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我们一般常会想到,培养语文情感,培养语感,培养语言能力(或语用能力),培养语文审美情趣等,但往往会忽略从语文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运算能力?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运算能力(熊生贵培育核心素养)

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运算能力

说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我们一般常会想到,培养语文情感,培养语感,培养语言能力(或语用能力),培养语文审美情趣等,但往往会忽略从语文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实,发展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到底有多重要呢?

我们知道,一个语文素养高的人,从能力显现的角度来看,一定是阅读(理解)能力强,口头表达能力强和写作能力强,而思维能力,是操控这几大能力的内核性的要素。实在不敢想象,将思维能力抽取了,怎么可能具备很强的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可以说,思维能力是语文能力中的关键因素。

那么语感,与思维能力是什么关系呢?

语感是对语言的感受性或感受力,是语文积淀而形成的“如水到口,冷暖自知”的语言直觉。从语言感受性的角度讲,可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言语感觉。从语言感受力的角度讲,它仍是一种能力,是语文能力潜隐性素质,进入能力层面,思维仍是它的内核性要素、机制性因素。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语感强弱,思维能力或水平是不可忽略的支撑性因素。

正因为思维对语文的重要,所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强调,“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更是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把思维能力看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

现在的现实问题是,实际教学中,看起来我们是在培养阅读能力,却没有从思维发展或思维训练的角度,培养阅读理解力;看起来是在培养说话能力,却并不是把言说训练作为思维训练的载体来予以落实;看起来是在培养写作能力,却未能从提高思维水平、提升思维品质、展现优质的思维作品的高度来训练写作。

这其中的差异是“为之”与“有意为之”的区别。

举一例来说明。六年级课文《穷人》一课,在教前面“穷人的穷”这部分时,教师问:“这家人的穷,表现在哪里?”让学生回答,这样,学生只言片语或抓住一点而不及其余地回答,有思考却不是思维训练。这对于发展思维只是“为之”。 而“有意为之”则不同。教师要求学生思考,“桑娜一家的穷表现在哪些方面,具体是怎么表达的?”要求全面而深刻地解析,结构化地言说与交流。每个学生是多方面地研析出穷人的“穷”的表现所在,条分缕析地表达出来。如此着眼于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结构性、精确性、发散性、深刻性、全面性等训练,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绩效自然要高多了。

所以,着力思维发展,在常态化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思维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水平,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生长。

(作者系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教研培训中心教研员,特级教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级培训者,国家及省“国培计划”授课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