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完《闯关东》,都为鲜儿和传武错过一生而意难平,若是当初朱开山不是那么迂腐,拿“弟娶嫂”名分说事,或许就不会造成鲜儿、传武和秀儿一生的悲剧了。

当年我刷这部剧时,也觉得朱开山事事通透精明,重情重义,为何却在这件事上这么狠心,口口声声说亏欠了鲜儿,要弥补她,眼看着鲜儿跋山涉水追随朱家而来,却又硬生生拆散了她两次姻缘,若说当时传文已拜堂无法休妻,那还没成亲的传武为何也不愿成全。

看完原著朱开山和文他娘的对话之后我才发现,朱开山可能从来就没想过让儿子娶鲜儿,就算传文没有结婚,鲜儿也未必能进得了朱家的大门。

闯关东鲜儿与朱开山相认(闯关东同是朱家媳妇)(1)

01 封建礼教的束缚:那文是名媒正娶抬进家门,鲜儿是私奔而来的无媒苟合

玉书给传文介绍对象时,文他娘和朱开山曾有这么一段对话。

朱开山说:我笑玉书这孩子,自己还是个姑娘家,倒跑前跑后地给人家做起媒来了,成了小媒婆了,我倒要看看,她要是和传杰将来成了,谁给她做媒。

文他娘说:他们要是成了还要什么媒人,孩子自己对上眼儿的。

朱开山正色道:那可不行!自古儿女婚嫁,讲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媒人怎么行?走走过场也得请个媒人,面子上好看,要不就叫苟合,你没看韩老海,按说咱两家还用媒人插一杠子,可他还是打发媒人来提的亲,礼数该走就得走,省不得。

朱开山在外以“侠肝义胆,重情重义”名扬四海,他一辈子最在意的便是礼节名声,在他眼里,男婚女嫁,必须得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否则就是苟合。

闯关东鲜儿与朱开山相认(闯关东同是朱家媳妇)(2)

哪怕鲜儿和传文曾是他和谭永庆亲口订下的亲事,但是无媒无聘,鲜儿就跟着传文私奔,虽然有情有义,在他眼里这也算是“苟合”。

本来鲜儿如果不找上门,对朱开山来说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毕竟她曾嫁过人,她来了就不得不做老朱家的媳妇,他为着名声义气也非娶不可,但真要娶进门,又过不了心里那关,鲜儿属于私奔上门,再有情有义,始终缺了媒聘这一礼俗,这个媳妇终还是上不了台面去。

闯关东鲜儿与朱开山相认(闯关东同是朱家媳妇)(3)

所以在传文和那文拜堂那天,鲜儿突然冒出来,朱开山第一反应是为那文作主:

你把人娶来家拜了堂又进了洞房,折腾了一溜十三遭再送回去,不叫休妻叫什么?休妻有七出之条,那文犯了哪一条?

传文说:那鲜儿怎么办,我们也是定过亲的。

朱开山说:你别忘了,你们没成亲,鲜儿她可是成过亲......我知道你对她有情有义,你那样做于情也许说得过去,可咱们做事不能越了理。

他觉得休那文于理不合,却从未想过鲜儿和传文也是他和谭永庆亲口定下的亲事,但毕竟他现在不是在山东的朱家峪村,而是在关外的放牛沟,为了老朱家在元宝镇的仁义名声,他也要棒打鸳鸯。

闯关东鲜儿与朱开山相认(闯关东同是朱家媳妇)(4)

同是敲锣打鼓迎娶的媳妇,那文是坐着花轿抬进朱家门的,鲜儿却是私奔而来,一向重视礼节的朱开山的心自然偏向那文,他也毫不避讳自己的私心,跟鲜儿说:

都怨你自己啊,你来晚了,我不能让传文休妻再娶,要是那样我就是不仁不义,没法做人了。

在我上一篇写鲜儿的文章中,我看到评论里有人说,是因为朱开山嫌贫爱富,看中了那文格格的身世,嫌弃鲜儿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不能给朱家带来利益。

闯关东鲜儿与朱开山相认(闯关东同是朱家媳妇)(5)

