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国家一级作家孙晶岩五年间在国内外采访了200余人,在最新出版的《中国冬奥》一书中,全景记录中国冬奥的艰辛历程,深情展现冰雪健将的拼搏精神。

小学生在冰场上奋斗拼搏的身影 在冰面上斗智斗勇(1)

相关阅读:

冰上国际象棋

上海世博会上,芬兰馆的外形酷似一个白色的冰壶,外墙呈鳞片状,下面是清凉的池水,里面有形态各异的鹅卵石。芬兰馆的外墙仿佛由许多冰块堆砌而成,给人以清爽的感觉。展馆的核心区由微型城市的中心和冰壶论坛组成,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设计灵感来源于冰壶的建筑,我的脑海里顿时蹦出了四个字:冰清玉洁。我要讲述的故事与这四个字密切相关。

1984年7月7日,一个女婴在哈尔滨呱呱坠地。望着女儿粉嘟嘟的笑脸,母亲给爱女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王冰玉。女婴的父亲是国家冰球队运动员,后来担任冰球教练,这些冰球健将都对冰雪运动充满了感情,所以他们给孩子起名字很多都带有一个冰字。

父亲从国家冰球队退役后,到哈尔滨体育运动学校担任冰球教练,他没有刻意培养女儿当运动员,但是王冰玉却有良好的体育基因,小学就担任体育委员。

命运格外青睐冰城的孩子,7岁那年,父亲给女儿买了冰鞋带着小冰玉到冰上滑冰,没想到她一点也不打怵冰,没有扶板墙当天就学会了滑冰。15岁她初中毕业,恰逢哈尔滨体育运动学校开办冰壶专业,父亲说:“冰玉,反正你在家待着也没事,到我们学校练习冰壶吧。”

1995年,日本和加拿大的教练来哈尔滨体育运动学校传授冰壶技巧,王冰玉上冰体验,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冰壶,她觉得壶碰撞的声音是天籁。启蒙教练张为看着她投掷冰壶的身影赞叹道:“这孩子柔韧性好!”

她得意地对同学说:“我在练习一个叫冰壶的体育项目,几乎没人知道,特别牛!”

为自己喜欢的项目燃烧青春

其实,年轻的王冰玉不晓得冰壶起源于苏格兰,早期是贵族们在冬季的娱乐活动,在欧美国家有百年历史,并且成为欧洲的优势项目。冰壶被称为“冰上国际象棋”,动静结合,注重技巧,双方选手在场上斗智斗勇,是一项充满智慧的运动。

冰壶是一种团体运动,由两支4人队伍在一块长方形冰面上进行比赛。冰壶的绰号叫“咆哮游戏”,因为44磅(19.96千克)的花岗岩石冰壶在冰上滑行时会发出隆隆声。

冰壶,又称冰上溜石,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推掷性竞技运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团体运动之一,起源于16世纪的苏格兰,那里的人们冬季在冰冻的池塘和湖泊上进行冰壶比赛。

已知最早的冰壶石料来自苏格兰的斯特林和珀斯地区,可追溯至1511年。石壶由不含云母的苏格兰天然花岗岩制成,重量不超过19.96公斤。除了原材料产地,世界上顶尖的冰壶制作技术也由苏格兰人掌握。

16世纪中叶,冰壶比赛诞生。在加拿大人的帮助下,冰壶运动比赛规则和方法逐渐完美。到了17世纪,带手柄的冰壶开始出现。进入20世纪,这项运动迎来了一系列重大进步,包括石材的标准化、滑行输送的改进以及室内冷冻制冰设备的运用。

王冰玉下决心练习冰壶,可是家里的女性成员一律反对,奶奶、妈妈、姑姑轮番劝她:“冰玉,你学习不差,干吗非要往体育转?”

