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信达证券,方竞)

报告摘要:

景气度持续高涨,缺货涨价潮来袭。20 年下半年以来,缺货涨价已成为半导 体行业主旋律,缺芯甚至影响到下游终端市场正常运行。其中最严重的当属汽车 市场,IHS 预计二季度汽车减产将达 130 万辆。与缺货涨价潮随之而来的是全球半导体景气度的持续高涨,2021 年 1 月全球半 导体行业销售额同比增速高达 13.2%。WSTS、Gartner、IC Insights 等各大机 构纷纷上修预期,IC Insights 更是预计 21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速有望达 19%。 那么缺货涨价潮起因如何,供不应求趋势预计将持续多久?本文从供需两大角 度详细拆解,并基于长期视角探讨半导体行业未来机遇。

需求端:量化汽车、手机、矿机等下游市场驱动力。各下游市场缺货存在各自 结构性的原因。正文中我们以最受关注的汽车与智能手机市场为例:

1)汽车:断崖式缺货将缓解,长期紧张持续。车用 MCU 紧缺是造成汽车断崖 式缺货的主要原因,目前全球约 70%的车用 MCU 由台积电生产,顶级供应商 对台积电依赖度高。20 年上半年,受疫情冲击汽车销量不佳,整车厂遵循 JIT 经营模式而大幅砍单,2H20 汽车芯片占台积电营收比例由 5%-6%降至 2%-3%。 而下半年开始汽车销量反弹超预期,整车厂重启拉货,但由于供应难以快速恢 复,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不过一季度起,台积电将以超级急单方式插单生产汽车芯片,我们认为三季度起 汽车严重缺芯可能将逐步缓解,但长期来看车用 MCU、IGBT 等功率器件仍将 维持供需紧平衡状态。

2)智能手机:需求渐进复苏,各大厂商对 21 年指引乐观。20 年上半年受疫情 扰动,手机市场销量不佳。下半年全球手机市场快速复苏,再加之华为事件,各 大手机厂加大了备货力度。但由于 SOC 供应商的准备不足,手机出货仍不及预 期,参考舜宇光学的月度模组出货数据,11、12 月的模组出货量降至 4000 万 ,同比降幅在 20%以上。不过进入 2021 年,中低端机型的套片供给快速改善, 依旧缺货的芯片主要有旗舰机套片,CIS,电源芯片。 经历前期一季度的补库存浪潮后,当下手机市场需求端数据环比放缓,开始回归 常态水平,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各大龙头厂商积极备货抢占市场蛋糕的动力不可 忽视。当前各大手机厂的规划加总,一定程度上或超整体市场需求量。后续伴随 着智能机竞争格局重回稳态,市场的不确定性将减弱。

供给端:产能为王,剖析各制程产能紧缺原因。与上一轮 2017-2018 年全球 8 英寸晶圆产能紧缺不同,本轮呈全线产能紧缺的态势。

5nm -7nm 产能长期供不应求。由于高技术难度和研发成本居高不下,先进制程 逐渐为少数晶圆厂垄断,目前仅有台积电、三星两家在 7nm 及以下工艺角逐。 先进制程代工成为卖方市场,出于对高性能运算需求的驱使,一有更先进制程新 产能爬出便遭苹果、高通、AMD、英伟达等瓜分,如 PC、服务器、游戏机的 CPU、 GPU,矿机 ASIC 芯片等需求爆发,皆是 5nm -7nm 产能供不应求的关键推手。

10nm-20nm 产能紧缺已有部分缓解。14nm 主要用于生产 4G 手机处理器、服 务器芯片、机顶盒芯片、安防芯片、物联网 SOC 等,且据 IC insights 数据,10- 20nm 产能占比在 38.4%,为各制程产能中最大占比。未来伴随着 5G 渗透率提 升,4G 手机需求亦将下行,该制程段的产能紧缺将进一步缓解。

40-65nm 工艺长期维持供需紧平衡,需求爆发与挤出效应加剧产能紧缺。40- 65nm 工艺制程需求旺盛,下游囊括车载 MCU、CIS、IOT 通讯芯片、Nor Flash 等众多下游市场,长期以来维持供需紧平衡状态,而一旦有某市场需求快速爆 发,便容易挤压整体产能造成缺货。进入 21 年以来,为缓解汽车严重缺货,台 积电以超级急单方式插单生产汽车芯片,转移部分触控面板驱动 IC 和 CIS 用产 能,导致 CIS、WiFi 蓝牙芯片、Nor flash 等更为吃紧。

8 英寸晶圆产能长期扩产不足,产能持续紧缺。8 英寸主要用于生产模拟 IC、功 率器件、传感器芯片等,下游需求集中在汽车、工业、智能手机等。长期以来 8 英寸晶圆扩产力度较小,2016-2019 年均复合增速在 3.7%。且由于众多 6 英寸 及以下尺寸晶圆厂被关闭或改建,增加 8 英寸晶圆产能负担。近两年来,8 英寸 主流晶圆厂产能利用率长期维持在 90%以上。随着 20 年下半年以来各下游需 求快速爆发,产能远不能满足供给。

库存需求共振,半导体景气持续度望超预期。半导体景气度持续高涨,但市场 质疑库存水位过高之声不绝如缕。我们分别统计了半导体产业链库存、渠道库 存、模组厂和终端下游库存情况,整体来看目前库存处于良性水位,如 Q4 半导 体龙头库存达 583.62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66%,达到历史高位。但库存周转 天数从 19 年 Q1 的 60 天下降到 20 年 Q4 的 43 天。 且参考历史经验,新周期补库存的上行阶段一般持续 4-5 个季度左右。而本轮补 库存周期刚刚开启,未来虽然或有小规模的调整,但大趋势将全年向上。同时, 我们认为本轮半导体行业缺货涨价,并非仅有库存周期推动,更应该重视的是, 当前迎来 5G、AIOT、汽车电子等新一轮的需求爆发,半导体市场将迎来长达 5- 10 年的需求周期。

