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时值著名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百年诞辰,由中国美术馆和清华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风筝不断线——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展览分为“生命之本”“自然之意”“纯真之心”三个板块,展出了中国美术馆藏吴冠中作品57件、清华大学藏1件,共58件。

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宜兴,1936年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李超士、常书鸿、关良、潘天寿等大家,1947年入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油画;1950年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2002年当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2010年逝世于北京。

这份简单的年表上的头衔都很贵重,但对吴冠中来说不重要。他一直强调“风筝不断线”,就是艺术创作不能远离现实生活。造化与心源、物象与心象,经由他那颗纯真之心的提炼与升华,成为永恒的艺术之美。

吴冠中简史(吴冠中诞辰100周年)(1)

五台山佛光寺唐塑 1954年 吴冠中 43×38厘米 纸本水彩 中国美术馆藏

吴冠中推崇鲁迅精神。他创作的《野草》,画面中是鲁迅神情安详地长眠于野草丛中。在巨幅水墨画作品《逍遥游》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波洛克的影子。但是在绘画的过程中,吴冠中更多感受到的是庄子名篇《逍遥游》的状态,是一种忘却物我、心性自由的境界。这是一种生命的状态,也是吴冠中艺术创造力的本源。

吴冠中简史(吴冠中诞辰100周年)(2)

春风又绿江南岸 2007 吴冠中 48×59 纸本水墨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1990年代后,吴冠中的创作进入了平面化、抽象化的阶段,画面中出现了很多点、线、色块,通过聚散、重复、排列和组合,构成极为单纯、和谐的视觉关系,让观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艺术家的纯真之心。

所以,鳞次栉比的密密麻麻的房屋构成了《围城》,漫天飞舞的墨点(蒲公英)构成了《播》,墨线(脚手架)和红、黄、绿色块(脚手架上作业的建筑工人的衣服的颜色)构成了《建楼曲》。

吴冠中简史(吴冠中诞辰100周年)(3)

播 2001年 吴冠中 69×69厘米 纸本水墨 中国美术馆藏

吴冠中简史(吴冠中诞辰100周年)(4)

建楼曲 2000年 吴冠中 49×45厘米 纸本水墨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展览序言《线的生命》中谈到,风筝不断线,这根线“是贯穿吴先生艺术生命始终的线”,同时,观众也将“从吴先生的作品中,领略其一颗永无休止的探索之心,一条不断超越自己的创新之路,一根连着传统、紧系着生活的乡愁之线”。

吴冠中始终坚持对艺术本真的探索,不忘初心,为国家美术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在教学理念上,他不断向学生讲授现代艺术的思想和观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独立人格。

吴冠中生前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4次个人展览:1979年“吴冠中绘画作品展”;1985年“吴冠中新作展”;1999年“吴冠中艺术展”;2009年“耕耘与奉献——吴冠中捐赠作品展”。其中,1999年吴冠中向中国美术馆无偿捐赠了10件作品;2009年再次向中国美术馆无偿捐赠了36件作品,使中国美术馆收藏了吴冠中各个时期的代表性画作共62件,极大丰富了中国美术馆关于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收藏的序列。

2010年吴冠中去世后,为了纪念吴冠中对中国美术馆收藏事业发展的贡献,中国美术馆主办了“不负丹青——吴冠中纪念特展”。此次展览,是吴冠中在中国美术馆的第6次个人展览。

中国美术馆新馆建设和馆藏精品陈列正在积极筹备过程中,将为吴冠中的捐赠作品建立专门的陈列厅,让我们始终可以近距离地欣赏他的艺术之美。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