其实不然,朱开山嫌的从来不是鲜儿的家世,而是鲜儿的“无媒苟合”,朱开山一向重视礼教,就算没有那文这一出,鲜儿也未必能顺利嫁给传文。

因为“礼数该走就得走,省不得”,省了这层礼的鲜儿,自然成了被遗弃的一方

传文和那文成亲,鲜儿在朱家身份尴尬,只能黯然离开,朱开山本想叫传武去把她追回来,想想却又改变了主意,说“就算是她回来,天天看着传文和那文,鲜儿这心里更难受。”

他这哪是怕鲜儿难受,他怕的是传文放不下鲜儿,只要有她在,传文就不会踏踏实实过日子,在文他娘说还是稀罕鲜儿,可惜她就是跑野蹄子时,朱开山说:

跑就跑吧,她这一跑传文断了念想,小两口日子过得也安生了,也是好事。

闯关东鲜儿与朱开山相认(闯关东同是朱家媳妇)(6)

作为父母,朱开山的想法自然合情合理,只有彻底掐断传文的念想,才能保朱家一个安宁和睦的家,但对于历经劫难专程投奔朱家而来的鲜儿来说,却多少有些薄情。

朱开山没有想过,离开的鲜儿将何去何从,闯关东的路,一路尸横遍野,人人食不果腹,一个弱女子能闯到关外已是不易,再放任她离去,她又该漂泊何方。

朱开山只是觉得,这是再好不过的结果,鲜儿留下只会让他为难,让兄弟反目,让传文和那文夫妻不睦,但是他一来不能做那无情无义之人,把鲜儿赶走;二来他又不能把她留下,“儿子前未婚妻”的身份住下,始终于礼不合。唯有她自己走,才最是上策。

闯关东鲜儿与朱开山相认(闯关东同是朱家媳妇)(7)

02 名声:“弟娶嫂”会毁了朱家好不容易积累的好名声,也会毁了传武

朱开山本以为鲜儿一走,便万事大吉,此后传文也能放下执念,安安分分地和那文过日子,谁曾想,传武误闯山场子被鲜儿所救,两人在寒天雪地的山场子里相依为命了一段时间,此后,传武便对鲜儿种下了情根,非她不娶。

朱开山知道后,顿时暴怒而起,当着鲜儿的面抄起木棍狠揍传武,然后跟鲜儿摊牌说:

孩子,不管你和传文成没成亲,你们毕竟差半步就是叔嫂的名分,这是乱伦啊,传出去让人家怎么说?别说你不能应承,我就是我也不能应承你们,你们的名分早已印在大伙心上,擦不掉了!

闯关东鲜儿与朱开山相认(闯关东同是朱家媳妇)(8)

朱开山一向视名声如生命,在传武和鲜儿私奔后,韩家到朱家摔打抢砸,朱开山硬是咬牙咽下了所有的憋屈,朱家兄弟和文他娘都气不过,他却不无悲怆地说:

人这一辈子创出个好名声不容易,可要想臭了名声不费事,只要你一句话说得凉了大伙的心,一件事做得伤了大伙的情,再想挽回好名声就难上加难了!

鲜儿和传武,从名义上来说,早已是板上钉钉的“叔嫂”名分,他绝不允许“弟娶嫂”这样的事发生在朱家身上。

天秤一直倾向于鲜儿的文他娘听说传武对鲜儿有情后,也急得跺脚:

这可怎么了得!虽说传文没和鲜儿成亲,可传武要是和鲜儿好了,那也叫弟娶嫂啊!

朱开山一拳砸在桌子上:不行,有我这口气在,这畜生就别想那美事。

闯关东鲜儿与朱开山相认(闯关东同是朱家媳妇)(9)

山东人闯关东,到人家的地面上刨食吃不容易,四周都是密不透风的关东苞米,就一棵山东高梁挺在地里,孤木不成林,朱开山能在元宝镇打下一席之地,靠的便是顶天立地,重情重义的好名声,他深知名声对朱家的重要性。

先不说当时传武已和秀儿有了婚约,光是“弟娶嫂”的名声传出去,一来朱家以后成了无信用之人,二来一旦坐实“叔嫂成亲”之名,朱家名声也会变臭,这样一来,朱家以后在元宝镇还怎么混得下去?好不容易打下的基业全部毁于一旦,朱开山难道要拖家带口四处漂泊吗?

