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在部分考生看来,高考结束铃响起的那一刻,一切就已经尘埃落定了。

但现实情况是,这场关乎学生未来发展的“节点”,才刚刚过去了1/2,因为后续还确定录取、去学校报到这两个环节等着大家完成。

其中,填报志愿这一步尤为重要,毕竟专业的选择基本决定了考生毕业后1-3年的发展目标和从业方向。

先入职律所再考法律资格证好吗(工作多年才醒悟)(1)

相较于“物理类”考生,“历史类”学子在报考时显得比较被动

自2021年八省联考“开赛”后,“3 1 2”的新高考模式就正式走进了大众的视野,而今年已经是新高考实行的第二年了。

不可否认,“3 1 2”的出现确实打破了史地政、物化生的传统选科模式,让同学们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高考中扬长避短。

可到了填报志愿时,参加了“新高考”的学子,恐怕心情就没那么愉悦了。

先入职律所再考法律资格证好吗(工作多年才醒悟)(2)

“物理类”的考生其实还好说,在平行志愿之下,大家只要选择“物理 化学”的组合形式,那么超过93%以上的专业都有可尝试的余地,未来发展局限性比较小。

可选择“历史类”的学子就比较被动了,毕竟他们的专业覆盖率仅有50%左右,很多热门专业都是看着眼热却没有报考资格。

因此,这类考生需要做的就是,在可选范围内找到就业前景最广阔的那个专业。于是法学专业凭借着就业形势多样,成为了诸多家长与考生的目标。

先入职律所再考法律资格证好吗(工作多年才醒悟)(3)

法学专业靠着自身优势,吸引了无数准大一新生的视线

经历过高考的人应该都听过“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这句话,而它的下一句则是“劝人学法,千刀万剐”。

可见,作为与临床医学难度齐平的学科,法学生的日常生活实属不易。

学起来晦涩难懂、摞起来一人多高的教科书,全靠现场胡编乱造的期末考试,近五年通过率仅有14%的司法考试,这些无一不在告诉大家——学法难,想要在法学领域走远更难。

先入职律所再考法律资格证好吗(工作多年才醒悟)(4)

那么为何考生们还要前仆后继地往“坑”里跳呢?这还要从法学生的两条就业选择说起。

要知道,许多壁垒高、就业面窄的专业,要想在领域内就所建树,就必须选择晋升学历,而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临床医学。但法学生则不同,他们即便是在本科阶段,也有其他发展方向能够选择。

先入职律所再考法律资格证好吗(工作多年才醒悟)(5)

首先就是进入律所工作,随着新一代年轻人的成长,大家的法律意识变得更加清晰,遇到问题也懂得通过司法手段来争取自身利益。

因此,只要同学们能够通过司法考试,并且个人实力够硬,就可以在律所闯出一片蓝天,收获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先入职律所再考法律资格证好吗(工作多年才醒悟)(6)

其次就是考公。要知道,如今不管是省考还是国考,大家对于法学人才的需求量还是相当突出的,例如公检法和各地区的法规部门每年都会吸纳大批相关人才进入。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同样都是法学生,进入律所和选择考公的区别究竟体现在哪呢?两者的差异不止体现在薪资上。

先入职律所再考法律资格证好吗(工作多年才醒悟)(7)

工作多年后才醒悟,选择进入律所和选择考公的法学生,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稳定性:公务员>律所

毕业10年以内实现财富自由、行走在CBD大楼、穿梭于精英人群之间,相信大多数法学生心中都有一个成为“何以琛”的梦。但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活成了需要合租的“张伟”。

众所周知,律所都是私人创办的企业,一切活动都是为了盈利,所以一旦同学们无法为公司提供相应的价值,就会被边缘化,甚至被辞退。这一点相较于以“稳定性”著称的公务员来说实在是不占优势。

先入职律所再考法律资格证好吗(工作多年才醒悟)(8)

◆晋升速度:律所>公务员

私企相较于公务员团队来说,用人方式比较大胆,只要同学们有足够的实力,能够在短期内完成KPI,就能迅速实现升职加薪。

但公务员则截然相反,由于公职人员岗位具有特殊性,所以体制内一直以来都有明确的晋升标准,其中包括工作年限、考核标准等多个参考项,大家想要快速晋升基本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先入职律所再考法律资格证好吗(工作多年才醒悟)(9)

◆薪资:无法相互比较

律所的薪资大多是由基本工资、绩效和提成构成,而且不同水平、不同领域的律师差别比较明显,这也符合律师“二八定律”的收入规则。

但值得注意的是,从南方财经法律研究院给出的数据来看:在今年4月份时,上海律所比去年同期减收了两到五成,而5月份更是呈现断崖式的下跌,减幅扩大到了50%-90%,只不过由于律师收入具有延迟性,所以未来发展不得而知。

先入职律所再考法律资格证好吗(工作多年才醒悟)(10)

而同样的环境,选择考公的法学生收入就要稳定得多,最起码维持基本的日常生活并不难,所以在收入方面,还需要同学们仔细思量。

结语

总体来看,不管是进入律所工作也好,还是选择考公也罢,两者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只要法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准发展思路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