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励志事例(王国维用三句宋词形容成大事者必经的)(1)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曾经提出了著名的“人生三境界理论”,成为了现当代经典。“人生三境界理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王国维先生能够将深刻的人生哲学与宋词中的绝美意境巧妙关联,让人在一场诗词的美学盛宴中,以轻松的方式领悟到相对深奥的人生哲学。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都必须经历人生的三重境界。并且,王国维用三句唯美的宋词,将这三重境界解说得十分透彻。当然,需要提示的一点是,王国维是以三句宋词在原义之外的引申义作为自己对“三重境界”的注解。

王国维励志事例(王国维用三句宋词形容成大事者必经的)(2)

人生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句词出自晏殊的《蝶恋花》,原文如下: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昨天夜里西风刮得太急,绿树上的叶子落得一塌糊涂。我登上高楼,兀自望着那条消失在远方的道路。读罢晏殊的这句词,其实我们心头不免会涌上一种孤寂、惆怅、迷茫之感。这节词其实原本表达的是女子对男子的极致思念之情,但是王国维将其隐喻为人生初期阶段表现出来的迷茫、困惑。

这首词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中的西风可以引申为生活中那些让你心神迷乱的苦恼,绿树则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生活的希望。因此,生活中那些烦躁、恼人的瞬间非常致命,它能够左右一个人的心绪,最终让人深感生活的艰难苦楚。

这首词中的“独上高楼”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内心的觉悟。他其实能够看透身边这些困扰他的环境本质,也渴望摆脱那种平庸的、自己尚不满足的生活,因此这样的人会选择“登上高楼”,而他所眺望的“路”正是自己所期许的未来。但是,一个懂得展望未来的人一定能够把握自己的未来吗?答案是未必。因为这是一条遥远的“天涯路”,登楼的人只是远远观望,还没有切身地踏到这条路上。

这其实就是王国维为我们呈现的人生“第一重境界”的内核——“立”。每个人一生中但凡想要有所成就,实现不一样的社会价值就必须经历“立志”这个阶段。如果一个人连志向都没有树立,他这没有目标的一生自然是平庸的。但是立志仅仅是实现个人价值的第一步,距离真正实现目标还很遥远。

晏殊的这两句词表现出来的意境,其实就是那些在生活中自视甚高但是又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环境掣肘的人的心态。这些人在心中不满当下的生活现状,又在观望中通过“立志”渴望突破自己的瓶颈。这样的人,前途尚不明朗,如果他再退后一步,只是整体把志向挂在嘴上,必然最终一生碌碌无为,如果他前进几步,将之付诸于行动,未来可期。

王国维励志事例(王国维用三句宋词形容成大事者必经的)(3)

人生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句词出自柳永的《凤栖梧》,全词如下: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后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柳词中的这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词中原本表达是词人对所爱之人的极致思念,但是王国维将其引申为一个人在成长道路上奋斗的艰辛。

王国维认为,一个人在成功的道路上必然要经历一个艰苦而孤独的阶段。无论是对于事业或者学问,一个人一定要有艰苦卓绝的钻研精神和奋斗态度,跟着一个目标执着前进。孟子曰: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其实说的就是同一个道理,一个人成才的必经之路必然是痛苦的,这种身体和思想的折磨必然使人憔悴。

在这里,王国维所指的人生第二重境界可以用一个“守”字来形容,其实就是在说人生道路上有一项可以为之执迷、坚守的事业的重要性。如果你已经有一项明确事业,并且心甘情愿为之奋斗一生,那么你就已经进入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

王国维励志事例(王国维用三句宋词形容成大事者必经的)(4)

人生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诗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全词如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在人群中千次百次地寻找我的心上人,突然回过头来,原来她正站在那灯火零落之处。在辛弃疾的原词中,这句词表现的是词人不断寻找一个姑娘,求而不得,却在偶然中与她相遇的欣喜。王国维将这句词引申为“人生三境”中的最高境界——“得”。

在这句词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表现的其实就是一个人在追求道路上的执迷、坚韧,当然,还有个中的艰辛和困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传达出来的则是一个“悟”字。

这句词的信息量很大,它其实道出了一个关于“入世”和“出世”的哲学。所谓“入世”,其实指的就是一个人在内心目标,或说欲望的指引下,努力为某一样东西而奋力追求,在这个过程中,人是执迷的,也承受了一定的艰辛痛苦。

但是当一个人经历了很多世事,他会发现自己过往追求的这些东西都目的性太强,功利心太重了,也正因此,他忽视了以往的许多人生乐趣。当一个人真正参透了这一点之后,他便可以放下心中的许多欲望。从追逐欲望到放下欲望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由“入世”到“出世”的过程。

王国维励志事例(王国维用三句宋词形容成大事者必经的)(5)

其实人生兜兜转转就是一个“领悟”的过程,很多人为了寻求快乐转了一大圈,但最后都是南辕北辙,这种困惑都是每一个世人必经的过程,王国维也曾在《欲觅》中写过:“欲觅吾心已自难,更从何处把心安。”

因此,当一个人的内心不再有过多的欲望和苛求,那么人生的快乐将变得非常简单,人的内心也就能达到清澈澄明,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虽然王国维先生的三重境界之说并非宋词本意,不过引申而已。但我这种全新视角下的“宋词新解”的确让人受益匪浅,意义非凡。我一直认为词之境界若人生,在当下浮躁、繁杂的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领悟这三重境界,便能从此豁达生活,不惧未来。


END.

在阅读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更多名人轶事,文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账号@晓读夜话,记得点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