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不是人生目标,当你想要生活的那一刻,火花就已经被点燃。”——我们活着的每一天都有它的意义。

《心灵奇旅》成为2020年年末刷爆朋友圈的年度高分治愈动画电影,无数观众为之动容,毫无悬念地摘下某瓣一周口碑榜榜首位置。

温情而又治愈的动画(超治愈动画推荐)(1)

网友如是评价:

“灵魂”,听起来就很难拍,“人生”,听起来就很俗气,但皮克斯就是有如此般魔力,把抽象概念表现得幽默易懂、把世间之情表达得深刻动人。

的确,这样的宏大议题往往在进行故事创作时确实会有不小的难度,

皮克斯公司再一次不负众望出色地完成了个议题。

和2017年上映的《寻梦环游记》一样,两部高分治愈影片都能在影迷们心中的年度催泪榜排上号。同时,在叙事技术上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的故事中都以主角为中心的小世界作为故事激励事件的起点,故事的主要部分发生在与主角灵魂密切相关的大世界。

《寻梦环游记》的大世界是灵魂的归宿;

《心灵奇旅》的大世界则是灵魂的起点。

温情而又治愈的动画(超治愈动画推荐)(2)

动画《寻梦环游记》

温情而又治愈的动画(超治愈动画推荐)(3)

动画《心灵奇旅》

动画电影是这类叙事技术很好的运用载体,大小世界的比喻在确保观众能看懂的同时做到并不无聊低级。而笔者今天所推荐的,同时也是笔者最爱的一部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Inside Out》)。

影片于2015年上映,由《玩具总动员3》原班人马制作团队完成,提名第88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

温情而又治愈的动画(超治愈动画推荐)(4)

动画《头脑特工队》

大小世界的技术运用在这个故事里更为简练,区别于《心灵奇旅》与《寻梦环游记》的是,《头脑特工队》将主角小女孩儿莱莉的生活作为大世界,莱莉的大脑作为小世界,将人情感的运作与反应过程微观化。

莱莉脑中小世界由五种人类的基本情绪操控着,他们分别是:“乐乐”,“忧忧”,“怕怕”,“厌厌”和“怒怒”。

温情而又治愈的动画(超治愈动画推荐)(5)

五种情绪生活在脑内的一座岛上,彼此配合与制衡,掌控着友情、亲情、爱好等重要联系,与人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相连接,共同决定一个人的反应。

举个例子,莱莉从小不爱西蓝花的毛病,就是住在她脑中的厌厌所决定的。

温情而又治愈的动画(超治愈动画推荐)(6)

温情而又治愈的动画(超治愈动画推荐)(7)

温情而又治愈的动画(超治愈动画推荐)(8)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宋代苏轼在《赤壁赋》中就运用过类似的比喻,万事万物皆是渺小,我们脑内的情绪依然可以比作一个渺小的生命,生存在我们的脑中。这样的比喻不能算是脑洞大,但能称得上比较准确。

温情而又治愈的动画(超治愈动画推荐)(9)

决定一个故事是否合格、是否好看,设定远远不够。相比扎实的故事技术,设定永远只是锦上添花的事物。

在脑内微观世界的设定基础上,以下两点故事技术给笔者留下很深的印象。笔者认为,对故事核心技术的正确使用,才是这部影片成功的真正因素。

1.五个拟人化的“情绪人物”各自独立,同时共同组成了莱莉本身。

温情而又治愈的动画(超治愈动画推荐)(10)

这是一种高级的比喻,我们的逻辑总会因为不同的情绪影响产生分歧,五个情绪在影片中是五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们的行动会改变莱莉在大世界中的选择。

在分别控制快乐与悲伤的乐乐和忧忧离开控制塔后,莱莉本身也不再完整。

在二者相互影响的关系下,影片实则分为两个故事:

大世界的故事是一则向内的生活流,小世界的故事是一出标准的英雄之旅。

大世界莱莉的生活就像身边的你我一样,有着类似的生活流经历。

宏观看莱莉的故事,莱莉经历了一次家庭的搬迁,从充满幸福童年回忆的明尼苏达搬到全新的城市,新城市里的披萨是西蓝花口味,新的同学只会让他更想念老的冰球队队友...这一切让莱莉萌生了离家出走的想法。踏上长途汽车的莱莉方才展露出软弱的一面,想起了父母与自己的点滴,她不舍真正爱自己的亲人。莱莉回到了新家,逐渐与新环境融入起来。

