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代开始,人们就已经逐渐地认识到了海岸线对一个国家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一般来说,近海又拥有天然良港的城市大多都会经济发达,不过这在德国却是一个反例。

欧洲海洋地理位置(海洋地理德国的经济特点与海岸线)(1)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点事毋庸置疑的,不过在德国内部,其确是南方内陆区的经济要明显发达于北方沿海省份。而德国本身也不是海岸线狭窄,没有大型港口的国家,那么为什么沿海地区的经济反倒不好呢?就从文章中来探秘一下。

欧洲海洋地理位置(海洋地理德国的经济特点与海岸线)(2)

汉萨同盟

从公元12世纪到14世纪这一百多年的时间中,是德国沿海省份经济高速发达的一个时期。不过当时的德国内部并非一个统一的整体,面对着四分五裂的局面,当时还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德国北部地区,就由多个沿海城市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名为“汉萨同盟”的商业联盟,而同盟最巅峰之时一共有160个城市。

欧洲海洋地理位置(海洋地理德国的经济特点与海岸线)(3)

到了14世纪中叶,英国、丹麦和芬兰等国也纷纷进入到了汉萨同盟的商业关系之中。像是这些国家都是传统的庄园制经济,而这种经济制度最明显的一个缺点就是产品结构单一,生产效率低下。可是这些以庄园制经济为主的国家参与进汉萨同盟之后,也有了稳定的商品外销渠道,获得了很大的机会。而汉萨同盟通过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话语权,慢慢地又将这种话语权继续深化至其他领域。

欧洲海洋地理位置(海洋地理德国的经济特点与海岸线)(4)

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时代后,也将欧洲传统的经济中心从地中海转到了大西洋,这也使得英、法迅速崛起,并取代了西、葡这两个老牌殖民强国。因为经济中心的转移,汉萨同盟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比如英国就是经常跳过同盟与别国进行商业往来。英国造成冲击的同时,荷兰的异军突起对于汉萨同盟差不多就是摧毁性的了,因为荷兰除了自身造船业和商业发达,还经常鼓励海盗抢劫汉萨同盟的往来船只。这算是给后世的南部内陆区发达于北部沿海区开了一个头。

资源导向

从整体来说,德国是一个资源较为贫瘠的国家,而北部地区的资源更是少得可怜,这也使得发展初期以资源为导向型的工业几乎都布局在了德国南部的内陆区。而且一提起德国的工业,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鲁尔区,而鲁尔正是煤铁资源丰富区。

欧洲海洋地理位置(海洋地理德国的经济特点与海岸线)(5)

鲁尔区的地理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形平坦;

第二处于交通十字路口,水陆交通便利,莱茵河、利珀河、鲁尔河和埃姆斯河流经鲁尔区,为鲁尔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沛的水资源,德国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大致位于欧洲中部,经过鲁尔区的铁路运输网密布,多呈东西走向,公路四通八达;

第三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储量占全国的3/4,煤炭可开采量占全国的90%。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发热量高;

第四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鲁尔区作为世界重要的工业区,其消费市场以德国为中心,辐射欧洲甚至全世界。因为德国内部早期都是分散的联邦,除了普鲁士外,其余的实力也都是有限,而这也使德国整体的工业发展相对较晚。

另外,德国工业发展之时,已经有了公路、铁路这种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所以就将具有资源这种发展基础的地区作为首选。

欧洲海洋地理位置(海洋地理德国的经济特点与海岸线)(6)

德国的内河航运发达,四条流经区内的河流以及沟通四条河流的运河网,为鲁尔区提供了便利的通航条件,比如鲁尔区附件就是遍布运河,所以德国的工业品外销并不依赖海洋,而是运河。这就等于进一步的为南强北弱创造了条件

水、陆运输网络发达

德国北部确实有海港,不过综合来看这还远远不够。比如前文就提到南部内陆区资源丰富,所以形成大型的工业区,进而就是铁路的修建,比如巴伐利亚州的铁路网就是十分密集。

另外一点就是德国的中南部有法国、意大利、瑞士、奥地利、比利时,北部则是荷兰、丹麦等国。从这就可以看出,德国南部的邻国不但在数量还是国家发展程度上,都是明显强于北部的。这也使得南部的经贸往来要频繁于北部,自然公路、铁路、运河的修建也要更侧重于南部地区。

欧洲海洋地理位置(海洋地理德国的经济特点与海岸线)(7)

多瑙河、莱茵河及易北河联通了德国各地,作为欧洲第二长河的多瑙河,发源于德国西南部,流经德国、奥地利、波兰等10个国家,从西欧腹地一路奔流至东欧及黑海;莱茵河与易北河则分别流经德国东西部地区,科隆、杜伊斯堡及柏林均为其沿岸大城市。运河的修建联通了这三条大河,运河网络使德国可以从其腹地直达北海、地中海、黑海、里海沿海20余国,可以说虽是德国腹地,交通却十分便利。

