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解放军进入邵阳县城(今邵阳市区),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邵阳西南五县是哪些?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邵阳西南五县是哪些(老邵阳县曾经有多大)

邵阳西南五县是哪些

1949年10月解放军进入邵阳县城(今邵阳市区)

文/ 陈胜乔

在邵阳市下辖的12个县市区中:

论面积,最大的是绥宁县,达到2899平方千米,其次是隆回县,面积为2871平方千米,而曾经大名鼎鼎、号称“天下第一县”的邵阳县,如今的面积却只有1997平方千米,排全市第六名;

论常住人口,按今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国普查数据,最多的是邵东市,有103.84万人,其次是隆回县,有100.98万人,第三是邵阳县,有75.21万人;

论经济,排名第一是邵东市,2020年全市GDP有616.74亿元,其次隆回县,有233.01亿元,而邵阳县只有180.61亿元,排在第五名。

邵阳市所辖各县市区面积、人口、GDP统计表

综合起来看,邵阳县在全市中的地位不算突出,排在前三名之外。如果把它放到全国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中比较,可能排在千名之外。

历史上的邵阳县可不是这样的。民国以前的老邵阳县,曾有“天下第一县”之称,不仅面积大得吓人,经济实力也不错,而且出了很多名人。随便举几个,例如魏源、蔡锷、曾廉、贺金声、蒋廷黻、何廉、廖耀湘、李文、贺绿汀等等,只要是1949年以前出版的介绍他们的书,他们的籍贯无不写着“邵阳县”三字。

所以,说历史上的邵阳县大名鼎鼎,一点也没有瞎说。

历史上的邵阳县究竟有多大?“邵阳”二字是何时出现的?它是在什么时期面积最大?什么时候开始变小?

据史籍记载,“邵阳”二字最早出现于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当时将“昭陵郡”(大致等于今邵阳市)和附属它的“昭阳县”、“昭陵县”分别改名叫“邵陵郡”、“邵阳县”和“邵陵县”。注意,这个时候的“邵阳县”不等于今天的邵阳县,而是指今天的邵东市,倒是“邵陵县”包括了今天的邵阳县大部。

晋朝之后,到了南北朝的陈朝(557年~589年),邵阳县兼并邵陵县、高平县,这个时期的“邵阳县”算是与今邵阳县有了密切关系。它的面积大致包括今邵阳市区、邵东市、邵阳县,以及新邵、隆回、新化的大部分,和明清时期的老邵阳县面积差不多。

接下来的隋朝统一南北朝后,于开皇十年(590年)废邵陵郡,将夫夷、都梁两县并入邵阳,将原在今邵东市黄陂桥的邵阳县治迁到昭陵县故址(今邵阳市大祥区)。此时的邵阳县的面积达到顶峰,估计超过2万平方公里,几乎和今天的邵阳市一样大。

1996年版《邵阳市志》刊登的《建置沿革简表》

隋末唐初,又将邵阳县拆分为邵阳、邵陵、建兴、武攸(武冈)四县,后来又将邵陵并入邵阳,将建兴并入武攸(武冈)。太宗贞观十年(636年),设立邵州,辖邵阳、武冈二县,从此时开始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在1300多年里,虽然邵州后来有过改名为宝庆府、宝庆路,再改回宝庆府的经历,它所管辖的区域比唐朝扩大很多,但邵阳县面积多数时间保持不变。

依据1993版《邵阳县志》,老邵阳县在民国27年(1938年)的辖区包括今邵阳市区、邵东市、邵阳县,以及新邵、隆回等的大部分,总面积近六千平方公里。

民国时期,老邵阳县曾被称为“天下第一县”。一个重要的因素是1931年湖南省政府对县等级进行重新划定,直接以县域土地面积、赋税、人口作为判定标准,将当时的75个县分成三等,其中,邵阳县总分排名第一。

1931年8月14日大公报关于重新划定湖南各县等级的报道,其中列出了邵阳衡阳长沙等县的具体评分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的排名中,总排名第一的是邵阳县,其土地面积、人口均排名第一。而如今作为省会的长沙,排在第三位,位于邵阳县、衡阳县之后。

专家认为,自古以来,评定县的地位等级,最初主要以人口为指标,后来综合土地面积、经济、政治等综合指标。老邵阳县之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县”,除了因为它当时的人口、土地、赋税在全国皆名列前茅,还因为它出了很多杰出人才,在政界、军界深有影响。比如魏源、蔡锷、曾廉、贺金声、蒋廷黻、何廉、廖耀湘、李文、贺绿汀等,为邵阳争分不少,从而推高了它在全国的地位和名次。

老邵阳县是在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开始变小,当时的国民政府分老邵阳县西境8乡1镇128保(原隆治、隆中、兴隆、中和、果胜、保和、礼教、西胜八乡及桃洪镇),新设隆回县。1949年7月,析邵阳县的一部分置邵阳市(隶邵阳县)。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7月,邵阳市升为县级市,以邵阳县城关镇和祭祺、余湖、板卜、城北、田江渡5乡为其行政区域。

1952年2月,划出邵阳县东部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区的全部及第一、七、十四区的一部分地区,设立邵东县;划出邵阳县第一、二、三、十五区全部和第十四、十六区各一部分地区,以及新化县的第八、九区全部及第四区部分地区,组建为新邵县(取新化、邵阳之首字命名);划出邵阳县北部的第十六区部分地区设立蓝田县(同年7月更名涟源县,今天属娄底市的县级市);原邵阳县南部和新划入的武冈东部6乡为邵阳县,邵阳县驻地由县级邵阳市区迁至塘渡口,隶属于邵阳专属。

后来,邵阳市细分为大祥区、双清区、北塔区。

就这样,老邵阳县由最初的“天下第一县”,面积一步一步变小,到今天最终变成8个县级行政区,即邵阳市的3个市辖区(大祥区、双清区、北塔区),加上3个县(邵阳、新邵、隆回),再加上两个县级市(邵东、涟源)。

作者简介:陈胜乔,湖南邵东人。做过媒体记者、主编,现居南粤,业余专注乡土写作。希望能为推介本土历史文化尽绵薄之力。如果喜欢作者的文章,敬请关注专栏并对文章点赞、收藏和分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