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豆瓣,恐怕现在广为人知的还是豆瓣评分,其实它是一个社区网站。

它是以书、影音起家,提供关于书籍、音乐、电影等作品的信息,无论评论还是描述的信息都是由用户提供。是一个集品味系统(读书、电影、音乐)、表达系统(我读、我看、我听)和交流系统(同城、小组、友邻)于一体的创新网络服务,一直致力于帮助都市人群发现生活中有用的事物。

豆瓣提倡哪种讨论氛围(豆瓣为何会成为权威)(1)

豆瓣

豆瓣的用户主要群体是有教育背景的都市青年,如大学生,白领等。只要是你热爱生活,喜欢读书、看电影、听音乐,还喜欢对吃穿住用行等等发表评论,那么你就是豆瓣目标群体,也是它的内容生产者。

而这一切都源于:一般的人面对某种事物时都会有一定的选择困境,如果身边的朋友向你推荐的话,那么你大概率会选择,无形当中会引导你的价值判断或者是趣味认同感。

而如果是更专业的人向你推荐呢?那他就是专家、权威,你选择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这就是它的出发点,也是它的流量和月活的来源。

相较于其他的门户类网站更注重物的概念,它更加重视人的主动性,并从中找出规律加以推广或者是推荐。

所以,延伸出对于电影的评分体系。

豆瓣提倡哪种讨论氛围(豆瓣为何会成为权威)(2)

这就像是一个股票推介员。

豆瓣评分

最被大家所熟知,或者是常常拿来作为参考的是豆瓣评分。特别是一部电影的走向,往往会给人“豆瓣很权威”的感觉:只要它的评分高,那么这个电影就值得去看;评分低,那就不用浪费时间和金钱了。

不得不说,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豆瓣的这个功能和服务是非常符合大众口味的。毕竟,并不是所有人有那个时间和金钱去观看所有的电影。

在有限的资源面前,能够既花钱少,又不错过精彩的电影,看别人的评论或者推荐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

所以,如果一部电影想要更多的人去看,那么豆瓣的脸色就是方向。慢慢地,就出现了关于评分体系的产业链,也慢慢地就有了其他评分系统,比如:猫眼、淘票票等等评分网站。而国内俨然是这三个巨头的市场,其他的评分网站都排不上号。

所以,不管你怎么参考,也就翻过来翻过去的这两三家。

豆瓣提倡哪种讨论氛围(豆瓣为何会成为权威)(3)

然而,豆瓣评分又是一个典型的“坏家伙”,特别是对于国产电影。

豆瓣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评分一开始,好莱坞出品一律 1分,国产片一律-1分的待遇。更让国内观众不能忍受的是,外国片特别是美国和日本片,很容易得高分,轻轻松松可以上8分,除非制作太差,否则妥妥地盖过国产片。

一度让人怀疑,这是一家汉奸或者是二狗子公司,可查查负责人,还算是中国人。

评分市场的三巨头,好像就是两家打哈哈,一家说坏话。你说你听谁的呢?而对于电影制作者,一般轻易还不能得罪这几个巨头,否则评分太难看,观众自然难看了。

所以,豆瓣评分就像极了,进医院负责开单子的医生。不管你有病没病,一律检查。而如果你要说一下除了医生判断的地方外,还有鼻子疼或者是脑壳疼,那么你惨了,全部检查。它可不管你疼与不疼,只管你有钱没钱。

豆瓣提倡哪种讨论氛围(豆瓣为何会成为权威)(4)

豆瓣提倡哪种讨论氛围(豆瓣为何会成为权威)(5)

权威的豆瓣

说是权威,也许以前是真的权威,因为伴随着它的创立,最开始的用户是真的专业和敬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人群的改变,对待评论态度的改变,决定了豆瓣的走向。

于是不专业的评论、恶意差评、水军刷分等等,也出现在了其中。

而在这个“江湖”上,因为其他的同行比他还烂,所以就造成了它很权威的一种现象。

电影一上映,怕的就是口碑,而口碑的数据就来源于各大评分网站。所以,有的电影投资方不得不想办法走暗渠道,通过金钱来达到刷票拉分的目的。

虽然豆瓣的评分规则避免了类似于微博刷流量的行为,避免水军刷分行为,但水军可以通过买通用户修改评分,从而达到删改评分的目的。虽然过程复杂,但是只要有钱,还是办的到的。

所以,慢慢地大家习惯了,也了解了豆瓣的评分就是宋祖德的嘴。

豆瓣提倡哪种讨论氛围(豆瓣为何会成为权威)(6)

而貌似豆瓣并没有去改善自己的口碑,反而隔岸观火。因为吵得越厉害,就会有越多的人关注自己。就好比两个人骂街,骂的越厉害,看热闹的人就越多。自然而然听你讲话的人就越多,而它只埋头数着自己的钱,因为一个人头就是一股流量,也就意味着利益。

只能说所以当初的理想,到后来都成了赚钱工具。

老江湖

不管网友吵成什么样子,怎么看不起豆瓣,它都不在乎,仿佛跟它一点关系没有。你抗议它崇洋媚外也好,贬低国产也罢,它反正是对于国产片没什么好话,一律是低分对待。

像极了一位江湖老者,有了自己的思维习惯,一直说是要跟着新时代的思维改变,可是根深蒂固的思想一直没变,所以你的期待便是它越来越顽固,越来越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坏老头”。

江湖越老,胆子越小,也越能算计,再也不找不回当初的梦想与初心。

豆瓣提倡哪种讨论氛围(豆瓣为何会成为权威)(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