一、景气度持续高涨,缺货涨价潮来袭

1.1、全产业链缺货涨价,汽车市场最为紧缺

晶圆代工、封测产能紧缺,催动涨价潮来袭。自 20 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半导体景气度持续 高涨,缺芯涨价潮越演越烈,涨价环节先由晶圆代工、封测环节,而后传导至芯片乃至终端 产品。最早联电、格芯和世界先进等多家晶圆代工厂针对 8 英寸代工急单与新增投片订单报 价上调约 10%-15%,此后价格不断上调。而进入 21 年,涨价潮从 8 英寸蔓延至 12 英寸, 联电 21 年年初调涨 12 英寸晶圆代工报价,涨幅视合作程度而定。 台积电也于 21 年开始首次取消了对大客户接单折扣,目前订单排产至 22 年上半年。

封测端同样供不应求,打线封装、覆晶封装全面吃紧。20 年四季度 IC 封测龙头日月光投控 已对第四季度的封测新单和急单调涨约 20%至 30%,20 年 11 月份再度宣布 2021 年 1 季度 再调涨封测报价约 5~10%不等。且公司于业绩说明会上预计,公司产能维持满载,打线封装 短缺将持续至 2021 年。

半导体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半导体行业专题研究报告(1)

涨价缺货更进一步传导至终端产品,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当属汽车市场。汽车中需用到大量 MCU 及 MOSFET、IGBT 等功率半导体,如正常情况下 MCU 交期在 8 周左右,而目前英 飞凌、恩智浦、瑞萨电子等国际大厂交期普遍高达 24-52 周。由于芯片短缺,下游本田、日 产、丰田、福特、大众、通用等整车厂均相继发布停产或减产规划。此前 IHS 预计 2021 年 一季度由于芯片短缺所引起的轻型汽车减产数量将达 67.2 万辆,近期更是由于美国德州暴 雪及 Renesas 芯片厂火灾,预计二季度的汽车减产 130 万辆。

1.2、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持续高涨

(1)全球半导体销售额持续高增

半导体行业缺货涨价对于景气度的助推显而易见,2021 年 1 月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同比 增速高达 13.2%。全球半导体产业自 2019 年下半年以来探底回升,2020 年虽受新冠疫情冲 击,但仍表现出较强韧性,且 2020 年下半年随着疫情受控,行业景气度持续高涨。从销售 端高频数据看,2021 年 2 月份全球半导体销售额 395.88 亿美元,同比增速达 14.66%。其 中中国市场 137.3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91%。

机构纷纷上修 21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预期。从全年来看,WSTS 于 2021 年 3 月份修正了全 球半导体市场预期,预计 21 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 4882.74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 长由原来的 8.4%上修至 10.87%,此外,Gartner、IC Insights、IDC 也纷纷上调了 21 年全 球半导体销售额预测。其中,IC Insights 更是表示,2021 年一季度全球半导体市场环比将 增长 2%,若二季度环比增长 3%,三季度环比增长 8%,四季度环比持平,则 21 年全球半 导体市场增速更是将达 19%。其中主要由出货量增长 17%,ASP 增长 1%所驱动。

半导体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半导体行业专题研究报告(2)

(2)北美半导体设备商出货再创新高

半导体设备作为半导体产业链的最上游,是半导体产业景气度的风向标。同时,我们回顾历 史数据可以发现,北美半导体设备出货金额与费城半导体指数呈强关联。因此观测半导体设 备行业景气度对于预判半导体全行业周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从北美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出 货额来看,2019 年 10 月以来持续 17 个月同比正增长,且 21 年 1、2 月份同比增长均在 30%左右,绝对金额更是突破 30 亿美元。

晶圆厂产能扩张,半导体设备将持续维持高景气度。在全球缺芯潮泛滥之际,各大晶圆厂开 始谋划产能扩张,台积电预计在接下来三年投入 1000 亿美元增加产能。英特尔也斥资 200 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现有园区新建两家晶圆厂,并进军代工业务,预计工厂将于 2024 年投 产。而海力士将投资 1060 亿美元在韩国建设芯片工厂,将于四季度动工,2025 年建成投产。 国内方面,中芯国际 3 月 17 日公告称将投资 23.5 亿美元,重点生产 28 纳米及以上制程芯 片,预计月产能 4 万片 12 英寸晶圆,于 2022 年开始生产。虽然新建产线最早也需于 2022 年开始贡献产能,产能紧缺问题仍将持续。但新一轮高资本开支预示各大晶圆厂看好后期景 气度,半导体设备出货额也将持续维持强劲。

半导体产业链持续缺货涨价新闻迭出,以及半导体销售额持续提升,均彰显此次半导体景气 度之高涨。那么,此次半导体高景气度受何因素驱动?供不应求趋势将持续多久?我们将从 供需两大角度详细拆解。并基于长期视角探讨半导体行业未来机遇。

二、需求端:量化汽车、手机、矿机等下游市场驱动力

从半导体产业下游需求结构来看,计算机、通讯、消费为前三大下游市 场,2019 年占比分别为 35.6%、35.6%、11.8%。而随着汽车电子化发展,汽车市场占比持 续提升,自 1998 年的 4.7%提升至 2019 年的 8.7%。展望 2024 年,汽车市场占比将进一 步提升至 9.7%,凸显汽车电子的高成长性。而计算机、通讯、工业等市场,也将迎来应用结 构的转换,5G 等新兴应用同样将长期推动全球半导体持续成长。

半导体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半导体行业专题研究报告(3)

