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在中国古典书论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从最为单纯的一点一划,到每个字的字形结构以及相生相发的势脉关联,或者某种书体的风神意象,某个书家的风貌特征等等无不可以用“势”这一概念来描述。“书势”还是一个远较书法、书艺或者书道更为初始的概念。

一、 形势

在古典书论中,卫恒的《四体书势》是较早的信而有微的篇章之一。其叙《草势》谓出于崔瑗,叙《篆势》谓出于蔡邕,而《古文》与《隶势》则出于卫恒自述,其述《古文字势》曰:古无别名,谓之字势。可见卫恒时代论书以势而无别名,以势论书至迟在蔡邕所处的汉末经已出现。

蔡邕另一篇重要书论,即宋陈思《书苑菁华》所载的《九势》。这一篇专门以势论书的典型之作,全篇计十三句,竟然九处用到“势”字,首句便开宗明义曰: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这里“形势”一词便是总括,他包含了书法艺术一切可感的丰富而生动的形态,既有“立天定人”即自然万有予创作者灵性的启迪,也有“由人复天”即书法赏析者从书法形象中领会到的生命的暗示。

书法的气运(也说书法的势)(1)

书法的气运(也说书法的势)(2)

书法的气运(也说书法的势)(3)

书法的气运(也说书法的势)(4)

书法的气运(也说书法的势)(5)

书法的气运(也说书法的势)(6)

书法的气运(也说书法的势)(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