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原本是个连水泥路都没有的村子,收粮食的车甚至会翻车,如今水泥路通到了每户村民家门口。这原本是个到处有垃圾的村子,村民出门到处能闻到异味,如今村里有了花海,繁花四季盛开。这原本是个四里八乡最穷的村子,如今成了外村人争相来参观的“景区”……

衡水武邑美丽乡村建设(德州临邑县杨村)(1)

德州市临邑县临盘街道前杨村,原本是一个省定贫困村,经过不到三年的时间,蜕变成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如今,前杨村成立了旅游公司,配套建设了知青营地、前杨乡村振兴学院、时光旅社等项目,乡村旅游的业态进一步成熟。

省直机关派驻前杨村党支部书记崔磊是2018年2月来到的这里。在崔磊来的前两年,前杨村才修建了第一条水泥路。崔磊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介绍,他刚到前杨村时,注意到这个省定贫困村有几个问题:一是领导班子老化,班子成员大部分年龄都在65岁以上;二是村容村貌差,到处都是垃圾;三是村里没有集体收入,主要依靠小麦、玉米等传统种植,其他如加工业、养殖业等基本没有。

衡水武邑美丽乡村建设(德州临邑县杨村)(2)

村子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呢?这是崔磊担任前杨村党支部书记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经过调研和协商,同时根据前杨村的资源禀赋和地理位置判断,“最后决定发展乡村旅游。”崔磊说。

发展方向确定后,下一步就是开始建设了。

从2018年开始,前杨村结合自身实际,对接上级政策,申报争取了全城旅游、山东省第一批美丽村居等项目资金,建设了4个旅游采摘大棚、乡村大舞台、主要供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幸福院等,还修缮了点将台、国丈井等古迹,并实施了气代煤和污水厕所一体化改造,治理了空中网线,还改造了南湖水公园、村庄入口景观等,进一步改善了村民的人居环境。

随着这些工作的推进,前杨村的环境越来越好,前来参观的游客也越来越多。2019年,德州前杨记忆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应运而生。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确定集体资产,认定经济成员,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到了年底,公司进行了旅游产业成果分红,每名股民按照股份比例分得了51元。

前杨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后,随着旅游公司的成立,不少年轻人被吸引返乡创业。公司现在的总经理杨瑞瑞就是在2018年10月回村的。杨瑞瑞今年31岁,是前杨村人,他曾经当过兵,退伍后在外地打工。后来发现村子变得越来越好,也想着为村里做点贡献,便辞职回到了村里。

崔磊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现在看来,村庄发展的前景是比较乐观的,有两个方面的保证,一是人才储备,培养了后备干部。二是旅游公司成立后,项目已经能够正常有效运行,不会随着哪个人的离开而受到影响。

2018年以来,前杨村先后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国家森林乡村、省第一批美丽村居试点村等荣誉称号。前杨村累计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对周边村庄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也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这个原本的省定贫困村,经过不到三年的发展,如今又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2020年,注定会在时间的坐标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正是德州这片大地上最精彩的时代故事。

从派驻干部帮扶到人才回乡创业,从泥路不堪到美丽乡村,从产业无几再到家门口就业,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第一书记、干部驻村帮扶始终坚持把工作做细做实,把准村民需求,精准对接,激发群众参与发展、共同致富的主动性。

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5.39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362个,100405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55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摘帽,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519元增加到2020年的8608元。

小康承载初心、小康属于人民,回眸这一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整理回顾脱贫攻坚道路上的中坚力量,发现蕴藏在德州时代脉搏中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记录基层一线的小康故事,以此致敬“小康画卷”中的他们。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