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担心用错:标点符号新用法,这些年没用对的,请收藏!

古人读书,第一件要搞通的事,就是“句读”。句读是进入文言文体系的方式,俗称“断句”,也称为句逗。因为,古书多是没有标点符号的,《三字经》对学生有明确要求,要求要“明句读”。

标点符号的用法及正确使用口诀(标点符号新用法)(1)

如果不懂句读,往往会造成误读、误解原意。古人因为句读之误的笑话,也有许多,最常被人引用的,就是那句“下雨天留客”了。

“下雨天留客”的全句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源自清人赵恬养的《增订解人颐新集》。说的是,从前有个人去朋友家玩,不巧天下起了雨,客人回不去,只能留宿主人家,可主人不欢迎客人留下,就写了“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这几个字,想让客人知趣而退。

标点符号的用法及正确使用口诀(标点符号新用法)(2)

​可是,聪明的客人拿起笔来,加了几个标点后,就心安理得地留了下来。原来,那句“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被客人改成了:“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其实,主人的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是不想留宿客人的。

在没有标点符号下,此句有数种拆解方式,上述两种断句方式只为其中一组。两句话表达的是两种意味,而且是意思完全相反的两种主旨,所以常被用作讲述标点符号的重要性。因而,这个句子才得广泛流传。

标点符号的用法及正确使用口诀(标点符号新用法)(3)

古人早就明白了句读的重要性,所以,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其《师说》中就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之句。

韩愈老师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了解句读,疑惑就不能解开,有的向老师求解,有的却不向老师求解,小的方面去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这样做是非常不明智的。”

标点符号的用法及正确使用口诀(标点符号新用法)(4)

古代的私塾老师教授学生时,用红笔断句,即在一句之侧画红圈。后来,有人为图便捷,由用红笔画圈,改用鸡毛筒按印泥盖圈。

句读的基本原则是:“语绝为句,语顿为读。”即语气结束的地方为“句”,用圈来标记;没有结束的文句叫作“读”,用点来标记。这种阅读方式,又称之为“圈点”。由此,又产生了一个成语,叫“可圈可点”。后来,人们就常用“可圈可点”(即载入史册了,后人才可圈点)一词,来赞颂某位历史人物的功业。

标点符号的用法及正确使用口诀(标点符号新用法)(5)

我国现在通用的标点符号,就是在古代的“句读”“圈点”等标点和符号的基础上,再引进西方国家的一些标点符号,经过百余年的使用改造融合而成的。

所谓“标点符号”,是指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的。标点符号分为点号、标号、符号三大类。

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计有:句号(。)、问号(?)、感叹号( !)、逗号( ,)顿号(、)、分号(;)和冒号(:)。

标点符号的用法及正确使用口诀(标点符号新用法)(6)

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计有:引号(“ ” ‘ ’)、括号〔( ) [ ] { } 〕、破折号( ── )、省略号(……)、着重号( .)、书名号(《 》〈 〉)、间隔号(·)、连接号( — )和专名号( ____ )。

符号则包括:注释号( * )、隐讳号(×)、虚缺号(□)、斜线号( / )、标识号(▲或●)、代替(~)、连珠号(……)、箭头号( →)。

标点符号的用法及正确使用口诀(标点符号新用法)(7)

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于2011年发布,于2012年实施。虽然有了国家标准,但是,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往往还会错用,为此,人民日报用九张图教你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这些年没用对的,请转发收藏!


标点符号的用法及正确使用口诀(标点符号新用法)(8)

标点符号的用法及正确使用口诀(标点符号新用法)(9)

标点符号的用法及正确使用口诀(标点符号新用法)(10)

标点符号的用法及正确使用口诀(标点符号新用法)(11)

标点符号的用法及正确使用口诀(标点符号新用法)(12)

标点符号的用法及正确使用口诀(标点符号新用法)(13)

标点符号的用法及正确使用口诀(标点符号新用法)(14)

标点符号的用法及正确使用口诀(标点符号新用法)(15)

标点符号的用法及正确使用口诀(标点符号新用法)(16)

(本文图片及部分文字来自网络,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作者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