2.1、汽车:断崖式缺货将缓解,长期紧张持续

虽然汽车电子需求正快速增长,但占半导体总产能比例有限。一般而言,由于车用芯片型号 固定,需求稳定,并不易出现“缺货”现象。但此轮缺货潮却始于汽车行业的断崖式缺芯,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JIT 经营模式无法灵活应对需求波动。汽车整车厂普遍采用 JIT(Just in Time)经营模 式,尽力减少库存水平。JIT 生产方式起源于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其基本思想是“只在需 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追求无库存或库存最小的生产系统,以降低成 本,提高利润。采用该种生产模式,使得车企过去持续保持低库存,专注于成本效益。然而 低库存在应对需求大幅波动时较为无力,易受供给端掣肘。

(2)20 年下半年开始汽车销量反弹超预期。20 年由于疫情冲击,上半年汽车销量不佳,车 企上下游产业链及多家咨询机构对汽车市场预测悲观,整车厂开始向代工厂提出减产。 然而,下半年随着疫情逐渐受控,汽车需求快速复苏,尤其是中国市场快速反弹。中国汽车 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 年下半年,中国汽车销量强劲增长,自 5 月起销量同比增速均在 10%以上,全年销量为 2526.76 万辆,同比下降仅为 1.89%,远高于前期市场预测。整车厂 前期库存储备不足,在应对需求快速反弹时,虽提出急单需求,但由于晶圆厂产能调整尚需 时间,所以呈短期内断崖式缺货的态势,不少车企减产或停产。

(3)车用 MCU 为供应瓶颈,台积电产能分配至关重要。MCU 短缺是当前车厂纷纷停产或 减产的主要原因。汽车电子化发展对 MCU 需求大为提升,平均单辆汽车搭载超 20 个 MCU 以上。且每款车都依赖多家 MCU 供应商,如奥迪豪华 SUV 搭载的 38 个 MCU 采购自瑞萨、 恩智浦等七家供应商。而整车厂对上游把控能力强,芯片供应商需建立较长时间的认证过程, 因此短期内无法由某家供应商切换至另一家供应商,在 MCU 供应受限情况下,供给也只能 依靠增加产能解决。

目前全球约 70%的车用 MCU 由台积电生产,顶级供应商对台积电依赖度高。但由于整车厂 在疫情期间大幅砍单,2H20 汽车芯片占台积电营收比例由 5%-6%降至 2%-3%。四季度疫 情缓解时,整车厂重启拉货,但台积电产能需提前预定,供应难以快速恢复,远无法满足市 场需求,从而出现断崖式缺货的现象。

半导体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半导体行业专题研究报告(4)

汽车严重缺芯预计有望于下半年缓解,但长期仍维持供需紧平衡状态。业界普遍认同的观点 是汽车缺芯将于 21 年下半年迎来缓解,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绍华认为,汽车芯 片缺芯问题预计仍将持续半年以上,三季度有望进入新的供需平衡阶段。但是近期由于美国 德州暴雪及 Renesas 芯片厂火灾加剧芯片紧张,IHS 预计二季度的汽车将再减产 130 万辆。

从供应链角度来看,车载芯片晶圆厂生产平均需 2-3 月以上,封装环节需 1 月左右,而当前 整体晶圆代工紧缺,芯片交货期延长至 26 周以上,且部分需求较大的组件更是延长达 38 周 (9 个月左右),因此当前芯片到整车生产周期至少需半年以上。

一季度起,台积电以超级急单方式插单生产汽车芯片,转移部分触控面板驱动 IC 和 CIS 用 55nm 工艺产能。近期台积电总裁魏哲家在一季报投资者会议上表示,车用芯片吃紧自三季 度起可大幅改善。但长期来看,随着汽车电子化率提升,对车用芯片需求显著提升,我们预 计 SIC、IGBT 等功率器件长期仍将维持紧张状态。

2.2、智能手机:需求渐进复苏,各大厂商对 21 年指引乐观

2020 年作为 5G 手机大规模普及的元年,市场本预期会有较高增长。但疫情扰动影响了整体 市场销量表现,也放缓了 5G 的渗透速度,全球 5G 渗透率仍在 20%以下。而中国受疫情影 响较小,5G 手机渗透率达 50%以上,引领 5G 市场发展。

需求快速复苏,但芯片供应不足。2020 年下半年尤其是 Q4,全球手机市场快速复苏,再加 之华为事件。各大手机厂加大了备货力度。和汽车行业一样,手机芯片厂商,尤其是 SOC 供 应商的准备不足,并未有充足订单储备。参考舜宇光学的月度模组出货数据,11、12 月的模 组出货量降至 4000 万 。同比降幅在 20%以上,环比亦有显著滑落。

但与汽车行业不同,手机行业的流动性更快、周转天数更高,故品牌商一向有备库存的习惯, 所以并未出现断崖式缺货的窘境。同时,由于海外市场仍以 4G 方案为主,而 4G 中低端芯 片主要集中在 10nm 等相对不是那么紧缺的制程。所以进入 2021 年,中低端机型的套片供 给有了快速改善,一季度的舜宇模组出货量亦有显著提升,其中 2、3 月同比增长高达 50% 以上。对于手机厂而言,我们预计小米在2021年Q1出货量达5000万台,同比增长69.92%, 环比增长 15.39%。

半导体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半导体行业专题研究报告(5)

当下,虽然手机行业仍受缺货困扰,但相较前期缺货状况已有显著改善。目前依旧缺货的芯 片主要有:旗舰机套片,CIS,电源芯片。旗舰机处理器高通骁龙 888 在三星处代工良率不足 50%;前期德州暴雪亦影响了高通 RF Transceiver 及三星 CIS 在三星德州工厂处的生产;此外快充需求的旺盛,使得手机 Charger 相关的电源芯片数量显 著增多。

