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第一单元,有郭沫若先生的《白鹭》,有许地山先生的《落花生》,有琦君笔下的《桂花雨》,有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可谓是有静有动,精彩纷呈。无论是静物,还是飞翔的鸟儿,作者都是借笔下的事物,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想法。一单元学完之后,学生对借物抒情的方法,应该有了一定的理解(前文已做了交待,这里不再赘述)。我们就学生的实际作品,再来谈一谈如何——言为心声,借物抒情。

写茉莉花的绝美题记(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1)

写茉莉花的绝美题记(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2)

我们再来看清楚的电子版:

我最喜欢的花

我最喜欢的花就是家里的茉莉花。

它的叶子呈翠绿、深绿色。叶子很脆、很薄,容易折断,不像竹子的叶于修长,不易折断;不像多肉的叶子,体形肉嘟嘟的。

它的花是白色的,颇有纯洁之意。还是花骨朵时,它就鼓鼓的,就像婴儿握紧的小拳头,靠近一闻,有一股若有若无的香气。盛开的茉莉花,花瓣一瓣紧挨着一瓣,洁白如玉,香气最是迷人,飘得满屋都是。站在远处看,茉莉花的样子真美!绿枝生出小绿手掌稳稳地托住了白色的花儿,那颜色,增之一分则嫌深,减之一分则嫌淡。凋谢的茉莉花,颜色呈深粉色,呈现一种别样的美丽,可是它的香气依旧迷人。

每当我心情不好时的时候,站在阳台上,看着茉莉花,欣赏赏着它的样子,这时,风吹动着茉莉花,茉莉花轻轻摇动,香味伴随着风环绕在我身边,尽将我的烦恼带走。

父亲说,茉莉花开时,美丽幽雅,它凋谢以后,做成茉莉花茶,它的香味更是迷人,能够洗去人一天的劳累。

“好一朵美丽荣花,芬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歌是如此,花亦如此!,怎么能不让人喜爱呢?

看完之后,有几点反思:

一、借物抒情,首先要言之有序。

对茉莉花的描写,要先写它的叶子,再写茉莉花,最后最后再写对茉莉花的认识。一步一步来,先观察,再走进花的内心世界,了解它的内涵,写出文章的层次,呈现出螺旋上升的文章结构,做到简约而不简单。

二、借物抒情,其次要详略得当。

茉莉花,顾名思义,重点要写花,不能面面俱到 。学生在写作时,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重点写什么,如何把重点写详细。茉莉花,有它的颜色,姿态,质感,特别是它的香味,这些组合起来,就是茉莉花的特点,这才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方面。

三、言为心声,要有抒情的渠道。

茉莉花,某种意义上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也是文学创作中一个小小的文学意象。它虽小,但内含不简单,这里的小作者借茉莉花茶,借闻名于世的民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来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悄悄地告诉了我们。

以上几点反思,是在学生的具体作品进行展开,实际上这几点思考,在创作借物抒情类的文章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可见,言为心声,要找到一个恰如其分的抒情渠道;借物抒情,也需要静静地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