绪。虽然现在已经离开,但看着小鹏 G9 最近几天的舆情,我不由自主地还是有很多想法,自然就想对小鹏 G9 事件引申出来的讨论释放一下自己的观点。所以就当本文是我发牢骚的成果吧,个中可能会有经不起推敲之处,不过无所谓了。

平心而论,小鹏汽车的产品和技术实力都是不错的,否则也不可能从当年被群嘲的状态走到现在。这些成绩,真的要分这个企业的基层员工,以及那些一直关注、认可,并发声支持的媒体一点功劳。

我留意到有些大 V 在媒体专访之后说了很多言辞激烈的话。也许有的中层管理者会觉得这是在黑小鹏,但不支持、不关注小鹏汽车的人,绝对说不出那些话。所以 G9 这次被锤得这么惨,反而是件好事儿。

我不后悔自己当年选择加入小鹏,也不后悔后来选择离开。当年的小鹏很有希望,现在的小鹏确实不是一个理想的职业发展机遇。希望何小鹏和小鹏汽车的管理团队真的认识到公司问题所在,并且有魄力解决这些问题,让公司重新站起来吧。

撰文:轮上狂想

简介:一个前科技媒体、科技/汽车公司小 PR 的分享空间,尽自己所能尝试以个人的视角观察自己关注的领域。所有内容均为个人主观观点,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