经历前期一季度的补库存浪潮后,当下手机市场需求端数据环比放缓,开始回归常态水平。 展望接下来的手机市场,我们认为,手机行业整体出货量将回归 2019 年水平。但经历疫情 洗礼,龙头厂商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前期 LG 等三线手机厂牌官宣停产正是集中度提升的 典例。同时,华为事件影响下,各大龙头厂商积极备货抢占市场蛋糕的动力亦不可忽视。不 过,目前我们了解到各大手机厂的规划加总,一定程度上超出了整体手机市场需求量。后续 伴随着智能机竞争格局重回稳态,市场的不确定性将减弱。

2.3、PC、游戏机:宅经济下需求快速爆发,景气度长期向好

“宅经济”方兴未艾,PC、平板电脑需求高涨。过去,PC、平板市场需求长期保持稳定, 并伴随关键硬件的升级迭代呈现一定的周期性波动。而 20 年疫情催生居家办公、线上教育、 在线娱乐等需求,自 Q2 起 PC、平板出货量大幅提升。Q4 全球 PC 销量达 9159 万台,平 板销量达 5220 万台,均创近年来历史记录。PC 约占半导体下游的 35.6%,因此虽然 20 年 疫情期间汽车、工业等下游不振,但 PC、平板电脑需求高涨带动半导体市场维持正增长。

虽然市场普遍认为 PC、平板电脑的爆发性需求主要受疫情催化,但我们认为,疫情后人们 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已有改变。再加之数字货币狂潮对游戏电脑、笔记本的需求推动。2021 年 Q1,全球 PC 出货量达 8398 万台,同比增长达 55.2%。虽然因一季度为 PC 传统淡季, 出货量环比下降 8.3%,但此次为 2012 年以来圣诞节后一季度下跌幅度最小的一次。

新品游戏机上市,需求爆发挤压台积电先进制程产能。疫情隔离期间,索尼和微软等游戏主 机同样销量火爆。PS5 和 Xbox Series X/S 于 21 年 11 月份正式开始发售起,便遭断货式热 销,需求量远大于厂商生产规划。

PS5 和 Xbox Series X/S 采用 AMD 定制化 7nm 处理器,由台积电代工。据台积电 Q4 主要 芯片出货量预估表,PS5 和 Xbox Series X/S 合计占用产能约 12 万片,约占台积电 7nm 产 能的 1/4-1/3。在游戏机供不应求的同时,AMD 产能倾向 PS5 和 Xbox Series X/S 定制化芯 片,导致锐龙 5000 系列处理器和 Radeon RX 6000 系列显卡等产能不足。不过 Q1 起,AMD 调整了产能分配,目前锐龙 5800、5600、3600 等缺货现象有所缓解。

2.4、服务器:疫情期间服务器需求快速爆发,当前库存去化或接近尾声

疫情期间在线需求推升服务器市场。2020 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在线会议、视频、游戏激发 服务器需求,服务器出货量 Q2 快速攀升,同比增长达 18%。服务器厂商在 20 年上半年对 上游处理器和存储芯片大量备货。而下半年随着疫情好转,服务器市场进入去库存阶段,出 货量同比持平且略有下滑。

半导体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半导体行业专题研究报告(6)

作为全球服务器 CPU 龙头,我们也可通过英特尔 DCG 业务营收及预期跟踪服务器景气度, 20 年英特尔 DCG 业务表现基本与服务器出货量高度一致。而从 21 年一季度来看,Intel 指 引一季度的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同比下滑 25%;剔除 NAND 业务后,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同比 下滑 15%,显示一季度仍承压。

从资本开支来看,20 年 FAMG 四大云厂商资本支出持续提升,4Q20 更是破历史记录,达到 290.9 亿美元,同比增长 53%。但云厂商资本支出与服务器及英特尔 DCG 营收出现一定的 背离,我们认为主要因目前政企端对服务器市场推动力更大。如英特尔 DCG 业务各细分部 门中,政企云增速为-47%,招致整体 DCG 营收同比下滑 7.48%。展望 21 年,云厂商资本 开支依旧维持高增。如 Facebook 预计 21 年资本开支在 210-230 亿美元,同比增长 38.97%- 52.17%。

从较为高频的数据来看,服务器市场已有转暖迹象。信骅主要产品是服务器管理芯片,在服 务器领域市占率较高,且自 2018 年以来其季度营收与 Intel 数据中心业务表现较为趋同, 因此其月度营收和订单情况对服务器景气度或有一定的前瞻性。目前,信骅月度营收已经连 续五个月(2020 年 11 月-2021 年 3 月)正增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服务器市场的转暖迹 象。同时,英特尔目前正在交付 10nm 服务器处理器芯片 Ice Lake,并且一季度将增加出货 量,随着新一代处理器的推出,将推动服务器新一轮需求。

2.5、矿机:虚拟货币市场热潮汹涌,ASIC 矿机、高端显卡供不应求

虚拟货币价格节节攀升,挖矿需求火热。自 20 年 9 月以来,比特币持续走高,并带动以太 币等其他加密货币同样价格节节攀升。相较 9 月份低点,比特币价格涨幅最高已达 5 倍之 多,以太币价格涨幅最高同样也达 4.6 倍。随着虚拟货币的价格持续攀升,挖矿热潮汹涌, 大量“矿工”投入资本进入挖矿市场。

半导体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半导体行业专题研究报告(7)

ASIC 矿机芯片采用先进制程生产,面临 CPU、GPU 产能竞争。比特币挖矿原理,即在单 位时间内完成更多次的 SHA256 哈希值运算,直到找到产生特定哈希值的字符串。算力越 高,获得比特币奖励的概率越大。对算力的追求推动了矿机的发展,从 CPU、GPU 到 FPGA、 ASIC 芯片矿机,矿机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四个阶段。自 2013 年起,ASIC 矿机成为挖矿首选。 ASIC 芯片算法单一、重复性强、运算量巨大,算力是 CPU 和 GPU 的数万倍。

