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林学习哲学、心理学、美学,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由外语教学中的“情景”产生了“移植”的想法。她联想到中国古诗词中的“意境”,于是开始学习中国古代文论“意境说”。在阅读《文心雕龙》时,从“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等论述中得到启发,想到了结合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随后,她又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进而产生了让儿童走出封闭的课堂,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画卷中学习、成长的教学想法。

她将自己的学生带出了教室,带到小河旁、田埂上、树丛里。孩子们如同飞出笼子的小鸟,呼吸着广阔天地里清新的空气,睁大眼睛看着这美妙无比的世界。于是,日月星辰、春夏秋冬、雨雾雷电,还有美丽如画的山川田野、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光怪陆离的鸟兽虫鱼,均成了李吉林教学的最生动的教材。

当发现这样的教学学生接受得快、学得多,原来的教材已经不够用时,李吉林就配合着这样的教学,按照自己的思路,动手给学生编写补充教材。她用钢板、铁笔刻写规范的汉字,将油印的补充教材印发给孩子们。为了创设孩子们喜欢的教学氛围,她自己找材料做教具。需要实物演示时,她自己掏钱购买。

李吉林的一个学生清楚地记得,当时在学《你会爱上图里河的》这一课时,生长在江南水乡的南通人无法理解文中描述的大兴安岭,于是“李吉林老师上课时带了4幅关于图里河的画,随着李吉林老师的生动讲述,图里河美丽的山、水、森林、溪流、花草好似就在眼前 ”而这些图画,是多才多艺的李吉林自己绘制的。这样的教学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多年后,那些已经鬓发苍苍的学生,仍能异口同声地背出这篇课文。

李吉林认为, “没有童心,当不好小学语文教师”。因此,在创设新教法的过程中,她让自己成了一个“长大的儿童”,引领儿童成长。为了提升教学效果,这会在每次带着学生活动前,自己提前到野外选址,认真研究一番。为了带学生观察植物,她带他们拔萝卜、找野花,中秋看月亮从天边开起。为了让学生充分看到秋天的景色,她去寻找秋天的奠型景色,她在夕阳西下时走出家门,在月亮开起时回到家里。为了让学生体验生活,知道各行各业的特点,她带学生观家交餐指挥交通,参观新建的汽车站,参观整闹、图书馆…学生的每一次活动。她都参与其中,李吉林采用的这种教学方式,把学习语言与发展儿童思维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生活,感受到了自然,效果显著,这种开放的教学,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

李吉林情境教学的意义(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