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西南地区的四川省乐山市,最先出现在大家脑中的必然会是那尊依水靠山开凿的摩崖石刻造像,它便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乐山大佛,也叫凌云大佛。这尊大佛位于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与凌云山、乌尤山、巨形睡佛共同组成了乐山大佛景区,自然和文化景观和谐统一,构成了一幅写意的山水画卷。因为其13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其极高的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在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也是国家5A级景区。

乐山大佛真的流泪吗(乐山大佛历史上多次)(1)

关于乐山大佛的名气和地位大致情况就如上述所言,那么,乐山大佛的来历以及更多的关于乐山大佛背后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首先,相信大家最为好奇的便是乐山大佛的来历了吧?这尊通高71米的大佛是由何人所建?又是怎么保存下来的?考古学者们在研究关于乐山大佛的史料里,大多都以唐代韦皋撰写的《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碑刻为主,根据这份唐代史料以及明代史料《重修凌云寺记》中描述,乐山大佛是由当时的一位法号为海通的得道高僧主持建设的,自开元初年(713)至贞元十九年(803),修建大佛前后共经历了九十年,这九十年包括了动议,筹建,开凿和期间停止修建的整个过程。

乐山大佛真的流泪吗(乐山大佛历史上多次)(2)

相传,在如今的四川省乐山地区,古时曾因地处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一到雨季,就泛滥成灾,尤其是对那些需要航海出行的商队和渔船来说,更是灾难,水势的凶猛让整个江面上都不得平静,风起浪涌,掀翻了航行的船只,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人员伤亡,年复一年发生的惨剧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人力在天灾面前是那么的渺小,这也让乐山百姓们逐渐视水路为猛兽,只能望洋兴叹。

乐山大佛真的流泪吗(乐山大佛历史上多次)(3)

而乐山百姓们的艰难也都落在了于凌云山修行的海通和尚眼中,这也是海通和尚最初决定主持修建弥勒佛像的原因,只愿能用自己的诚心,主持修建一座前所未有的巨大佛像,来为乐山百姓安澜镇涛,护佑苍生。而佛像的修建过程也是几经波折,在佛像修建完成了一半的时候,高僧海通和尚就圆寂了,之后佛像修建又接连中断几次,在历经九十年之久的时间后,最终于贞元十九年(803)正式完工,经历了三四代人的前仆后继,形成了一个头高14.7米,发髻有1021个,耳长6.72米,鼻长5.33米,眼长3.3米的巨型佛像,这也才有了如今我们所能观赏到的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真的流泪吗(乐山大佛历史上多次)(4)

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乐山大佛身上还出现了“闭眼”和“流泪”的神奇现象,这些现象是因为什么出现的?真的是佛祖显灵吗?这一类的疑问使得乐山大佛再次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中。而关于乐山大佛的闭眼流泪事件,分别出现在1962年,1963年,1976年,2000年,又因为这几个年份正好遇上了国家的几件大变故,在这样的背景下,无疑给佛像的闭眼和流泪事件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以至于在民间有佛祖显灵一说。

乐山大佛真的流泪吗(乐山大佛历史上多次)(5)

但归根结底,还是得从科学的角度看问题,经科学调查证明,关于大佛“闭眼”的现象,之所以看上去像是闭上了眼睛,是因为常年的风吹雨打和植被侵蚀,佛像最初被画上的黑色眼珠也就随之慢慢淡去了,尽管后人修葺时在大佛的头部和胸部设有保护层,但还是抵挡不住时间的磋磨。而关于大佛“流泪”的真实原因便是空气污染形成酸雨的后果,大气污染逐年加重,四川盆地因为地形原因空气湿度很大,导致该地区酸雨沉降更为严重,佛像建筑自然也受到了酸雨的腐蚀,以至于面部出现了像流泪之后一样的水痕。

乐山大佛真的流泪吗(乐山大佛历史上多次)(6)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于乐山大佛也得到了更多的了解,不论是关于它的由来,还是关于它“闭眼”“流泪”的神奇现象,都有了相应的解释。而如今更为重要的便是关于乐山大佛的保护,这也成为了环境保护和建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的科研课题,而究竟如何保护佛像,归根究底还是要从空气污染的问题入手,在空气污染愈加严重的情况下,遭受损害的自然文化遗产只会更多,由此可见,关于治理空气污染的问题,减少污染的任务刻不容缓,未来的治理之路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