矿机 ASIC 均采用先进制程生产,如比特大陆 ASIC 矿机蚂蚁 S19 Pro 采用台积电 7nm 工 艺芯片,神马 M30S 矿机采用三星 8nm 芯片,嘉楠采用中芯国际的 N 1 芯片。但全球先进 制程长期维持供不应求,矿机 ASIC 芯片产能面临 CPU、GPU 竞争。目前专业矿机严重紧 缺,如全球矿机市场龙头比特大陆官网显示,其第一批次 S19j 90T 矿机早已售罄,下一批 发货时间预计需等到 21 年 10 月份。

高端显卡供不应求,价格暴涨。除比特币外,以太坊等虚拟货币矿机仍以显卡矿机为主,且 与 ASIC 矿机动辄数万售价不同,“矿工”仅需自行组装显卡矿机或直接通过个人电脑便可 挖矿,参与门槛较低,高涨的虚拟货币行情也吸引了较多个人矿主,显卡用量大为提升。此 外,英伟达和 AMD 在 20 年 9 月和 11 月相继发布的 RTX 30 系列和 RX 6000 系列显卡新 品,分别采用三星 8nm 工艺和台积电 7nm 工艺,性能大幅提升,但发售价提价幅度较小, 极高性价比吸引大量游戏爱好者购买需求。

矿机与游戏本电脑等需求推动下,高端显卡价格暴涨。据我们从淘宝等平台统计,相比于发 售价,如英伟达 3060-3090 各型号显卡涨价幅度高达 107%-193%不等。

虚拟货币行情有望持续,矿机需求仍旺。对于挖矿参与者而言,挖矿纯收益=投入算力所获 取的虚拟货币数量×虚拟货币价格-矿机成本及电费等。因此只要单个虚拟货币价格大于所 投入成本,仍会不断有参与者涌入,矿机需求仍将持续高涨。下文我们以比特币为例:

从成本端来看,主要的成本即为矿机成本和电费等(忽略矿场折旧和人工成本等)。不过与 普通设备考虑物理寿命不同,矿机的使用寿命实际上考虑的是经济寿命,只要矿机的电费支 出和日均购买成本支出小于每日收益,便可持续使用。我们简单以 1 年作为矿机使用寿命进 行静态测算。

以全球市占率第一的蚂蚁矿机旗下新品S19j 90T为例,其售价为36450元,算力为90TH/s, 墙上功耗为 3100W。目前全网算力为 166.83EH/s,则所需该类矿机数量为 185.37 万台。 以矿场主要所在地西南地区电费作为参考,则平均电费为 0.4 元/千瓦时。我们简单测算每 年全网矿机成本为 675.66 亿元,电费成本为 201.36 亿元。目前一年可产比特币数量为 32.85 万个,则单个比特币成本为 26.70 万元(3.99 万美元),如仅考虑电费可变成本,则比特币 成本降至 6.13 万元(0.94 万美元)。作为对比当前比特币价格约为 37.28 万元(5.8 万美 元),因此从静态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当前比特币挖矿仍是暴利。

半导体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半导体行业专题研究报告(8)

那么如何研判比特币行情的持续性呢?我们回顾了近年来比特币价格走势,2013 年以来经 历了三次较大波动,主要受货币政策、监管政策和投资者情绪等因素影响。而当下,疫情后 为刺激经济,目前全球货币政策偏宽松。且当前如特斯拉、Microstrategy 等机构加速入场, 助推虚拟货币市场热情。在监管政策不发生巨大变化情况下,虚拟货币价格中短期内有望维 持在高位。

矿机需求对全球晶圆产能的挤压效应。自 20 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比特币行情的高涨,全 网算力也大幅提升,从 20 年年中平均 100EH/s 提升至当前为 166.83EH/s,增加 66.83EH/s。 若以 S19j 90T 为例,则需购买约 74.26 万台该款矿机。S19j 90T 采用台积电 5nm 制程, 平均 20 台该类型矿机的算力芯片就会消耗一片 12 英寸晶圆,则 全网算力增加至少需 3.70 万片以上先进工艺制程 12 英寸产能。

三、供给端:产能为王,剖析各制程产能紧缺原因

上文我们从需求端梳理了各下游市场结构性缺货缘由,但全球缺芯困境更多归咎于晶圆厂产 能的不足。近年来全球晶圆厂产能仅维持小幅增长,参考 IC Insights 数据,2019 年全球晶 圆产能约为 2.31 亿片(等效 8 英寸),2020 年约为 2.48 亿片,同比仅增长 7.3%。

回顾历史,伴随着摩尔定律的发展,晶圆持续大尺寸化,从 1965 年诞生的 2 英寸直径晶圆 (50mm),到 4 英寸(100mm)、5 英寸(125mm)、6 英寸(150mm)、8 英寸(200mm), 再到 2000 年 12 英寸晶圆开始成熟应用。12 英寸晶圆厂逐渐成为主流,2020 年全球总产能 占比 69%,而 8 英寸及 6 英寸占比分别为 25%及 6.0%。

半导体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半导体行业专题研究报告(9)

与上一轮 2017-2018 年全球 8 英寸晶圆产能紧缺不同,本轮缺货呈全线产能紧缺的态势。 目前仅有 12 英寸 14nm-28nm 制程略微缓解,其余如 5-7nm 先进制程、40nm-65nm 成熟 制程,以及 8 英寸产能仍有紧缺。