她执拗地回答:“我喜欢冰壶,想打冰壶。”

她上了高中,白天上课,晚上就跑到体育场训练。当时哈尔滨只有道外区的八区体育场有两块冰可以训练,冰场非常抢手,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冰鞋把冰场踩得到处都是孔,为了多上冰,冰壶运动员天天都是最晚的时间到那里,在晚8点训练,有时候轮到的是凌晨2点至5点的时间段。

刚开始练习冰壶时,中国还没有专门的场馆,只能在一个冰球场里和很多其他项目一起使用场地,场地上的大本营、前掷线、丁字线都得冰壶运动员自己画,开始时画一块场地需要一天时间,后来越画越好,都快练成制冰师了,现在只要三四个小时就能完成。

那真是一段艰苦的训练过程,训练队不管吃住,交通费自理,天天是半夜上冰,训练场没有座椅,冰壶运动员始终站在那里或者弯腰训练。一场冰壶比赛至少两小时,右手执壶,重心就在左脚,打冰壶时动作要偏低,膝盖经常碰到地面,先磕成青色,然后变成紫色,再变成黑色,最后变成黄色,每一次训练都是煎熬。她咬牙坚持下来了,而且打到了四垒,当上了场上的主力。她开始打冰壶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但是她对冰壶的痴迷热爱终于使母亲改变了态度。

1999年,中国第一支女子冰壶队在哈尔滨组建,只有8个女队员,没有专业器材,她们就套着塑料袋,后期买运动鞋再买塑料板自己粘鞋。冰场紧张,给她们的冰点最差。那是一天中最困的时刻,真不愿意起床,姑娘们困得都不想说话,简单洗漱后背着包,扛着刷子冒着寒风就上冰了。

2000年7月,第一届全国冰壶比赛在哈尔滨举办,哈尔滨队夺得冠军,王冰玉是全国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只有16岁,就在这一年,她正式开始从事冰壶运动。

2003年,第十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举办,她代表牡丹江队打冰壶,妈妈劝她不要有压力,要释怀,保持好的心态。在父母的鼓励下,她坚持了下来。同年,国家冰壶集训队诞生,她代表中国参加泛太平洋地区冰壶比赛选拔,没有选上,谭东伟教练给她鼓劲儿:“没事儿,我相信你可以!”

谭教练将哈尔滨的8个女孩子重新组队,其他队友的身体素质和对冰的感觉相当好,周妍和柳荫比王冰玉年龄大,但是教练信任王冰玉,让她打四垒,给她锻炼的机会。冰壶运动要求上下肢力量均衡,柔韧性强,协调性好,比赛时站的时间长,运动员手握刷子扫冰,手非常累,王冰玉不负众望,投壶准确,沟通能力、领悟能力强,对于冰壶的滑涩度和弧线、角度心中有数,敢于迎接挑战,和队友们配合默契。

2004年,世锦赛资格赛,新西兰和日本女队的四垒非常厉害,给王冰玉留下深刻印象。

2004年9月,中国女子冰壶国家队首次勇敢地走出去,到加拿大取经。先是在温哥华列治文体育馆找外教指导,整整训练了5个礼拜,每人每天生活费10加币,当时在加拿大一份薯条就要两加币,一个汉堡包就要4加币,一张小份比萨就要8加币,为了省钱,她们只好早晨、午餐吃面包,晚上自己做饭。有的切菜,有的炒菜,有的做汤,有的刷碗,分工明确。

中国冰壶队从2002年就派队出国参赛,从来没有进入世锦赛这种高水平的比赛,此次备战关系着中国冰壶队的生死存亡,王冰玉和周妍、柳荫、岳清爽等队友决定背水一战。可是,她们一道在业余冰壶俱乐部里上场比赛,发现自己连加拿大大妈级别的冰壶队都打不赢,心情格外郁闷。

加拿大的冰壶运动太普及了,3000万人口的国度竟然有150万名冰壶注册会员,到处是冰壶冰场,以俱乐部的形式教战术。优秀运动员经常参加世界巡回赛,积累战术,熟背棋谱,增强实战经验。在异国他乡,王冰玉和队友们无论身在何处,依然认真训练,不耻下问拜加拿大教练为师,潜心钻研冰壶技术战术,研究怎么对待与新西兰、日本、韩国女子冰壶队的比赛。

2004年11月,当枫叶红了的时候,泛太平洋地区冰壶锦标赛在韩国的春川举办,中国女子冰壶队获得了亚军,拿到了第二年世锦赛的参赛资格。亚洲女子强队的冰壶比赛,中国队赢了韩国队,韩国队赢了日本队,日本队赢了中国队。当专家对3支亚洲劲旅进行考量,发现中国女子冰壶队名列前茅。

2005年3月,冰壶世锦赛在苏格兰举办,首次亮相的中国女壶运气好,与新西兰队在一个小组相遇,轻松取胜;而日本队和韩国队相遇,两虎相争耗尽了力气,经过激烈厮杀日本队赢了。接着,中国女壶与冰壶劲旅加拿大女队交锋,11:1的比分令人汗颜,最终排名世界第7,无缘参加2006年在意大利都灵举办的冬奥会。

小学生在冰场上奋斗拼搏的身影 在冰面上斗智斗勇(2)

丫头,你们想不想站上去?

