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赋能、闭环、抓手、对标、拉通、倒逼、落地、交互、兼容、串联、耦合性、引爆点、颗粒感、势能积累、高频触达......

看到这些词汇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不是明明每个字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甚至想请一个中文翻译师。

其实是什么意思呢?让一氪为你解释一下——

就是说给你更多的赋能,在一个特别的赛道里做出行业闭环,通过深度串联和势能积累,高频触达到关键路径,也就是给他一个颗粒感。

成年人职场黑话鉴定(职场黑话鉴定指南)(1)

外行人听了这些词组以后,犹如拨开青天见云雾,恍然大悟又迷茫,在直呼牛叉的同时夹带一丝“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的诧异感;

内行人呢?上次听到这些话,大约还是在上次;下次听到这些话,不出意外应该在下次。有点意思,但是不多;我想要逃,却逃不掉。

在七月十五的中元佳节,这些人类听不懂的话语,直接将节日的氛围感拉满。

成年人职场黑话鉴定(职场黑话鉴定指南)(2)

当代职场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真会玩。这些不明觉厉的“新潮词语”究竟从哪儿来的呢?

互联网从业人员将经常用到的词语汇聚起来,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一套极具行业特色的沟通体系,也就是刚才看到的“互联网黑话”。

也许在外行看来只觉云山雾绕,说是宫廷玉液酒,其实就是兑了水的二锅头;说是群英荟萃,其实就是萝卜开会,过度包装而已!

然而身处互联网行业其中,这套看似不足为外人道的“黑话”,恰恰成为了从业人员之间快速沟通、快速理解和高效落实的工具。

成年人职场黑话鉴定(职场黑话鉴定指南)(3)

所以说,站在互联网行业和公司发展的角度,这种所谓的“黑话”确确实实提高了团队和员工的沟通效率,自然应当持正面态度。

但是,一旦这套“黑话”打破次元壁,试图入侵其他行业体系,那就会变成“太阳能手电筒”,非但不能进行有效沟通,还会沦为本行业内部的交流障碍。

更不必说,这些黑话现在明显有走偏趋势。一些常用词汇已经无法让业内人士理解,更不用提和客户、用户沟通了,这显然背离了”黑话“的创造初衷。

另外,这些被包装成专业术语的“无效黑话”已经不再是为了提升交流效率,一些欺世盗名之辈借此彰显自己的地位和标签,甚至成为PUA新人的工具。

成年人职场黑话鉴定(职场黑话鉴定指南)(4)

这些所谓的专业术语,一旦突破所属专业,往往会污染其他专业,以专业的名义架空专业,让真正专业的人无可适从。

如何分辨专业术语和无效黑话?很简单。专业术语多是名词属性,无效黑话多以动词词组呈现,尤其擅长将具体事物抽象化,令事情变得更加抽象。

职场上,任何岗位都离不开和同事、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增强团队精神、降低沟通成本,不仅仅需要办公环境的改良,更需要企业的重视和员工的反思。

所有外在的过度包装,都是内在的自惭形秽;一切语言的无效修饰,皆为本心的空洞掩盖。在行业新词层出不穷之时,我们须比以往更加明确的是——

语言的本质就是有话好好说,表达的目标就是顺利抵达。大家工作都挺忙的,就不必因为这个增加沟通成本了吧?

职场黑话虽然偶有妙用,坦诚透明才能高效工作。

成年人职场黑话鉴定(职场黑话鉴定指南)(5)

对于那些经常令你听不懂的“黑话”,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