3.1、12 英寸:7nm 以下先进制程和 40-65nm 制程最为紧缺

5-7nm 产能长期维持供不应求趋势。高性能运算需求驱使工艺制程不断微缩,不过由于高技 术难度和研发成本居高不下,先进制程逐渐为少数晶圆厂垄断,目前仅有台积电、三星两家 在 7nm 及以下工艺角逐。正是由于其稀缺性,一直以来先进制程代工为卖方市场,产能长 期满载,一有更先进制程新产能爬出便被苹果、高通、AMD、英伟达等客户瓜分。

目前高通旗舰机处理器骁龙 888 选用三星代工,与台积电 5nm 芯片产能有限无不相关。而 据信达电子产业链调研,骁龙 888 在三星 5nm 代工良率不足 50%,制约了其产能释放;此 外如前文所述,PC、服务器、高端 GPU、矿机 ASIC 芯片等亦是 7nm 及以下产能长期供不 应求的关键推手。

10nm-20nm 产能紧缺已有缓解。14nm 主要用于生产 4G 手机处理器、中低端显卡、服务 器芯片、机顶盒芯片、安防芯片、物联网 SOC 等,且据 IC insights 数据,10-20nm 产能占 比在 38.4%,为各制程产能中最大占比。未来伴随着 5G 渗透率提升,4G 手机需求亦将下 行,该制程段的产能紧缺将进一步缓解。

半导体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半导体行业专题研究报告(10)

40-65nm 工艺长期维持供需紧平衡,需求爆发与挤出效应加剧产能紧缺。如前文所述,40- 65nm 工艺制程需求旺盛,下游囊括 CIS、WiFi 蓝牙芯片、Nor Flash、MCU 等。无论是 CIS 芯片面积持续增大,还是降噪耳机等高端应用驱动 NORFlash 用量提升,亦或是 IOT 需求 爆发带动 WiFi 蓝牙销量增长,都是长周期的需求驱动力。

21 年以来,为缓解汽车严重缺货,台积电以超级急单方式插单生产汽车芯片,转移部分触控 面板驱动 IC 和 CIS 用产能,又导致 CIS、WiFi 蓝牙芯片、Nor flash 等更为吃紧。如高通 CSR 蓝牙音频芯片交付周期已达 33 周以上。

为缓解成熟制程产能紧缺,晶圆厂加大投产。华虹半导体稳步推进 12 英寸扩产,预计 21 年 年中投片可达 3.5-4 万片,至年底有望达 5.5 万片以上;此外中芯国际也在加大 12 英寸成熟 制程产能。3 月 17 日,中芯国际宣布和深圳政府拟以建议出资的方式经由中芯深圳进行项 目发展和营运,该项目重点生产 28 纳米及以上的集成电路和提供技术服务,旨在实现最终 每月约 4 万片 12 英寸晶圆的产能。预期将于 2022 年开始生产。

3.2、8 英寸:长期以来 8 英寸晶圆厂扩产不足,产能持续紧张

8 英寸晶圆下游主要以汽车、工业、智能手机、IOT 等为主,从占比来看,汽车占比为 33%, 工业占比为 27%,智能手机 19%,其它则为白电、PC、平板等。从产品结构看,8 英寸晶 圆多以生产成熟制程和特殊工艺芯片为主。8 英寸中 MOS 逻辑、模拟、分立器件、光电子占据绝大部分份额,占比分别为 25%、22%、15%、16%。

半导体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半导体行业专题研究报告(11)

8 英寸晶圆产能紧缺,产能利用率持续满载。全球 8 英寸产能排名前十 的公司主要有台积电、联电等晶圆厂及意法半导体、英飞凌等 IDM 公司。从晶圆厂产能利用 率来看,目前各大主流晶圆厂产能利用率持续位于高位,如 20 年 4 季度华虹 8 英寸产能利 用率达 104.4%,联电整体产能利用率也在 99%。

从供给端看,8 英寸晶圆产能紧缺原因主要为:1)长期以来 8 英寸晶圆厂扩产幅度较小; 2)众多 6 英寸及以下尺寸晶圆厂被关闭或改建,增加 8 英寸晶圆产能负担。

基于成本和投资效益,长期以来 8 英寸晶圆厂扩产动力不足。一方面,由于 12 英寸晶圆相 比 8 英寸晶圆面积更大,在材料和工艺成本适度增加的情况下可切割芯片数量越多,芯片成 本可下降 40%以上。另一方面,12 英寸晶圆厂投资效率更高。建设 5 万片/月产能产线, 130nm 的 8 英寸产线所需设备投资约为 14 亿美元,而 90nm 12 英寸投资额约为 21 亿美 元,因此等效 8 英寸产能规模下,90nm 12 英寸产线相比 130nm 8 英寸产线所需投资额较 少。晶圆厂更有动力建设 12 英寸产线。

二手设备难寻,8 英寸晶圆厂扩产存在难度。由于晶圆厂逐渐向 12 英寸升级,也使得设备 供应商不再供应 8 英寸新设备。新建或扩产 8 英寸晶圆厂,只能通过购买二手设备得方式扩 充产能。二手设备供应商 SurplusGlobal 表示,行业需要 2000-3000 台新的或翻新 8 英寸 设备来满足 8 英寸晶圆厂的需求,但可用 8 英寸设备不到 500 台。从全球 TOP10 晶圆代工 厂产能看,2017 年之后,包括 12 英寸在内,TOP 10 厂商产能基本仅维持小幅增长。此外, 即使 8 英寸产线当前开始扩产,也需要 2-3 年建设期,短期难以满足产能要求。

