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偏位现象一般是由于场地土质太差或土质差异较大而产生的。桩基偏位处理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1、变更轴线位置

优点:处理方法简单,不增加任何投资。

缺点:对整体结构设计需作出相应调整,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适用性:本方法不仅适用于同向偏位,也同样适用于异向偏位。但偏位不宜过大,同时,应对上部结构的安全性进行验算。

2、桩位纠偏

将偏位的桩基周围挖开,将混凝土向下凿除,检查下部的桩身及钢筋笼的轴线位置。若下部的桩身及钢筋笼的轴线偏位在规范允许范围内,那么上部的钢筋较直,上部按接桩处理,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需提高一个等级。同时需根据桩周土层条件及桩承载形状类型对桩基进行验算。

优点:基本维持原设计。

缺点:工程量较大,施工复杂,且使摩擦桩承载力相对减低。

适用性:宜用于端承桩(嵌岩桩)。

3、增设牛腿

由于桩柱不同心,上部荷载传下后,容易造成破坏。可在桩顶增设一个牛腿,将力通过牛腿传到桩基。

优点:受力关系明确,返工成本较小,返工工期较短。

适用性:适用于桩基偏位不大且竖向荷载较小的情况。

4、群桩处理

可以在偏位桩的两侧重新钻孔成桩,俗称“扁担桩”按群桩处理。

优点:容易保证质量,处理结果比较可靠。

缺点:返工成本大,返工工期长。

适用性:适用于轴线偏位较大者。

5、原位重钻

可在原位用冲击钻将原桩毁除,按设计重新施工。

优点:结构可按图施工。

缺点:工期及成本均较大。

适用性:桩位偏离过大,采用其他方法风险不可控。

6、推顶法(在桩顶施加水平推力)使桩复位

在桩前侧使用钻机钻孔清除桩前侧土体后安装反力架,利用千斤顶推移桩体,桩周空隙利用碎石及水泥浆进行填充。

优点:施工完成后对上部结构无影响。

缺点:推移过程中可能破坏桩身完整性,降低桩身承载力。

适用性:桩位偏移小,桩身质量完整。

桩基偏位处理方案(桩基偏位处理方案)(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