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荣朝

汪记雨的故乡是广西全州县安和内建乡外枧村,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风景优美,距离县城七十多里路。全村有汪、杨、雷、蒋、周、文等多姓,200多户人家、1500多人口,人丁兴旺、民风淳朴,绝大多数都是穷苦老实人家。解放前,这个村的很多劳苦大众都同情倾向共产党,也明里暗地掩护支持过抗日、解放革命斗争队伍。 1947年11月,汪记雨和杨庆祝俩人就奉命回到各自家乡村里,秘密串联发动基本群众,建立地下联络点和革命活动区。

1948年7月,在桂林师专读书的汪记霖也趁放暑假回到外枧村开展社会民情调查,向受压迫欺负的贫苦农民宣传要翻身、求解放道理。地下游击武装斗争那几年,桂北地下党和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吴腾芳、全昭毅、阳雄飞、傅一屏及中共全灌特支书记邓崇济等人都多次来过这里歇腳隐蔽或碰头开会,这里不言而喻也成为桂北游击队的一处难得红色堡垒村。此外,本村先后有32个村民被动员起来参加了桂北游击队,还有10多人编入了解放军南下正规部队,参与了解放全广西和解放海南岛战役。当年他们一个村子走出来打游击干革命、搞武装斗争的30多名战友至今还活着的已经屈指可数了。

2022年4月5日清明节前后,在采访汪记雨仍在世年近96岁胞弟汪庆霖(原名汪记霖)时,他打开话匣子如数家珍般地又缓缓回忆叙述了那刻在记忆深处、永远难以磨灭的全家闹革命干革命为革命往事,让人们从另一个侧面认识了解汪记雨和他的革命家庭,明白一路走来世事无常坎坷,更懂得血浓于水亲情珍贵。

80年代行署专员(原桂林地区副专员汪记雨的人生历程23)(1)

汪记雨的家庭是农村世代种田的老实本分贫苦农民,全靠租种隔壁村唐姓大地主的几亩水田,及种植自家在荒山野岭开垦出这几分那半拢拼凑起的几亩旱地过日子。他家是个大家庭,有一个大姐和六个同胞亲兄弟,大姐早已外嫁他乡六源里村。上有父亲和母亲,母亲早亡,抗战胜利后父亲娶了继母,为了维持一家9口人的生计,父亲只得去地主老财家打工,有时还要挑着自榨的桐油杂货到近百里路远的湖南道县和兴安界首街上去赶闹子卖,赚点脚力辛苦钱补贴家用。几个儿子年纪稍大一点,就得下地帮忙干活,有时还分別带他们早出晚归、走村串户去农民家收购桐油果回家榨油出卖。

大哥汪记风,生于1919年,读过几年私塾,能咬文嚼字写诗,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在乡村小学当教书匠很受欢迎。1944年9月他在家乡参与组织发动抗日武装斗争,担任过全州县学生抗日游击队的队长,参谋长,带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过十余次殊死战斗。1947年7月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全灌武装暴动起义,也是桂北游击总队三大队老队员。起义斗争受挫失败后,他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搜捕,被党组织疏散安排在洛江小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地下活动。

1947年底不知什么原因,被国民党密探发现后抓去全州县城关押审讯,虽经严刑拷打折磨,但他拒不承认指控,敌人没办法就以“政治犯”罪名将他拘押在全州看守所牢狱近两年时间,期间他虽两次破牢越狱未果,却帮助同被关押的内建乡表兄桂北游击队员蒋福玉侥幸逃脱。1949年10月全州县城解放前夕,他在地下党游击队的协助营救下成功越狱出逃,又回归革命队伍参加武装斗争。解放后,他曾任全州县绍水区食品处主任。

二哥汪记云,比大哥年龄小一岁多,从小没有读过书,但头脑灵活记忆好,会编唱孝歌,现场演唱声情并茂,感动过不少人。他是1948年底汲收参加桂北游击队的,是不公开身份的地下游击队员,指派担当为地下党游击队收集敌情、联络送信、筹措粮食供给任务。1949年7月的一天夜晚,其四弟汪记霖持枪潜下山准备回外枧村找他取些粮食解决游击队被“清乡围剿”断炊问题,不料途中被国民党中统安插在隔壁村的一名情报员看见,并立即向乡公所保安队告了密。

当晚天还没亮,伪乡长刘世腾带领七、八十名保安队士兵和三挺轻机枪包围了汪家,里里外外将家里搜了个底朝天,非要把汪记霖搜出来才罢休。当他们一无所获后,就气急败坏地将其父亲和他五花大绑地抓到乡公所关押了起来,经过几天的严刑拷打逼问,也问不出什么结果,最终无奈只好继续关押着汪记云做人质。

大约半个月时间后,国民党部队在其他地方“清乡剿共”时抓获了大井塘村的游击队员唐存录等二人,准备在观音堂对面山边公开处决、以儆效尤,并一同绑上汪记云赴刑场陪斩。出乎意料,枪响过后他竟被惊吓得神经崩溃、记忆错乱,连自己的家人亲属都不认得了。但国民党反动派仍然把他关在乡公所不饶不放,直至解放军占领全州后才被解救出来。可叹可惜的是,1950年全州县剿匪斗争开展没多久,为威胁报复在县大队当领导率队剿匪的其四兄汪记雨,汪记云竞被丧心病狂的国民党原内建乡保安中队长、逃亡当土匪的唐日新看见后当场枪杀,并抛尸在麻市江边。