信用和名声是朱开山闯荡四海的立世之本,他丢不起,更不能让儿子的一时糊涂毁了他累积一世的好名声,所以,他说什么也要狠下心来,再次棒打鸳鸯,拆散这对不伦之恋。

其实说起来,朱开山又何其矛盾,在面对传文时,他觉得传文和那文已拜堂成亲,名分已定,不能再休妻,鲜儿到底是没有拜过堂,也可以说是还没有名分的,所以在理上,他选了那文。

闯关东鲜儿与朱开山相认(闯关东同是朱家媳妇)(10)

到了传武身上,他又觉得鲜儿和传文的名分已印在了大伙心上,擦不掉了,他们是实实在在的“叔嫂”关系,若按先来后到的顺序,那鲜儿是不是比那文更有资格成为传文的媳妇。

在传文的事上,朱开山计较的是礼数,觉得鲜儿于理不合,还不算传文媳妇;在传武的事上,他计较的是身份,觉得鲜儿已是铁板钉钉的嫂子,不能嫁传武。

终究根本,是朱开山从来就没想过,要让鲜儿进朱家的门,无论是传文还是传武,她都不配,除了她嫁过人,失了清白之身,还有最重要的一层,她永远是“无媒苟合”,山东和关外距离太远,谭家和朱家的父母很难能有机会坐在一起走“找媒人,下聘礼”这个仪式过场。

而朱开山信奉的是“走走过场也得请个媒人,面子上好看,礼数该走就得走,省不得”。

面子、名声,鲜儿都给不了,朱家的门,她永远也进不了!

闯关东鲜儿与朱开山相认(闯关东同是朱家媳妇)(11)

03 为了名声拆散传武和鲜儿的朱开山,后悔一生

朱开山以仁德大义闻名,他骨子里有爱国杀敌的烈性,有忍辱负重的大义,也有杀匪屠狼的狠辣,为了朱家的颜面和生存,他能忍能扛,亦能心狠手辣。

鲜儿于传武有恩,于传文有情,他不能做出忘恩负义之事,但他也不能放任传武和鲜儿发展下去,把朱家推向一个尴尬之地。

万般无奈之下,朱开山只能狠下心肠,棒打鸳鸯,把鲜儿收为义女,彻底斩断她跟传文和传武的念想。

他把村里有名望地位的人都请了来,当着众人的面扒开了鲜儿最难堪的一面:

当年文他娘是带着三个儿子闯关外,走海路的时候把老大撇下了,为什么?就因为老大没过门的媳妇偷着从家里跑出来,撵了上来,为什么撵了上来?这两个孩子情意深?深到什么样?当时传文一见闺女没赶上船,嗖地跳下海就去接,那可是入了冬的天气,海水刺骨地冷啊!孩子连滚带爬地上了岸。

道上传文病了,闺女多义气,插草为标卖身救传文,传文病好了,闺女送走了传文又只身出逃奔关东而来,好一个节烈的女孩子,好一个糊涂的闺女,救了我儿子的命却不愿辱我朱家名声。

闺女对我们老家家有恩,她应该是我老朱家的媳妇,可传文等了她八年,整整八年她是音信皆无,无奈之下只好另结亲。

闯关东鲜儿与朱开山相认(闯关东同是朱家媳妇)(12)

口口声声说的是鲜儿的恩,但却又当众揭了鲜儿所有的底,两人未成亲,她是自己私奔而来,我儿子忍着刺骨的海水跳下去找她,对得起她这份深情!卖身救传文,却为了义,不愿辱我家门,但我儿子等了她8年,也算仁了,足够还清这份义。

朱开山说的大义凛凛,却句句透着凉薄,这等同于把鲜儿赤裸裸地摆在了台面上,在那个封建的年代,私奔、卖身、闯山场,随便哪一样都不是一个良家女子能干出来的事。

而他当众挑明了她和传文的”夫妻“关系,又拿那文断了这层关系,坐实了她“大嫂”的名分,断传武的念想,也断了鲜儿进朱家门的念想。

朱开山这一计三雕,快准狠地掐断了几人的所有希望,特别是鲜儿,此生,她再入朱家门,便等于她不仁不义,辱朱家门,毁自己的名声。

他算无遗漏,认下鲜儿为义女,既除了后患,又落了个好名声。

只是他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传武会和鲜儿私奔,他也不知,秀儿会为此守18年的活寡。

而拆散鲜儿和传武,也将成为他这辈子最愧疚之事,不但间接地造成了鲜儿、传武和秀儿三个人的悲剧,也让传武终此一生带着这个遗憾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