加拿大的训练使中国女子冰壶队的姑娘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技术,锻炼了体魄,增长了大赛的实战经验。

2007年的王冰玉到了人生竞技巅峰状态,身上没有伤,这一年在日本东京举办泛太平洋地区冰壶锦标赛,中国女子冰壶队夺得女子冰壶冠军。

2008年,在世锦赛上,加拿大女子冰壶队获得冠军,中国女子冰壶队获得亚军。从世界第七到世界第二,仅仅用了3年时间。

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中国哈尔滨举办,中国女子冰壶队夺得女子冰壶冠军。

2009年3月,冰壶世锦赛在韩国平昌举办,王冰玉带领中国女子冰壶队应战。教练看着领奖台问道:“丫头,你们想不想站上去?”

女队员异口同声地说:“想!”

中国女子冰壶队顽强拼搏,取得了7战全胜的成绩;加拿大女队也是7场全胜,两支队伍在江陵冰壶馆相遇了,加拿大女队不相信眼前的中国姑娘能够打败自己,他们反复播放2005年加拿大女子冰壶队11:1战胜中国女子冰壶队的视频,打的是心战牌。王冰玉和她的队友没有气馁,顽强拼搏,最后时刻送出“惊艳一投”,在决赛中战胜经验老到的瑞典队夺得了冠军,让中国女子冰壶在世锦赛成功登顶,实现了中国在冰雪项目上的重大突破,中国丫头终于站在了世界领奖台上。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王冰玉率队首次参加冬奥会,在半决赛中遗憾地输给瑞典队,王冰玉不停地流泪,甚至一度怀疑自己能否继续担纲“四垒”。当年的瑞典女队实力雄厚,获得女子冰壶冠军实至名归。铜牌战中,中国女子冰壶队战胜了瑞士,获得季军,这枚宝贵的铜牌是迄今为止中国冰壶队在冬奥会上取得的最好成绩。媒体报道说:“中国女子冰壶队短时间内拿到世界第三是个奇迹!”

冰是极寒之物,人的关节最害怕冰镇。冰壶运动需要运动员单腿跪在冰面上,长期跪冰使王冰玉的膝盖严重受损。2011年世锦赛,王冰玉的左腿膝盖疼痛难忍,她在左膝盖处打了两针封闭,率领中国女子冰壶队顽强迎战,夺得季军。

复出,是因为心中有梦

2013年,29岁的王冰玉暂时离开赛场,步入婚姻的殿堂。2015年4月,在她31岁那年,生下女儿小桔子,她的队友周妍也在同年生下一个儿子,她们在冰场上厮杀了那么多年,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冰壶,现在,真应该好好享受人生,体会当妈妈的欢乐了。她开始相夫教女,做一些冰壶推广工作。

然而,国家需要她们,2018年平昌冬奥会即将到来,中国女子冰壶队需要她们!

2016年1月,中国女子冰壶队领队李冬岩来召唤她们归队,备战平昌冬奥会。王冰玉的心里很矛盾,一边是嗷嗷待哺的8个月的女儿,一边是心爱的冰壶事业,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给孩子断奶,回归四垒,担任中国女子冰壶队的队长和助教,参加2016年在新疆举办的第13届冬运会冰壶赛场的比赛。离开家的那天,女儿用乖巧的眼神望着她,她恋恋不舍地抱着女儿,眼泪唰唰地流。妈妈对她说:“冰玉,你放心地训练吧,孩子我帮你看。”

敏感的女儿似乎已经预感到什么,小手紧紧地抓着妈妈的衣襟,久久不愿意撒开。她一把将女儿塞到妈妈怀里,在女儿的号啕大哭中,眼含热泪冲出了家门。全国第13届冬季运动会,王冰玉虽然只是哈尔滨冰壶队的替补队员,但她的出现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目光。

