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一叶而见森林,观一乡而知生态

此前的名著导读中,我们走进了梭罗的《瓦尔登湖》,一起感受了这部著作的魅力,在其中,我们领略到了自然之美,而这部书也唤起了人们对于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视。而有另一部著作,被认为“是一部堪与《瓦尔登湖》比肩的自然主义文学杰作”,这就是《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第一章主要内容(名著导读沙乡年鉴)(1)

沙乡年鉴第一章主要内容(名著导读沙乡年鉴)(2)

沙乡年鉴第一章主要内容(名著导读沙乡年鉴)(3)

《沙乡年鉴》其书

《沙乡年鉴》是美国“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最重要的著作,书中凝聚了他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环境生态深刻的思索。《沙乡年鉴》文笔优美、思想深刻,其影响力甚至可与梭罗的《瓦尔登湖》相媲美。作为自然文学的典范,这部著作被誉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将它评为“20世纪自然写作领域十大好书之一”。《芝加哥论坛报》赞誉它:“近几年出现的最美好、最温暖人心、最重要的自然主义作品之一。”

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第一人称“我”讲述与家人在“木屋”生活时,一年之中对自然的观察与见闻。第二部分以散文随笔的形式,描述了美国威斯康星、伊利诺斯等地的自然生态风貌。第三部分明确提出了作者的理论观念“十地伦理’与“生态学”。作者用“共同体”概念总结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一个紧密关联、不可分割的整体。长久以来,人类文明中的“伦理”主要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而缺少一种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观。我们应该建立起一种“生态学”意识,以重新审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

《沙乡年鉴》完稿于1941年,却直到作者去世后的一年(1949年)才得以出版。当时正值二战后的经济复苏时期,为了发展经济,人类将掠夺的双手伸向了大自然。在当时,“土地伦理”和“生态学”对人们来说,还是两个陌生的概念,因此,《沙乡年鉴》在问世之初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直到20世纪60年代,破坏环境所造成的恶果显露出来,人们才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沙乡年鉴》以其超前的指导意义。时时警醒着人们,生态关乎全人类的命运。书中的真知灼见,直至今日,仍然给我们重要的警示和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