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困难的时候你可以拉我一把(把我要上变成)(1)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仅以此文献给教师节!

献给大学班主任、那个在特殊年代暗中保护过我的万国君老师!献给我所有的小、中、大学的同学们!

2019年,在分别半个多世纪的大学同学第一次聚会上,经历了从大学老师到中学老师的华丽转身的班主任万国君老师,讲话中提出了一个“万国君之问”:“大学老师和中学老师有区别吗?”

这次聚会全班只到了将近30人,所从事的职业一半对一半:一般人从政,一般人教书。在教书的人中从事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人很少,可能不在万老师的视野之中,也是情理中的事。我聊一聊我作为党校教员的一些事,也使更多的人从一个侧面了解多少有些神秘感的党校。

我从政20年,一事无成,42岁从一个山区县调到中共铜陵市委党校,做了两年行政工作后,正式做了教员。

从事国民教育的人叫老师,一点也没有疑义;而从事党校干部教育的一般叫教员,因为这类人享受国民教育教师的待遇,社会上也有不少人将他们称为老师。

安徽省委批准市级党校为大专体制,校长是市委领导担任,常务副校长是副厅级,教研室是副处级,教师职称依次可评为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

我从办公室来到教研室不久,单位就送给我讲师“头衔”,工资待遇大体上和正科级相当。

我没做过中学、大学老师,不知道他们之间区别在哪里?有一点我知道了,党校教员和国民教育的老师区别可大着呢。

后来我把党校教员的讲课概括成四句话:上接天气,下接地气,找米下锅,区分对象。

在我困难的时候你可以拉我一把(把我要上变成)(2)

党校的“课”,其实不叫课,叫“报告”,准确地说是“辅导报告”。它是一个一个的专题,没有教本,完全靠自己“找米下锅”,靠自己设计专题。没一个专题的设计,必须紧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我把这叫做“上接天气”;必须紧密联系本地实际,我把这叫做“下接地气”。讲课分校内、外,班级千差万别,受教育的人参差不齐,因此讲课时必须“区别对象”,最好“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不能一个版本唱到底。

中年改行,应是“兵家大忌”。一切从头开始,有学非所用,更不知道党校教员上课是这样的四句话。可想而知,这样的课我是讲不好的。讲不好课,就坐冷板凳,开班了,没你什么事,到一边凉快去。有一次,明天是我上课,头天夜里校长来电话说:“明天上午的课,你不用讲了,我安排别人代替你了。”

当时第一感觉,就是想跳楼。

“板凳一坐十年冷”。没课上也好,使我有机会攻了七、八年的哲学。大学老师万绳南教我们的“卡片一万张,学问涨一丈”,读了几年哲学,卡片和笔记作了不少于百万字。

在我困难的时候你可以拉我一把(把我要上变成)(3)

当有了一点哲学素养,加上我们本来学中文的文学修养,把握更换领导班子的机遇,开了两讲《孔繁森事迹与为人民服务》、《张家港事迹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专题,,终于把“我要上”变成了“要我上”了。

靠什么填补了这一步之遥的呢,你知道的。

这之后,直到退休,教研工作都很忙。有一门政治任务的课,3天作了11场辅导报告。常常是你在讲课,外面接你的车子已经在等你了。

人也好玩,越忙越有劲。用今天的话讲,“撸起袖子干”,越干心里越亮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