莱莉这一段心路历程,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生活,无须奇观,无须起伏,只利用莱莉内在的情感就可以让观众产生共情;编剧将其余的故事力量全部放入莱莉脑内的小世界。

温情而又治愈的动画(超治愈动画推荐)(11)

温情而又治愈的动画(超治愈动画推荐)(12)

温情而又治愈的动画(超治愈动画推荐)(13)

温情而又治愈的动画(超治愈动画推荐)(14)

温情而又治愈的动画(超治愈动画推荐)(15)

温情而又治愈的动画(超治愈动画推荐)(16)

小世界的故事节奏完全符合“英雄之旅”的写作标准。

在莱莉脑内的小世界故事中,主角是控制快乐情绪的乐乐,激励事件是乐乐和忧忧带着莱莉的核心记忆被卷进到了操作塔外的岛上,乐乐背负着小世界故事的最主要任务——带着核心记忆回到操作塔。故事节奏始终牢牢抓住着观众的注意力,情节节拍之间不顺拐,观影感受极佳。

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导师:路人记忆清洁工;伙伴:冰棒(莱莉儿时幻想的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乐乐和忧忧不断接近着目的地,却总会在接近成功时错失良机;甚至为了踏上捷径火车掉进了降维空间险些丧命。来到梦的制造厂后,原本是他们最好机会的地方却成为了“鲸鱼之腹”;利用噩梦使莱莉醒来,乐乐重新踏上捷径货车,不料却和冰棒一起跌入垃圾记忆的谷底,人物目标与现实的鸿沟来到了最大化。

温情而又治愈的动画(超治愈动画推荐)(17)

温情而又治愈的动画(超治愈动画推荐)(18)

温情而又治愈的动画(超治愈动画推荐)(19)

温情而又治愈的动画(超治愈动画推荐)(20)

此处乐乐与冰棒接连两次搭着火箭飞上岸失败后,冰棒将自己遗落在谷底的情节成了这部电影最大的催泪弹。观众的共情总是在角色的两难之间做出取舍时诞生,冰棒愿意用自己的消失换来莱莉的快乐,即使莱莉可能会再也想不起自己。

温情而又治愈的动画(超治愈动画推荐)(21)

温情而又治愈的动画(超治愈动画推荐)(22)

2.反面人物塑造原理使用的精妙

很多人说这部影片没有反派,实则不然,别忘了,乐乐所经历的整场冒险的起因便是忧忧与她争抢一只核心记忆所导致。

乐乐从不许忧忧将悲伤的负面情绪带给莱莉,而忧忧明白自己存在的价值。

温情而又治愈的动画(超治愈动画推荐)(23)

故事的反面人物塑造原理中,反面角色做事一定会合乎他自己的逻辑。

尽管近乎全片忧忧都给我们一种懒惰、充满负能量的印象,但这就是这个角色的本性,编剧在处理时并没有将“悲伤”标签化,而是赋予其能力,忧忧所带来的的悲伤情绪能够使莱莉更加珍惜快乐时光。

温情而又治愈的动画(超治愈动画推荐)(24)

当乐乐跌入谷底时她发现了莱莉的那些被清理的记忆存在着“快乐”与“忧伤”两面,她这才意识到忧忧存在的价值,忧忧必定是莱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颗双面的记忆球改变了乐乐对于“悲伤的看法”。这给予了乐乐坐上火箭冲上岸的行动更有冲击力的情感力量。

对忧忧成功的角色塑造,让乐乐与忧忧的人物弧光准确地形成。影片的末尾,乐乐坦然让忧忧去触摸核心记忆球,这是帮助莱莉形成更好的人格的必经之路。

温情而又治愈的动画(超治愈动画推荐)(25)

温情而又治愈的动画(超治愈动画推荐)(26)

温情而又治愈的动画(超治愈动画推荐)(27)

我们的灵魂需要所有情绪的共同参与才会完整,即使有些情绪会让你很“疼”,但是与自己的内心共同成长才是生命的本质。

《头脑特工队》是笔者必定会陪孩子一起二刷的动画电影,当年没看到的您千万记得标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