汪记云为革命斗争而人亡家破,其妻后来迫于生计带着女儿改嫁他乡,儿子留给爷爷成了孤儿。在后来的剿匪斗争中,县大队抓获了杀害汪记云的刽子手唐日新,他对此罪行也供认不讳,被人民政府执行枪决。汪记云的儿子汪祚讦解放后被照顾在区政府当通讯员,后参军入伍提干转业到地方司法局工作,他不愿意给组织政府添麻烦,而至今没有给父亲汪记云申请补办革命烈士证书。

三哥汪记德,又比二哥小一岁多,他也没有上过几天学读过多少书,但从小聪明懂事、憨厚倔犟,吃得苦受得累、不怕死敢拼命,打起仗来带头厮杀冲锋,悍不畏死,还为人豪爽讲义气。他也参加过1947年7月举行的全灌武装暴动起义,担任过桂北游击队三大队的小队、分队长,多次带队参加过同国民党反动派、地主武装和国民党溃军及剿匪镇反的战斗。解放初,组织上就调他去新成立的县公安局工作,后来又准备安排他去绍水劳改农场当干部,他说我可以带兵打仗、冲锋陷阵,但没有文化、大字认不出几个,还是想回家务农种田算了。他于六十年代初国家困难时期,响应上级号召,执意回乡当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汪记雨本人在兄弟中排行老四,1922年5月出生,有广西省立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文化学历。1944年9月,参与组织全州学生抗日游击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武装斗争。在桂林师专读书期间,秘密从事爱国民主进步革命学运活动。1947年7月,参加全灌武装暴动起义,后转入灵川加入桂北游击队。他几乎参与了当年桂北游击队在全灌地区先后开展的侦察调研、先遣北上、战略转移和发动群众、壮大队伍、粉碎敌人清乡围剿斗争、开辟创建农村革命活动区等重大行动,直接数十次投入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斗争和配合解放军四野南下部队作战,以及建立新生人民政权、清剿土匪、镇压反革命行动,也算得上是桂北游击队中的一个出名人物。

解放后,汪记雨先后担任过全州、灌阳、临桂县长和县委书记,后任中共桂林地委常委和地区行署副专员、顾问,1985年10月离职休养,他的一生曾为桂北人民的解放事业出生入死、浴血奋斗,也为桂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鞠躬尽瘁。他于2014年4月29日逝世,享年92岁。必须提及和肯定的是,汪记雨不仅是家庭几兄弟参加桂北游击队革命活动的领路者、介绍人,也是他们兄弟在革命武装斗争中和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的直接或间接上级领导,更是他们人生道路上心心相印的革命同志和良师益友。

老五(大弟)汪记轮,他又比汪记雨年龄小一岁多,也是从小没有上学读书,头脑有点迟钝呆板,平时话语不多,但为人老实忠厚,性格内向善良。他一直在家辛劳耕田种地、随身侍奉父母,也没有怨言地节衣缩食为游击队接济了一些粮食物品。他虽然没有直接参加游击队革命活动,但默默地承担付出和补填了为其他长兄小弟能长期离乡背井在外干革命,而不能在家帮助照顾尽孝父母的那份温情缺失亏欠。

老六(小弟)汪记霖,出生于1926年农历7月29日,但档案一直误填为出生1930年8月。在内建乡观音塘读小学、高小四年,在全州县省立初中刚读到第四学期就面临辍学,他勤奋自学于1947年元月破格考入公费广西省立桂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在校期间,汪记霖积极参与学校进步组织开展的读书会和学生爱国民主解放运动,1948年放暑假还没有毕业就弃笔从戎,回家乡参加了桂北游击队,在三大队担任政治服务员。根据当时革命斗争需要,他改名为汪庆霖(即现用名)、绰号“老和尚”, 多次参与执行宣传发动群众、收缴地主枪支弹药、为游击队筹措钱粮物资、深入敌穴侦察送信联络,开展统战策反工作、袭击国民党反动派作战,投入建立区乡新政权、征粮支前、剿匪除患、土改镇反运动,个人在革命征途中也有不少亮眼表现。

1949年11月全州刚解放,他从游击队调派到新建立的秦家塘区(七区)先后任财粮助理员、组织干事、公安助理员(特派员)、副区长、区长。1954年在中共广西省委党校学习一年后,先后任全州县委县级理论教员、宣传部副部长,桂林造纸厂(筹备)副科长。1958年后又先后在自治区化工局、物资局、轻工业局、乡镇企业局任副科长、副主任、副经理,1985年调任桂林地区轻工业局局长。1990年8月离休享受厅级待遇。2021年7月,他95岁高龄时在广西新媒体《今日头条》《探秘桂北》发表的 “岁月留痕——我的尘封红色往事” 长篇自传回忆录曾引起社会关注点赞。

很多群众看到汪家兄弟的这些既平凡又不平凡的精神意境和表现作为,都评价认同他家是实至名归的真正革命家庭。

中国名相冯道,他这样的经历找不到第二位 一份红34师副团长烈士证书的奇特经历 汪记雨的人生历程7:经历轰轰烈烈的全灌武装起义 靖康之耻的见证者、亲历者——北宋末御史全州经姓始祖经嘉绩 蔡东藩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小说,还是历史? 站在湘江边上(历史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