除了水路的便利之外,其路上交通也是十分出色。德国虽总面积仅35万平方公里,不到中国国土面积的1/25,但德国铁路总里程却达到惊人的四万公里;中国则为131000公里,近乎中国的1/3,每日车次约37000次,铁路网密度仅次于瑞士与日本,位居世界第三。公路、铁路网几乎覆盖了全境,内陆的经贸往来十分频繁。另外,相对于发达的中南部内河航运,北部的内河航运基础和其运量就相对少的可怜,德国北部最主要的航运通道是基尔运河,这条运河沟通了北海和波罗的海地区的贸易。

沿海地区多滩涂,沿海港口发展受阻

德国全国海岸线全长为2389公里,德国的海岸线长度仅仅排名世界第53名,不仅比英国、意大利、希腊这些海洋国家短,也比法国、西班牙这些大陆型国家要短,甚至短于越南和朝鲜。虽然其长度完全可以支撑起航运需要,但其自然条件却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德国北部面临北海及波罗的海,而整个沿海地区都处于滩涂地带;从北往南大致可分为三片国家公园,即紧邻丹麦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国家公园,得名于城市的汉堡国家公园及最南部的下萨克森国家公园。三片滩涂总面积近千平方公里,虽堵塞了河道,却使这里成为了各类鸟类的栖息地,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自然遗产。

欧洲海洋地理位置(海洋地理德国的经济特点与海岸线)(8)

由于沿海地区多滩涂的因素,使得德国沿海海域水位较浅,大型集装箱船无法进港,通航能力大打折扣,因此北方的两大港口汉堡与不来梅均为内河港口,距入海口120多公里。这点特别像我国的江苏省,沿海地区多是冲积平原所形成的滩涂,不但没有沙滩,也没有适合建设大型港口的地质条件,换句话讲就是沿海地势过于平坦,水位太浅大型船只无法靠岸。所以虽然江苏省的海岸线漫长,从北至南有上千公里,但是只有北部连云港一座大型港口以及几座小型港口存在,这也是为什么江苏省内河港口发达而海港稍弱的原因所在。

汉堡与不来梅货运量虽位于全国前列,但从南北方整体来看,差异依旧明显。二战时德国陆军强大而海军羸弱也有此原因,因此虽有着两千多公里的海岸线,却难以发挥其港口价值,也就成为了沿海地区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

欧洲海洋地理位置(海洋地理德国的经济特点与海岸线)(9)

另外,德国共与9个国家接壤,而北方仅与丹麦为邻,与丹麦共分日德兰半岛,在半岛左边为北海,右边则为波罗的海。在北海地区,英国、荷兰及比利时相比于德国都有着更加温和的气候,也将不少货物中途拦截;在波罗的海地区,丹麦众多碎裂的岛屿拦住了德国的出路,德国船只要想驶出波罗的海则必须要途径丹麦、瑞典及挪威的狭窄的海峡间,可以说虽面朝大海,却是十分闭塞。

而德国内陆则是另一番景象,虽然在地形上来看,德国南部大多是高度在500至1000米的山地,但这片地区却充分地融入了欧洲经济。德国外贸总额占到GDP的七成左右,荷兰、法国、意大利均为德国重要的贸易国,内陆得益于距离优势,诞生了德国最多的高科技公司,诸如奔驰、宝马与奥迪等知名车企,西门子、彪马、阿迪达斯等企业总部也坐落于此。

事实上,德国北方也在很多领域有突出的成绩,如德国沿海地区是全欧洲新建风力发电机最多的地方;截至2014年10月,海上风电设备总发电量已达916兆瓦。这点发展思路堪比我国江苏,江苏沿海有发展风电的资源优势,具有良好的海上风力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强大的电网构架,并且台风发生情况较少,非常适宜大型风力发电项目的开发;江苏海上风电装机464万千瓦,占全国的70%,连续多年全国第一。同时德国每年能从北海获得上亿欧元的渔业收入,德国全国近九成鱼产品均来自沿海地区。

欧洲海洋地理位置(海洋地理德国的经济特点与海岸线)(10)

总体来说,德国西北部除了汉堡和不莱梅鲜有好的海港,从荷兰北部的瓦登海延伸开来,有大量泥沙淤积的海岸,不适合作为深海港,这是地理条件所决定的。

另外,德国的西部海岸线和东部海岸线,可是从地图上看,这两片海域并不相连,中间被丹麦的日德兰半岛阻隔了,也就是说,丹麦成为直接掐住德国喉咙的人,阻碍了德国的海洋之路。

因为历史上的传统因素,现代工业革命后的高速发展和地理位置上带来的交通差异,也终于造成了德国成为一个沿海经济不如内陆经济的“另类”国家。

来源:公众号溪流之海洋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