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应注意哪些事项(注意食品安全防止病从口入)(1)

食品安全小常识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通俗的讲就是“吃出来的病”,这些致病因素有化学性的、生物性的、动植物性的等等。

哪些原因可导致食物中 毒等食源性疾病发生?

(一) 冷藏方法不正确,如将煮熟的食品长时间存放于室温下冷却,把大块食物贮存于冰柜中,或冷藏温度不够。(二) 从烹调到食用的间隔时间太长,使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三) 烹调或加热方法不正确,加热不彻底,食物中心温度低于70℃。(四) 由病原携带者或感染者加工食品。(五) 使用受污染的生食品或原辅料。(六) 生熟食品交叉污染。(七) 在室温条件下解冻食物。(八) 厨房设备、餐具清洗、消毒方法不正确。(九) 使用了来源不安全的食物。(十) 加工制备后的食物受污染。

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包括哪些种类?

(一)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二) 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三) 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的。

(四) 未经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五) 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等及其制品;

(六) 容器包装污秽不洁、严重破损或者运输工具不洁造成污染的。

(七) 掺假、掺杂、伪造,影响营养、卫生的。

(八) 用非食品原料加工的,加入非食用化学物质的或者将非食品当作食品的。

(九) 超过保质期限的。

(十) 为防病等特殊需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专门规定禁止出售的。

(十一) 含有未经过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添加剂的或者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规定容许量的。

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十项建议

(一) 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二) 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三)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四) 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五) 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它含有害物质的食品。

(六) 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品;不购买无厂名厂址和保质期等标识不全的食品。

(七) 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会危害健康。

(八) 不食用在室温条件下放置超过2小时的熟食和剩余食品。

(九) 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十) 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食品安全应注意哪些事项(注意食品安全防止病从口入)(2)

消费者购买食品时,一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从正规渠道购买,不买“三无产品”;二是购买时应仔细查看产品标签,关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三是发现有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线索的,及时到相关部门投诉举报,或拨打12315消费者专线电话。生产者、经营者要严把食品安全关,保障消费者的生命健康,绝不能实施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非法经营等违法犯罪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