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泉寺,位于河南卫辉市西北二十公里处太公镇的霖落山上。始建于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为著名高僧僧稠禅师在魏离宫旧址上所建。提起香泉寺,它虽没有嵩山少林寺那样远近闻名,但是它在豫北地区却大有名气,素有“豫北第一古刹”之称,寺院因离香泉近而得名。

河南最有禅心的寺庙 豫北地区大有名气(1)

香泉寺素有太行叠翠、香泉水响、曲径通幽、洞天福地的美名。它建筑雄伟,古往今来不但是达官显贵、文人雅士避暑、游览的好去处,也是民间百姓的重要活动场所。寺院枕岩而筑,耸立于青山之间。寺院内外的石缝里处处溢水,四季不竭,穿云流石,飞溅泻地,声彻云霄,悦耳动听。元代汲人翰林学士王恽曾赋诗称赞道:“滴乳岩前挂瀑流,青林飞洒动高秋。王龙跃入青冥去,堆迭苍烟万壑愁”。

河南最有禅心的寺庙 豫北地区大有名气(2)

香泉寺规模宏大,殿台楼阁、碑刻、坊塔、佛雕无所不有,蔚为壮观。寺以山势分隔,为东西二寺。

河南最有禅心的寺庙 豫北地区大有名气(3)

西寺有稠禅师殿,殿前有神头塔(亦称胜经塔 无顶塔),整塔用佛雕砖砌。说起神头塔,民间流传着一段美丽传说:很早以前,众多道士常在此塔前习武练功,小道士练功不久,自能腾空飞至塔腰。他们高兴地说与师傅,师傅不信,从远处细看,发现塔顶隐一大蟒,正在用力吸引练功的小道士,吸到塔腰,因已无力,才将其放下。师傅将真情说于小道士,小道士就拾来许多柴草放在塔下点燃,大蟒经不住大火卷尾而去,带走了塔顶。可惜,这座塔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毁坏。塔的两侧有稠禅师石塔和千佛石阁(即千佛碑):石塔现存六级,残高3米,塔四周各级每面雕佛像3尊,须弥座;阁高约3米,宽、厚约为1米,阴阳两面均雕佛17行,每行10尊,刻工精湛,形象逼真。这是两寺中一座比较完整的宗教艺术石刻建筑。

沿石径东北行,梵宇临空,便是东寺。一股清泉从东寺石隙中流出,穿岩越石,飞溅崖畔,泻作瀑布。陡壁如削的山崖,以石径作梯盘曲而上,一座面阔一间,高约4米的石坊枕崖而立,坊楼顶部围绕有脊兽,额枋、斗拱、仰莲等,此坊名曰"南天门"。石坊檐下刻"淑海香天"四个大字。坊柱上刻有"两天既许分东土,南海当移住北方"的对联。穿石坊拾级而上,可以看到东崖壁的华严洞,洞内刻佛,洞外刻经,现已剥落,但其残处可见宋人题名。寺后有一方石筑水池,即为香泉之源。石崖上有明代潞简王亲书的"香泉"二字,字大如斗,清晰如初。其旁还有线刻麻姑像,线条流畅,行笔洒脱,衣带当风欲飘风,传说为唐代吴道子所画。附近山崖有数十个小龛,龛内大都是宋雕佛像,仅有一较大龛内为7尊道教造像。山巅之上有玩胎、狮子岩等景点。登临山巅举目远眺,如置于蓬莱仙境。

1963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卫辉市年代为南北朝至清的香泉寺石窟,于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