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上涨是弱势复苏吗(猪价逼近6元时代)(1)

【重点关注】前不久,猪价跌入一级预警区间,各地都启动了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以避免后期出现的价格波动,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殖企业的经营压力。

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月猪肉价格下降42.5%,降幅比上月扩大0.9个百分点。同时,农业农村部公告表示,受生产惯性增长影响,当前我国生猪出栏偏多,加上春节后消费淡季猪肉需求下降,猪肉供应出现了阶段性过剩。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去年底全国生猪存栏4.49亿头,同比增长10.5%,而这些存栏生猪会在1-6月份陆续出栏上市,因此,今年上半年猪肉市场供给必然处于高位。相关负责人表示,猪价下跌趋势还会延续一段时间,3、4月份猪价可能跌至每公斤12元左右的谷底。

针对当前市场行情,本月初农业农村部召开生猪企业座谈会,会上强调下一步需通过强化监测预警,持续跟踪监测生猪和能繁母猪月度存栏信息,加强信息发布,科学引导生产。

在猪价下跌的同时,农资产品则迎来了涨价。农资产品泛指农业生产中所需要的化肥、农药、农膜等产品,这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天然气、石油等化工能源,而由于国际形势对大宗产品价格造成了进一步冲击,叠加防疫、运输成本提升等因素影响,农资产品价格出现了上涨。

为了稳定春耕生产,中央财政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200亿元,以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补贴对象包括利用自有承包地种粮的农民,以及流转土地种粮的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年之计在于春”,种粮补贴的到位可以缓解粮农压力,调动起生产积极性,对稳定“粮袋子”有积极作用。

【动向】

猪肉供应阶段性过剩,3、4月猪价或跌至每斤6元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告表示,受生产惯性增长影响,当前我国生猪出栏偏多,加上春节后消费淡季猪肉需求下降,猪肉供应出现了阶段性过剩。业内人士表示,猪肉价格探底趋势还将维持一段时间,3、4月份猪肉价格可能跌至每公斤12元左右。

中央财政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

近日,中央财政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200亿元,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补贴对象包括利用自有承包地种粮的农民,以及流转土地种粮的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农村部发起全国大豆高产竞赛

日前,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范围内发起大豆高产竞赛。本次竞赛以创高产为核心目标,以百亩方为基本单元,鼓励种植大户、基层农技人员、乡贤人士及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科研院所、农业院校、行业协会等各类主体自主自愿参与,亩产目标要求东北和西北地区净作春大豆不低于230公斤、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不低于350公斤,黄淮海净作夏大豆不低于270公斤、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不低于250公斤;承担带状复合种植的省份,大豆带状间作不低于120公斤、带状套作大豆不低于140公斤,玉米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力争涌现出一批大豆高产典型,为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

2021年我国共完成造林种草666.67万公顷

3月12日是我国第44个植树节。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3月11日发布《2021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完成造林360万公顷,种草改良草原306.67万公顷,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144万公顷。

交通运输部:今年将新增3.2万个较大人口规模村组通硬化路

近日,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交通运输部将着力稳定农村公路有效投资规模,力争新增460个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新增约3.2万个较大人口规模村组通硬化路,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同时,加大对农村公路桥梁、隧道等一些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力度,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5万公里,改造5000多座危桥,保障农村群众安全出行。

中央财政预拨资金16亿元支持小麦防灾稳产

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于3月8日预拨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16亿元。 据介绍,救灾资金中安排河北、山西、山东等5省晚播冬小麦促弱转壮稳产措施补助资金7.73亿元;安排江苏、安徽、河南等11个小麦主产省(区)应对防范极端天气促小麦稳产补助资金4.27亿元;安排河北、山西、江苏等15个省(区)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补助资金4亿元。

2022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工作开始

近日,《关于统筹做好2022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发布,《通知》明确,2022年,在对以前年度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延续支持的基础上,中央财政支持新创建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推动乡村产业形态更高级、布局更优化、结构更合理,并将其打造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力抓手。《通知》指出,对批准创建或建设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中央财政分年分类给予奖补支持。各省份应于2022年3月25日前报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材料,超期不予受理。

【本地】

2021年陕西省累计直接采购和帮助销售脱贫地区产品160.61亿元

2021年以来,陕西省制定出台“1 N”政策体系,多举措拓宽脱贫地区产品销售渠道,持续加强脱贫地区物流体系建设,着力提升脱贫地区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消费帮扶成效显著。2021年,陕西省累计直接采购和帮助销售脱贫地区产品160.61亿元。陕西省2172家供应商入驻832平台,数量居全国第二;建成80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和8170个镇村服务站点;向国家报送消费帮扶重点产品5802个,价值156.31亿元。

陕西启动无纸化出具动物检疫证明试点工作

陕西省组织制定了《陕西省开展无纸化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B证)试点工作方案》。《方案》指出,按照《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和农业农村部安排部署,着力打造“互联网 动物卫生信息化监管”,实现畜禽养殖、屠宰、流通的动物卫生信息化监管全覆盖。《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利用“陕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平台”和“陕西智慧动监”微信公众号等,以无纸化出具动物检疫证明为抓手,加快构建畜禽免疫数量与检疫申报数量相结合、产地检疫与运输监管相结合、启运地出证与目的地反馈相结合的动物检疫全链条信息化监管模式,实现畜禽调运全过程闭环监管。试点范围为咸阳市兴平市、渭南市华州区、延安市宝塔区等5市(区)24个县(市、区),涉及260个动物产地检疫申报点。试点内容为基础信息更新完善、线上检疫申报和受理等五个方面,试点时间为2022年3月3日至2023年7月,分安排部署、推进实施、总结推广三个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