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抄书的内容是《中国文化探秘》中关于“汉字的起源”的问题。

汉字是每个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然而汉字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也没有统一的说法。目前流传着四种说法。

书的来历和由来(抄书第七天汉字的起源)(1)

书的来历和由来(抄书第七天汉字的起源)(2)

第二种说法是“陶器刻符说”。

仰韶文化陶器记事符号被发现后,不少专家学者认为这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在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中出土了一大批带有记事符号的陶器。大汶口文化陶器的一些刻符被解读为戍、斤、斧、炅、旦等字。因此人们认为中国汉字起源于陶器刻符。

第三种说法是“殷墟甲骨文说”。

持这种说法的学者认为,文字在殷商时才出现——青铜器铭文和甲骨文。因此,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是现在已知用于记录成句语言系统的最古文字。在商代,甲骨文已具有相当程度的规范化。它不仅在语法结构上为先秦书面语言奠定了雏形,而且在字形上也跟西周、东周、秦、汉文字一脉相承,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持这种说法。

第四种说法是“夏代起源说”

在古文字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郭沫若认为,像其他事物一样,文字的产生与发展更应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因为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所以其产生至少应在商以前一千年左右,因此中国文字应该是起源在夏或夏之前。已进入阶级社会时代的夏应该有原始文字。在现有的文献资料中,《史记》中的《夏本纪》《殷本纪》都载有明确的先王、先公世系,它所依据的肯定是古代文献的记载。也就是说,用于记录历史的、开始与语言相结合的文字系统在夏启时代已经出现。

但是,这仅仅是推测。因为在考古发掘中还没有发现确凿无疑的夏代文字。中国文字究竟源于何时,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明天继续探秘中国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