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位于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西侧。该窑创烧于唐代晚期,兴于五代、北宋,鼎盛于南宋,至元末停烧,前后达1200年之久,是中国陶瓷史上规模较大的瓷窑之一。

吉州窑社会文化(一个汉族艺术特色的灵魂)(1)

吉州窑瓷器种类繁多,有建窑的黒釉瓷,有定窑的白釉瓷,有景德镇的青白釉瓷,有仿哥窑的百圾碎瓷,还有磁州窑的白地黑花釉瓷等,均各有特色。其中最著称于世的要数它的黑釉瓷(或称吉州天目釉),其独创的“木叶天目”、“剪纸贴花天目”和“玳瑁天目”饮誉中外。洒釉、虎皮天目等也是吉州窑的标志性品种。

吉州窑社会文化(一个汉族艺术特色的灵魂)(2)

此外,它的装饰方法很是讲究,采用木叶、玳瑁、洒釉、剪纸、贴花、剔花、印花、彩绘、划花、堆塑和绞胎等多种装饰方法,变幻无穷,在瓷器的实用性与艺术性上得到统一,共同造就了吉州窑独树一帜的风格。其产品不仅畅销大江南北,且出口海外,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永恒回响。

在众多装饰技法中,尤以茶盏的木叶纹和黑釉剪纸贴花凤鸟、梅枝等纹饰为突出。黑釉剪纸贴花同样是吉州窑瓷器的一大特色。

吉州窑社会文化(一个汉族艺术特色的灵魂)(3)

作为宋代著名的民间窑口,吉州窑以烧造日常生活用瓷为主。与宋代其他著名民间窑口,如耀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磁州窑相比较,器型不是很丰富。常见的有碗、罐、壶、瓶、盘、碟、钵、盏、坛、粉盒、炉、枕、瓷塑等,造型较为单一。

吉州窑民窑特色鲜明,它博采众长,集南北各窑制瓷艺术之大成,先后成功地仿烧了定瓷、龙泉瓷、青花瓷,又将民间剪纸工艺成功运用于制瓷装饰,形成了质朴、明快、生活气息浓郁的装饰风格。

并且充分利用窑变技术,研制创烧了色彩缤纷、璀璨夺目的黑釉地木叶纹、虎斑纹、玳瑁斑、鹧鸪斑、鳝皮黄、油滴等黑釉窑变瓷和个性独特的釉下白地彩绘,给人以自然、清新、亮丽的美感。釉下白地彩绘技术更是直接促进了青花瓷的成熟,开辟了制瓷装饰工艺的新天地,对我国陶瓷生产影响深远。

吉州窑社会文化(一个汉族艺术特色的灵魂)(4)

吉州窑的装饰特征

吉州窑与禅宗

众所周知,吉州窑盏的主要功能是饮茶,而茶与禅的关系已达到“茶禅一味”的境界。至南宋时,禅茶在整个社会的渗透与普及极大地提高了禅茶文化的美学境界,茶器美学品格的提升也不例外,吉州窑桑叶盏就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吉州窑社会文化(一个汉族艺术特色的灵魂)(5)

剪纸贴花装饰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之一,将剪纸工艺与瓷器生产相结合,无疑是吉州窑工匠们的独特创造。剪纸贴花工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单色剪纸,就是直接把剪纸纹样贴于器物坯胎上,施上一层釉,待釉干后再剔掉剪纸纹样,便得到釉色与胎色对比鲜明的图案;另一种为双色剪纸,就是将剪纸纹样直接贴在已上过含铁量高的底釉器上,再薄施一层含铁量低的釉,然后剔掉剪纸纹样,显出底色纹样来,入窑高温烧制,两层釉变化出各种窑变色釉。

吉州窑社会文化(一个汉族艺术特色的灵魂)(6)

木叶贴花装饰

木叶贴花装饰,是剪纸贴花装饰之外,吉州窑的又一独创装饰工艺。木叶贴花装饰的具体方法是,把桑叶浸泡加工后,贴在已施过黑釉的坯胎上,敷黄釉,经高温一次烧成。由于桑叶中所含有的五氧化二磷,在焙烧时与铁釉不融合,二者产生分离,黑釉上便出现叶脉清晰的图案。烧成后的桑叶呈黄色,与黑色底釉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色,因而树叶的形状、茎脉在黑釉的衬托下清晰可见,给人以妙趣天成之感。

吉州窑社会文化(一个汉族艺术特色的灵魂)(7)

近年来吉州窑瓷器价格持续走高,2007年一件吉州窑绿地黑花彩绘花卉纹玉壶春瓶,成交价380余万;2010年一件宋吉州窑剪纸贴花圆盏,成交价为130万;一件南宋吉州窑黑釉木叶盏成交价格1142万。由此可见,吉州窑瓷器在古玩市场上成交价格一路高歌猛进,行情走势十分喜人。

吉州窑社会文化(一个汉族艺术特色的灵魂)(8)

吉州窑瓷收藏价值走高

吉州窑陶瓷作为在中国宋元时期重要的商品之一,曾远销到日本等许多国家,为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及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世界各地的很多博物馆和收藏家都藏有吉州窑的名贵产品。在当前的收藏市场上,高古瓷的价值尚未凸显,存在巨大的升值空间,而作为宋代民窑名瓷的吉州窑瓷器更是值得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日本东京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吉州窑木叶天目盏(即树叶纹)被列为国宝级文物,每年只在有限的时间内供人参观,吉州窑瓷器的著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