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名叫杨玉环,唐时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人。可是陕西民间传说却说她是陕西米脂人,因此有“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的谚语,意思是米脂的姑娘美而白,绥德的汉子英俊魁梧。杨玉环的父亲杨玄琰早死,她小时寄养在叔父杨玄珪家,开元二十三年十六岁时,被册封为寿王李瑁(唐玄宗的儿子)的妃子。

这时唐玄宗做了近三十年的太平皇帝,国家大事全交给口蜜腹剑的奸相李林甫,自己则专心一致讲究享乐。当时宫中虽有妇女上千人,但他都看不中。于是下了一道秘密圣旨给总管太监高力士,让他在宫外注意搜求。高力士向他推荐了杨玉环。由于杨是玄宗的儿媳妇,直接招进宫来有碍面子。于是搞了一个过渡,在开元二十八年先让杨玉环当了女道士,住在太真宫,道号太真(因此杨贵妃有时也称杨太真或太真妃)。过了六年,即到了天宝四年,先为寿王娶了左卫中郎将韦昭训的女儿,然后在风凰园册封杨玉环为玄宗的贵妃,这样,才算是名正言顺了。这一年,杨贵妃27岁,而唐玄宗则已60岁了。

杨贵妃的进宫,虽然搞了一套掩人耳目的过渡,其实谁都看得很清楚。在长恨歌中,虽然含糊过去,可其它诗人的一些作品中,却对此事进行了无情的嘲讽。

大约在唐玄宗之后一百年,诗人李商隐写了一首谈及此事的七绝“龙池”:

李商隐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诗中写唐玄宗在龙池(在兴庆宫内,为玄宗与后妃诸王游宴场所)举行宴会招待诸王,宴会上敲着玄宗最喜爱的乐器羯鼓,它那高亢的声音使得其它乐器都停了下来。夜半宴会散席诸王回府,薛王(玄宗弟弟的儿子李琄)心中无事喝得醺醺大醉,但是寿王却彻夜不眠,一直听着那无穷尽的漏壶滴水声。

寿王为什么睡不着,当然很可能是在宴席上见到了杨贵妃。

四百多年后的南宋时,诗人杨万里读唐史武惠妃(唐玄宗宠的妃子之一,在杨贵妃进宫之前即去世)传时有感,写了一首如下的七绝

(宋)杨万里

题武惠妃传

桂折秋风露折兰,千花无朵可天颜。

寿皇不忍金宫冷,独献君王一玉环。

此诗的意思是说:秋天到了,桂花兰花都凋

给杨玉环写的诗(讽刺杨玉环的两首诗)(1)

给杨玉环写的诗(讽刺杨玉环的两首诗)(2)

给杨玉环写的诗(讽刺杨玉环的两首诗)(3)

谢了(实际上指唐玄宗所宠爱的元献皇后、武惠妃等相继去世)。虽然后宫有上千的妇女,可玄宗一个也不喜欢(诗中用花比喻妇女)。寿王不愿意看见他父亲寂寞,专门给皇帝奉献了杨玉环。

这当然是辛辣的嘲讽,杨玉环哪是寿王自愿奉献的呢!皇帝的权威,就是寿王也违抗不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