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调查显示,我国儿童性早熟呈现逐年递增态势。儿童性早熟发生率约为 1%,像上海这样的经济发达城市发生率约为 3%。到底什么叫性早熟?该如何鉴别性早熟与正常的青春期发育?

诊断

每个正常儿童的青春期与性发育的开始时间有一定差异;但在医学界,还是有比较权威的性早熟诊断标准。所谓性早熟,一般认为女孩 8 岁前出现乳房增大、长阴毛、白带增多等一项或多项第二性征,或 10 岁前月经来潮;男孩 10 岁前声音变粗、睾丸增大、阴毛生长或有遗精等表现,即为性早熟。也有学者认为,儿童的青春期与性发育早于当地正常儿童平均年龄 2 个标准差,便是性早熟。因此,性早熟的诊断是比较慎重的问题,最好经过从事该专业研究的医生进行评估后才能做出诊断。

被诊断为性早熟的孩子中,80%的女孩及50%的男孩是无器质性病因的性早熟,即假性性早熟;余者才是真性性早熟。那如何鉴别真性性早熟与假性性早熟?最准确的鉴别方法是实验室检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RH)的刺激试验。此外,还有性激素测定、阴道上皮成熟指数、骨龄检查、子宫、卵巢、睾丸超声波检查等也有一定辅助诊断的作用。

国内外报道发现,儿童受过多光线照射,会通过减少松果体褪黑激素的分泌,导致性早熟或生殖器过度发育。如果两三岁的孩子就有了性特征,那么性早熟的可能性很大。性早熟给孩子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有的甚至会产生严重生理和心理创伤。例如个头偏矮、内分泌紊乱、自卑心理等。

个头偏矮。由于骨骼发育过快,性早熟儿童的生长周期明显缩短,没有足够时间发育,最终使其成年后的身高比一般人矮。真性性早熟的孩子,超过一半者最终身高不足 150 厘米。

内分泌紊乱。性早熟本身就是一种内分泌疾病,只不过患儿自身内分泌失调程度存在个体差异。症状较轻的患儿,主要表现为性激素水平失调,症状严重的,会导致或合并其他内分泌功能失调,继而出现更多临床表现。

性格压抑。性早熟的孩子可能因为自己在体形、外表上与周围小伙伴不同,过早背起沉重的思想包袱,产生自卑、恐惧、不安情绪,对日后的心理健康产生长久不良影响。

预防

对于儿童性早熟的预防,给家长几点建议:

  1. 对外源性性早熟,可以完全实现预防。因避孕药引起幼儿性早熟屡有报道,因此,服用避孕药物的年轻家长,应将药物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医学专家发现,孩子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胎盘保健品 2 至 24 个月后,乳房会发育,停用后症状消失。

  2. 避免营养过剩。过多的体脂会促使性早熟,应适当控制饮食,对较肥胖的孩子,要控制脂肪和糖分的摄入,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宜多吃牛奶、新鲜蔬果。

  3. 增加体育运动。每天应有 20 至 30 分钟的体育活动,多进行有利于长高的运动,如跳绳、爬楼梯、拉单杠、跑步、跳高、游泳、踢毽子等。夏季应避免紫外线过多照射,紫外线也有可能促进性发育。

  4. 睡眠时间要充足。夜间是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的高峰阶段,所以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睡眠,一般不少于 9 小时。

饮食

总有家长询问,预防性早熟,孩子平日饮食该如何挑选?营养并非越丰富越好,一些食物对儿童来说,并不宜进食。具体说来,以下禁忌还应记牢:

忌滋补类食品,包括冬虫夏草、人参、蜂皇浆。中医认为,越是大补类的药膳,越会改变孩子正常的内分泌环境。

忌被催熟的家禽肉,长期吃激素喂养的鸡、鸭、鸽子是“促性早熟”的高危行为。

忌食反季节蔬菜和水果,反季节蔬果几乎都是在“促熟剂”的帮助下才反季或提早成熟,应避免给孩子食用。

忌油炸类食品,经常食用油炸类膨化食品的儿童,性早熟的可能性是普通儿童的 2.5 倍。高热量会在儿童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性早熟。

忌巧克力、蛋糕、饮料等高脂高糖类食品,同样,河鲜(虾、蟹、鱼)类含有生长激素的食品也尽量少摄入。

囡囡长大了(囡囡如何不成早熟娃)(1)

(三七 百合 蛤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