众多 8 英寸以下晶圆厂被关闭或改建,增加 8 英寸晶圆产能负担。近十几年以来,随着并购 整合活动激增,且越来越多的厂商使用 20nm 以下先进制程技术生产 IC 器件,而大部分 8 英寸以下晶圆厂产线过于老旧,众多 8 英寸及以下晶圆厂关闭或升级为 12 英寸厂。据 IC Insights 数据,2009 年以来关闭或改建晶圆厂数量高达 100 家,其中 8 英寸 25 家,但更多 的则是 6 英寸及 4 英寸等晶圆厂,数量高达 64 家。6 寸晶圆产线的关停,使得需求向 8 寸 晶圆转移,进一步增加 8 寸晶圆产能压力。

半导体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半导体行业专题研究报告(12)

3.3、8 英寸供需前景判断,预计紧缺趋势持续至 22 年

影响 8 英寸晶圆后续供需前景的因素主要在于:1)剔除备货需求外,半导体下游的实际需 求;2)8 英寸晶圆产能供给的增幅;3)8 英寸向 12 英寸转产的可能性。

需求角度,我们参考 SUMCO 指引判断下游晶圆厂需求。半导体硅片作为产业链最上游环 节,受下游产业需求波动影响较大。且 SUMCO 作为全球半导体硅片龙头之一,其业绩判断 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由于汽车、消费市场 需求快速复苏,21 年 8 英寸晶圆需求预计将达 2018 年的峰值,即 5.7 百万片/月。供不应求 趋势将维持至 2022 年。

供给角度,近年来 8 英寸晶圆扩产力度较小,2016-2019 年均复合增速在 3.7%。我们根据 SEMI 2019 年 2 月份对全球 8 英寸晶圆产能展望,预计 20 年-22 年全球晶圆分别达 6.0、 6.2、6.4 百万/月。但实际上由于 2019 年全球景气度下行及 2020 年疫情原因,8 英寸扩产 产能将低于 SEMI 此前预期。 综上,我们预期 8 英寸供不应求趋势将维持至 2022 年,而 SUMCO 在前期的业绩说明会中 也给出了同样的判断。

四、库存需求共振,半导体景气持续度望超预期

4.1、产业链库存水位良性,一季度补库存动力仍在

自 20 年下半年起,半导体景气度持续高涨,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及业内公司出色业绩均验证 行业高景气度。但市场质疑库存水位过高之声不绝如缕:一方面,因担忧疫情、中美贸易等 不确定性因素,产业链下游厂商为确保安全库存而增加下单;另一方面,华为遭美方制裁, 给手机市场其他玩家留出抢夺市场蛋糕的机会,OVM 等手机厂向供应链加大备货量。而供 应链为争抢产能,造成向晶圆厂重复下单。

为精确统计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库存情况,我们选取了 31 家具有代表性的全球半导体龙头上 市公司。采用整体法测算其库存及周转天数。可见,2020 年四季度行业整体库存达 583.62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66%,环比增长 3.38%,达到历史高位。不过,从库存周转天数来看, 相较 19 年 Q1,目前库存周转天数仍持续下降,从 19 年 Q1 的 60 天下降到 20 年 Q4 的 43 天。具体从产业链各环节来看,四季度库存提升的最大推力主要为制造环节,尤其台积电库 存增加明显,Q4 库存达 48.88 亿美元,环比增长 29.56%。可见库存正在向产业链下游的设计公司转移。

渠道库存仍处较低水位。此外,针对 20 年下半年起产业链缺货涨价浪潮,也有市场质疑渠 道方面为谋取暴利,刻意加大传播芯片短缺假象,而囤货惜售。我们统计了艾睿、安富利和 大联大三大全球龙头分销商数据,从渠道库存的角度来看,20 年下半年起渠道库存持续下 滑,自 Q1 的 87.74 亿美金下降至 Q4 的 81.36 亿美金,库存周转天数更是由 Q1 的 58 天下 降至 Q4 的 43 天,表明渠道库存亦处于较低水位。

半导体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半导体行业专题研究报告(13)

为进一步探究库存压力是否积于模组厂和终端下游,我们也分别统计了歌尔股份、环旭电子、 鸿海、广达等 11 家海内外代工龙头厂商,及苹果、小米、联想、戴尔等终端品牌厂商库存 情况。

EMS 厂商库存方面,Q3 受疫情影响,有较多物料由空运转为航运,所以库存水位有大幅提 升,但 Q4 库存便已大幅下降。同时库存周转天数亦有持续下降,自 Q1 的 53 天下降至 Q4 的 36 天。

品牌厂库存方面,联想、戴尔、惠普等 PC 品牌厂 Q4 库存有一定提升,但周转天数下降至 31 天,为历年正常水平。我们认为 PC 需求仍十分旺盛,品牌厂持续扩大 21 年生产目标。

苹果和小米四季度库存均有一定提升,但周转天数均明显下滑,部分体现了四季度手机厂商 为抢夺市场而备货的现象,但库存水位仍处良性水平。

目前行业仍处于补库存阶段。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到晶圆厂生产之间存在错位与时滞,即出现 了库存周期。以最具代表性的半导体设计龙头公司库存水位来看,一般半导体库存周期为 2- 3 年左右。自 2Q18 开始,行业处于去库存阶段,3Q19 行业库存到达谷底,行业迎来短暂 的补库存阶段,不过由于突发新冠疫情影响,产业链对未来需求判断不清,部分领域开启库 存调整。不过 20 年 3 季度起,疫情消散,需求复苏,行业重新开始补库存,虽然目前库存 水位有所抬升,但周转天数仍在下降。参考历史经验,新周期补库存的上行阶段一般持续 4- 5 个季度左右。而本轮补库存周期刚刚开启,未来虽然或有小规模的调整,但大趋势将全年 向上。

