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右将军徐晃。《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魏)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现在人们普遍将其称之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在曹魏五子良将中,张郃是最后去世的一位。

张郃死的时候是啥职位(张郃在曹魏官至)(1)

公元231年,张郃受司马懿所迫而领兵追击蜀军,追至木门,中箭身亡,谥曰壮侯。因为去世的时间较迟,张郃得以在曹魏建立后继续积攒战功,并获得官职上的晋升,从而成为曹魏五子良将中官职最高的一位,也即官至“车骑将军”。那么,问题来了,张郃在曹魏官至“车骑将军”,这到底是多大的官职?

针对张郃的官职,《三国志》中记载:(张)郃晨夜进至南郑,亮退。诏郃部还京都,拜征西车骑将军。

公元229年(太和三年),诸葛亮再次出祁山,对陈仓发动猛烈进攻。张郃昼夜行军到达南郑,诸葛亮果然撤退了。曹叡诏令张郃回师京城,任命他为征西车骑将军。按照这里面的记载,张郃的官职是“车骑将军”。不过,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张郃的官职,应该是车骑将军,而不是征西车骑将军。

张郃死的时候是啥职位(张郃在曹魏官至)(2)

对此,《晋书》中记载“乃使帝西屯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统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讨亮。”在《晋书》中,张郃的官职被明确记载为“车骑将军”。在曹魏乃至于东汉时期的武将官职中,车骑将军都是高于征西将军的。所以,在笔者看来,对于张郃来说,在曹魏应该是官至“车骑将军”一职。

车骑将军,汉制,金印紫绶,位仅次于大将军及骠骑将军,而在卫将军及前、后、左、右将军之上,位次上卿,或比三公。在汉朝时期,车骑将军典京师兵卫,掌宫卫,是第二品的武将官职。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车骑将军在汉末三国时期的武将中,可以说是跻身前三,也即仅次于大将军(大司马)、骠骑将军了。而车骑将军之下,则包含了卫将军、四方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杂号将军、偏将军、裨将军、中郎将等武将官职。

张郃死的时候是啥职位(张郃在曹魏官至)(3)

至于中郎将之下,则是校尉、都尉等不能称之为将军的官职。基于此,在曹魏五子良将中,张郃作为车骑将军,自然力压张辽、于禁、乐进、徐晃等武将。其中,张辽官至征东将军、前将军;于禁官至左将军;徐晃官至右将军;乐进官至右将军。也即曹魏五子良将中的其他四位,在官职上往往和张郃存在一个或者两个档次的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在张郃担任车骑将军的时候,曹魏的骠骑将军为曹洪,但是,曹洪因为得罪了曹丕,差一点被处死,所以即便是魏明帝曹叡在位时,曹洪虽然官至骠骑将军,却遭到了闲置。在此背景下,当时张郃在曹魏武将中的地位,实际上仅次于曹真和司马懿。太和四年(230年),魏明帝曹叡决定兴师伐蜀。升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

张郃死的时候是啥职位(张郃在曹魏官至)(4)

彼时,真正在外领兵的曹魏武将中,只有大司马曹真、大将军司马懿的官职在张郃之上。至于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当时的地位都比不上车骑将军张郃。一定程度上,如果张郃没有在公元231年战死沙场的话,那么,其最终的地位或许可以更上一层楼,也即晋升为骠骑将军一职,或者成为三公之一的太尉,类似于曹魏四朝元老蒋济。

张郃死的时候是啥职位(张郃在曹魏官至)(5)

最后,作为对比的是,在蜀汉的武将中,张飞、吴懿等人曾担任车骑将军一职,也即都是深受皇帝信任的武将,才可以晋升到车骑将军一职,张飞是刘备出生入死多年的兄弟,而吴懿则是蜀汉的国舅。而就张郃来说,虽然一开始是袁绍的手下,但是,自从公元200年归降曹操之后,不仅屡立战功,更是忠心不二。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如果张郃不死的话,那么,司马懿显然不敢轻易发动高平陵之变。为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张郃的阵亡,或许是司马懿在借刀杀人。

张郃死的时候是啥职位(张郃在曹魏官至)(6)

公元231年,张郃受司马懿所迫而领兵追击蜀军,追至木门,中箭身亡,谥曰壮侯。彼时,张郃虽然身为车骑将军,却要受到大将军司马懿的节制。利用大将军的权力,司马懿强迫张郃追击蜀汉大军。众所周知,穷寇勿追,张郃也向司马懿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可是司马懿不听,执意让张郃追击蜀军,结果遭到了诸葛亮设下的埋伏,从而没有逃过一劫。

一定程度上,仅仅是追击蜀军,司马懿完全不需要动用车骑将军张郃,选择一位偏将作为先锋,就可以试探出蜀汉大军的虚实了。所以,在笔者看来,张郃之死,司马懿显然难辞其咎。因为在公元231年阵亡,张郃的官职止步于车骑将军,没能更进一步达到骠骑将军或者太尉的高度,也意味着司马懿在曹魏武将中逐渐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这为其发动高平陵之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