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青稞种植加工产业,推广青稞产品,让青稞走出高原,走向亿万家庭的餐桌,对于产业扶贫、强化糖尿病防治、助力健康扶贫和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高原地区青稞的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难题,需要市场与政府“双手”合力,整合资源、做好服务、创建品牌,在升级青稞产业中服务脱贫致富,为青稞产业良性发展做出表率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罗博 翟永冠 王炳坤 李键

青稞作为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西藏和四川、青海等地涉藏州县孕育的高原作物,不仅是吉祥粮、政治粮、稳定粮,还因其特有的糖尿病防治功能,具备巨大市场开发潜力。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调研发现,目前多地青稞种植生产效率较低,加工产业链多环节存在短板,影响青稞食品产业发展,也影响了部分地区依靠青稞产业实施脱贫攻坚的成效。青稞产自高原,但要走上“产业高原”,实现“青稞出藏”,还需全面提升种植和产业化水平,使之在促进高原群众脱贫增收、助力建设健康中国等方面发挥更大带动力。

来自高原的特殊馈赠

青稞作为高原悠久农耕传统和独特气候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已经具有3500年的种植历史。在海拔4200~4500米的高寒地区,青稞几乎是唯一的农作物。

被誉为“青稞博士”的尼玛扎西,生前曾任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院长。他曾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介绍,青稞具有多元功能,除了保障高原地区的粮食安全,是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也渗透在藏民族文化中。

在多元功能当中,青稞的保健功能值得关注。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研究发现,除了蛋白质、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含量均高于其他谷类作物,脂肪含量偏低,糖类低于其他谷类作物外,青稞还是世界上麦类作物中β-葡聚糖最高的。

据了解,高含量的β-葡聚糖赋予青稞独特的抗癌、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对预防结肠癌、心血管疾病,防治糖尿病,提高机体防御能力、调节生理节律等具有较好作用。根据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的检测,青稞β-葡聚糖平均含量为6.57%,优良品种“藏青25”的含量可达8.6%,是小麦平均含量的50倍,是较为理想的控制血糖食品。

2019年6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指出,我国是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统计,我国需要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目前超过1亿人。

在由国家级糖尿病临床基地-哈尔滨医科大学与西藏奇正集团共同承接的研究课题中,“干预代谢综合征的功能性食品和特殊膳食研究与开放”项目人员对青稞产品控糖效果进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食用青稞米能够降低餐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采访中多位专家认为,做大做强青稞种植加工产业,推广青稞产品,让青稞走出高原,对于西藏和其他省份涉藏州县的产业扶贫、强化社会糖尿病防治、助力健康扶贫和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高原瑰宝遭遇“变现难”

目前全国青稞种植面积约500万亩,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的甘孜和阿坝、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今年西藏计划落实粮食面积275万亩,青稞产量力争稳定在80万吨以上。

2018年,国务院扶贫办将西藏“青稞产业扶贫”确定为专项战略任务,援藏省市和单位发挥各自优势,在良种推广、“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户”模式复制、深加工项目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记者近日在青稞加工龙头企业——西藏奇正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采访时,展厅内摆放着青稞米、青稞方便代餐食品、青稞纤维面、青稞袋泡茶等系列产品。公司总经理王学兵介绍,公司在申报青稞相关专利60多项的基础上,目前正在开发青稞鲜香面、青稞黄精茶、青稞人造肉等产品。

但记者发现,由于青稞产业链各环节所处水平较低,相互之间衔接不够紧密,当前青稞产业仍面临诸多困难。

因亩产较低、价格遭遇天花板,不少农户缺乏种植青稞的积极性。2018年西藏青稞总产量突破80万吨,但因农户自食消耗和普遍存在惜售心理,市场上流通的本地青稞只有20万吨左右,还不到加工企业生产能力的一半,原料短缺制约了青稞精深加工的发展。

日喀则市是西藏青稞的主产区之一。当地农业干部介绍,青稞科学种植水平有待加强,青稞种植合作社、青稞种植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少,青稞种植主体多为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对青稞新品种、农业新技术和农用机械了解不多,种植方式依然以传统方式为主。加之青稞种植区域分散,集约化程度不高,种植专业人才短缺,灌溉及田间管理不到位,防灾减灾体系不健全,导致青稞亩产低,青稞质量差,青稞销售收入少,达不到带动致富增收的成效。

深加工的水平低下和结构错位,也影响了青稞的价值发挥。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调查显示,西藏青稞加工起步晚、规模小、链条短、组织化程度低,绝大部分企业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此外,青稞酿酒占据了深加工的相当比例,青稞最有价值的降血糖、降血脂等功能,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开发利用。

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多渠道扶持“青稞出藏”,服务内地大健康市场,才是青稞产业大发展的出路。但是宣传推广的不足,使得作为小宗作物的青稞产业呈显著区域性,市场对青稞认知度不高,对青稞的保健功能知之甚少。

大茅高原(瞭望打通青稞出藏天路)(1)

8月29日,农民在西藏江孜县的青稞田里忙收割 孙非摄/本刊

多方合力做实青稞扶贫

“‘健康中国’建设为青稞产业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西藏青稞产业协会名誉会长、西藏奇正集团董事长雷菊芳说,以我国需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超亿人计算,即使服食青稞产品的比例只有10%,一年也有15万吨的需求量。这一产业规模对农户增收、安置就业等上下游环节带动明显。比如这15万吨青稞收购价每增加1元/公斤,就可让5万个农户每户增收3000元;生产加工15万吨青稞可安置地方农民工8000人……

当前,西藏等地的青稞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难题。业内人士建议,除了用好市场的“无形之手”外,还需政府的“有形之手”整合资源、做好服务、创建品牌,在升级青稞产业中更好地服务脱贫致富,为整个青稞产业良性发展做出表率。

尼玛扎西曾提出建议,加快培育青稞新品种;在青稞优势产区集中打造良种繁育基地,建立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质量标准化、加工机械化、调运规范化的青稞良种繁育供种体系;同时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巩固提升青稞优势产区,加大青稞加工专用良种种植力度。

雷菊芳等人呼吁建设青稞加工转化技术创新平台,建立青稞加工产业创新联盟,提升创新能力,形成具有西藏特色的青稞科技创新体系;加大支持青稞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科技专项力度。同时建立国家青稞交易中心,掌握青稞产品定价权,按品种品质、产品质量、品牌影响力发布青稞出售量和价格。

相关业内人士建议加大消费扶贫力度,建立与内地省市农超对接的市场体系,拓宽青稞产品销售渠道;加强与中粮集团、北大荒粮食集团等实力企业合作,极力拓宽青稞产品国内流通销售渠道,将区内青稞品牌产品推向区外;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互联网 ”等新型营销模式,发展品牌经济,加大青稞产品的销售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