4.2、汽车电子、5G 等新一轮需求周期驱动半导体市场长期成长

前文中,我们讨论了半导体行业的库存周期,每轮库存周期持续时间一般在 2 年左右,可以作为中期景气度指标作为投资参考。不过本轮半导体行业缺货涨价,并非仅有库存周期推动, 更应该重视的是,当前迎来 5G、AIOT、汽车电子等新一轮的需求爆发,半导体市场将迎来 长达 5-10 年的需求周期。

半导体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半导体行业专题研究报告(14)

1)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驱动车用半导体成长

汽车电动化势不可挡,年均复合 30%以上成长增速。20 年下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需求快 速复苏,也是全球半导体紧缺的重要推力之一。中汽协数据显示,20 年 7 月份起,新能源汽 车销量快速反弹,且连续 8 个月维持高同比增速。且长期来看,受益节能环保需求驱动,新 能源汽车将逐步替代燃油车市场。20 年 11 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规划(2021-2035 年)》,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 左右。我们根据 IDC 数据预测,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至少达 542 万辆,维持年均 30%以上复合增速。

汽车电动化带来单车半导体价值量的大幅度提升。新能源汽车中半导体增量主要来自于传感 器、MCU 和功率半导体,其中,功率半导体为最主要增量。汽车作为封闭系统,内部的电力 输出需要通过 MOSFET 等功率器件的转化实现,在混动和新能源车型中尤其重要。一般而言传统汽车的电池电压为 12V,新能源汽车则大幅提升,纯电动车的动力电池电压普遍大于 300V,传统燃油车中功率器件的单车价值量约为 71 美金,而纯电动汽车(BEV)中功率器件的单车价值量约为 350 美金。可以看出,纯电动汽 车中的功率器件单车价值量约为传统燃油车的 5 倍左右。

汽车走向智能化、网联化,自动驾驶级别提升。汽车智能化发展,尤其是智能座舱和自动驾 驶技术,对汽车芯片的运算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且由于智能汽车需要处理大量的图像、视频 等非结构化数据,因此对车载处理器的算力要求将呈现指数级增长。L2 级以上需要更强的软 硬件能力,半导体厂商和汽车厂商也在不断加大相关领域的投入,以特斯拉为例,该公司已 经推出三代自动驾驶硬件,分别是 2014 年的 Hardware 1.0、2016 年的 Hardware 2.0、2019 年的 Hardware 3.0,其中 2019 年搭载的 FSD(全自动驾驶)芯片算力达 144 TOPS,相较 其上一代芯片的 24 TOPS 大幅增长。

算力增强可以支撑更多的信息处理,对未来 L2-L3 级的广泛应用起到更好的支撑作用。2024 年全球 L1 级自动驾驶汽车出货量将达到约 3495 万辆,2020 至 2024 年的 CAGR 为 16.9%;而 L2 级自动驾驶 2024 年出货量达到约 1843 万辆,2020 至 2024 年的 CAGR 为 19.8%。

半导体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半导体行业专题研究报告(15)

自动驾驶级别的提升会显著带动车载传感器市场的扩张。L2 级的单车 传感器价值量在 160-180 美元,L2 则有近一倍的价值量提升至 280-350 美元,而 L4-L5 级 别更是高达 1150-1250 美元。随着自动驾驶功能日益普及,其级别从 L0 到 L2 的逐步跨越,对环境感知要求的也在不断增加,车载传感器将会有量价齐升的机会存在。

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对晶圆用量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中相 比燃油车,对功率半导体、MCU、CIS 等需求大幅增加,经我们测算单辆新能源汽车中,IGBT 等功率半导体用量约为 0.4 片 8 英寸片,MCU 用量约为 0.006 片 8 英寸片,CIS 用量 0.02 片 8 英寸片,存储用量 0.0003 片 8 英寸片,机车芯片用量 0.023 片 8 英寸片,则单辆新能 源汽车 8 英寸 wafer 用量约为 0.45 片。这与 SUMCO 数据基本一致。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预计至 2024 年新能源汽车对晶圆需求将达 255 万片/月 (等效 8 英寸)。

2)5G 手机渗透率持续上升,显著拉动半导体需求

智能手机进入存量时代,但 5G 手机渗透率持续提升。虽然智能手机已进入存量时代,但不 可忽视 5G 手机渗透率提升对半导体市场的需求促进作用。在半导体各大下游市场中,通讯 (手机)占比达 35%左右,且预计 2024 年将超越计算机,成为最大下游市场。20 年全球手 机出货量 12.80 亿台,其中 5G 手机出货约 1.99 亿台,渗透率约为 16%。具体来看,中国 是 5G 市场的引领者,5G 手机渗透率已达 50%以上。据 SUMCO 综合 Gartner,IDC,Omdia 三家咨询机构数据预测,2024 年全球 5G 渗透率将达 70%,庞大的换机需求将推动整体半 导体产业链稳定增长。

5G 对存储和逻辑类芯片需求大为提升,是原来 4G 的 1.7 倍。相比于 4G 手机而言,5G 手 机 DRAM 由 1-12GB 升级为 6-13GB,NAND 由 8-512GB 升级至 128-512GB,AP 由 4-8 核升级为 8 核,CIS 芯片由 1-7 个升级为 4-7 个。同时,5G 手机还需额外外挂一颗基带芯 片或集成于 AP 之中。5G 手机对上述存储和逻辑类芯片需求的提升,也大大提升了 12 英寸 晶圆的需求量。SUMCO 测算,5G 手机对存储和逻辑类芯片需求是原来 4G 的 1.7 倍。

半导体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半导体行业专题研究报告(16)

5G 推升 PMIC 及射频组件需求。相较 4G 手机而言,5G 手机的 SOC 复杂度提升,为主处 理器供电的 PMU 芯片需要升级;同时 5G 耗电量增加,所以大功率的 Charger IC 充电芯片 也势在必行。此外,由于 5G 手机需要支持的频段数量增加,对射频组件的需求也大为提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