她复出的心愿是:竭尽全力拿到平昌冬奥会门票。很久没有训练了,怀孕生产后体重增长了,刚到训练馆,她双臂摸着单杠,却怎么也做不了引体向上。从2017年夏天开始,她虚心拜外籍教练为师,每天进行4个多小时的体能训练,坚持跑步、举哑铃、做引体向上,3个月后,当她手抓单杠时,轻而易举地就做出了标准的引体向上。下了单杠,她和周妍抱头痛哭,只有她们才能理解妈妈运动员重新出山有多么不易。中国女子冰壶队最小的王芮、杨莹、麻敬宜只有二十三四岁,王冰玉把自己在比赛和生活中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告诉大家,帮助年轻队友迅速成长。经过6个月的磨合,王冰玉、周妍、麻敬宜、刘金莉的组合突出重围,全力拼搏,迎来了平昌冬奥会的入场券。

从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第7名到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第五名;从2018年的世锦赛第11名到冬奥会第五名,中国女子冰壶队走过的每一步都十分艰难,王冰玉从事竞技体育18年,冰壶教会她很多很多,但是她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放弃两个字!

2017年11月21日,经过中国奥委会、中国残奥委会推荐,组委会研究决定,王冰玉等人为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

让冰壶大放异彩

王冰玉曾经参加过温哥华、索契、平昌3届冬奥会,这次作为北京冬奥会的组织者,她深深体会到做运动员是多么幸福,你不需要关心场地、运行、交通、饮食、服装、器材,因为有无数人在为你服务。你只需要了解赛事、专注比赛。所有的付出是靠冬奥会的竞赛来呈现,她仿佛是一个家长,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冬奥会比赛时几支冰壶队伍需要吃饭,几点吃、吃什么,训练馆放多少水果、坚果、能量棒,她要与冬奥组委后勤保障部门沟通;比赛时怎样尽快把运动员送到场馆、赛后参加兴奋剂检测的运动员怎样尽快去现场,她要与冬奥组委交通部的人协调安排车;冰壶比赛时场馆房间里需要放几把椅子,几面镜子,她要与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的人商量;冬残奥会上冰壶运动员要准备多少轮椅,她要与冬残奥委的人商榷……

2022年冬奥会,她要为师弟师妹们提供良好的服务,冰壶冬奥会比赛是4个赛道,当今世界女子冰壶运动的水平有显著提高,加拿大、瑞典、瑞士、苏格兰女子冰壶队都是强队。在国外,有很多人是家族一起打冰壶,兄弟姐妹在一个队,她想起了加拿大的女子冰壶金牌运动员琼斯,既是对手,也是朋友,不知道她能否参加北京冬奥会。

她性格倔强,敢于接受挑战,特别关注冰上运动的人才选拔问题。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她深有感触地对我说:“我曾经想着就这样打一辈子吧,想着自己站在2022年冬奥会赛场的样子,幻想着自己40岁参赛时的模样,想着参加老年组比赛时可能还是会碰见现在的这群对手。我和冰壶有缘,换了岗位,我也依然爱冰壶,依然愿意为冰壶战斗到最后一刻。”

王冰玉和丈夫王冠石因冰壶而相恋,他是个冰壶爱好者,是微电子学博士,做冰壶战术、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为国家队提供科技服务。他开发的统计系统,为专业运动员提供数据分析。王冰玉为了冰壶事业,对家庭有很多愧疚,她平均两个月才能看一次孩子,每当看到女儿在视频中哭着喊“妈妈,你快点回家吧”时,她都要掉眼泪。她一遍遍地哄着女儿:“小桔子,妈妈也爱你,妈妈很快会回家!”

为了筹备北京冬奥会,她又一次食言了,她要为祖国而战!丈夫深深地理解她,曾经为她写过一首歌,唱的就是王冰玉的生活:“身体像机器般运转,枯燥中发现快乐灵感。为梦想流的每一滴汗,都挥发成为我的勇敢。我不怕孤单,但也渴望爱的人陪伴,我也明白有时候坚持是种承担;我不怕失败,就算长路永远是漫漫,我会勇敢!哪怕注定会是遗憾……”

2022北京冬奥会,她期待着。

小学生在冰场上奋斗拼搏的身影 在冰面上斗智斗勇(3)

《中国冬奥》

孙晶岩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孙晶岩

编辑:蒋楚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