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一位玩家为什么喜欢籽料?得到的回答不是油性就是皮色。玩家对皮色,尤其是红皮的偏爱,甚至超越了玉质本身。

皮色籽料特征之一(判断籽料皮色真伪的方法与误区)(1)

但是这种偏好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造假问题。

今天我们就以红皮这个重灾区为例,从误区和方法两个角度,来讲一讲籽料皮色的真假问题。

误区一:散为真,聚为假

以皮色的分布形式判断真假,是很多初级玩家最常用的方式。

皮色籽料特征之一(判断籽料皮色真伪的方法与误区)(2)

由于籽料玉质结构细密,点皮、洒皮出现的情况较多,所以很多人多以这种较为常见的皮色为真。

殊不知造假者往往也最爱向大众货下手,所以市场上存在的洒红皮的造假绝对不在少数。

皮色籽料特征之一(判断籽料皮色真伪的方法与误区)(3)

相反倒是一些聚红皮,明明是天然无加强的老熟料,却因为数量有限、缺少对比,莫名其妙地成了许多人眼中的假货。

误区二:厚为真,薄为假

既然散皮有假,那么厚皮重色总不会有错了吧?

皮色籽料特征之一(判断籽料皮色真伪的方法与误区)(4)

这种方法在早期的皮色判断上确实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如果放到现在绝对是给自己挖了个大坑。

市场上有许多蒙头料,为了掩盖玉色与玉质的不足,会将整块原石染成重色。然后在最漂亮的地方开个小窗,以此来吸引赌石玩家。

皮色籽料特征之一(判断籽料皮色真伪的方法与误区)(5)

事实上皮色的厚薄与真假并没有直接关系,玉质细密的料子,皮色就是薄薄一层,但仍是非常的自然漂亮。

误区三:暗为真,艳为假

最早的红皮染色多以橘红为主,所以很多玩家会以色调明暗来判定真假。

皮色籽料特征之一(判断籽料皮色真伪的方法与误区)(6)

可是不要忘了,红皮染色的原石大多都是青玉与青白玉,这样的料子上红皮就会发黑发暗,更不要说染料还可以进行改良。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造假者都可以染黑皮,那么枣红皮、红黑皮又有什么难度呢?

皮色籽料特征之一(判断籽料皮色真伪的方法与误区)(7)

况且染色料最早模仿的对象就是“玛丽艳”,难道因为它们的造假,就要否认这个红皮之王的存在?这难道不是因噎废食吗?

说完以上误区,我们再来说几个比较可操作的辨别方法。

方法一:看过渡是否自然多变

皮色籽料特征之一(判断籽料皮色真伪的方法与误区)(8)

籽料的皮色是由流水冲刷致色所形成。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地质构造、离子含量,以及水流情况都在不停地发生改变。

这一切最终形成了籽料复杂多变的外部形态。尤其是皮色上,充满了自然变化的过渡痕迹,就像是在记录这数万年的经历。

皮色籽料特征之一(判断籽料皮色真伪的方法与误区)(9)

染色料最无法作弊的就是时间,它无法复制那么长的历史跨度,自然就无法创造出天然的过渡与变化。

方法二:看沉积是否分布合理

皮色籽料特征之一(判断籽料皮色真伪的方法与误区)(10)

所谓十籽九裂,大多数原籽表面都有裂纹。这些裂纹就像是籽料的门户,自然也是致色离子进入的关卡。

天然皮色与绺裂相伴相生,多数都是内深外浅,而且还会伴随有色彩的变化,看上去就像是镶嵌在籽料内部的水草纹理。

皮色籽料特征之一(判断籽料皮色真伪的方法与误区)(11)

染色料的皮色形成于绺裂之后,更多是外深内浅,堆积在缝隙之中就像一条条伤口,多少有点触目惊心的感觉。

方法三:看皮色与玉质是否对应和谐

皮色籽料特征之一(判断籽料皮色真伪的方法与误区)(12)

好皮无好玉,好玉不带皮,说的就是和田籽料皮色与玉质的关系。

在一颗原籽上,皮色浓重的部分往往玉质较松,甚至还会有窜脏棉僵产生。玉质细密的部分,皮色又很难站住脚,两者之间相向而生。

皮色籽料特征之一(判断籽料皮色真伪的方法与误区)(13)

染色皮的世界就少了许多弯弯绕绕,平铺直叙,直来直去,讲究的就是一碗水端平。

至于是否觉得‬‬别扭,就要看玩家的眼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