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重要的不是一下子能赚多少钱,而是怎么磨练长时间赚钱的能力。

朋友们,你们吃过萨利亚么?在餐厅里面,你们留意过萨莉亚这家意式餐厅么?在很多人的理念里,西餐=高级,根植在很多人内心的认知,西餐厅消费昂贵,吃一顿要花不少钱。但是萨莉亚,绝对打破你对西餐厅的价格认知。打开大众点评,萨莉亚热门的菜单引入眼帘,蒜香蜗牛¥17,意大利风味茄红烤翅¥18,奶油培根罗勒意面¥13,金枪鱼色拉¥11,让人不禁感叹一句:太便宜了吧!

名创优品有啥好吃的(西餐界的名创优品)(1)

“两个几十块钱能吃一顿很满意的西餐,而且味道都很不错。““我必点奶油蘑菇汤和焗蜗牛,味道非常浓郁。”“蒜香蜗牛,一口下去满满的幸福感。”随便点开一家店的评价,都会找到很多人称赞萨莉亚,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价格,都这个价格了,还要啥自行车啊

名创优品有啥好吃的(西餐界的名创优品)(2)

萨莉亚:西餐界的清流

在餐饮界,萨拉亚被视为西餐中的一股清流,由于物美价廉,萨莉亚在餐饮界更是被视为“西餐届的名创优品”、“意大利版的沙县小吃”、“穷人的幸福食堂”。在当下,国内餐饮市场越来越难以捉摸,利润微薄,生存越来越难,这个靠“平价”出位的快餐品牌混得风生水起,作为“西餐届的名创优品”,萨莉亚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名创优品有啥好吃的(西餐界的名创优品)(3)

令很多人意外的是,如同天津饭和天津没有任何关系,萨莉亚也和意大利一点儿边儿都不沾,作为一个主打意大利菜的快餐连锁品牌,萨莉亚实质是一家 的日本餐饮品牌!萨莉亚餐饮有限公司成立于1967年,那个时代意大利菜系并不普及。创始人正垣泰彦先生师从经验丰富的厨师,出师后开始经营第一家萨莉亚(仅有36个座位)。最开始的萨莉亚是一家纯粹的洋食餐厅,并不主攻意大利菜,虽然正垣泰彦先生满怀热情,希望能够让每位客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但是客人并不多。就这么不温不火地经营了半年多,也没什么起色。

萨莉亚遇到了第一个瓶颈,接着创始人看到日本餐饮业意大利菜的巨大缺口,并有预见性地推测意餐在未来会火,决定将萨莉亚转型成为完全的意式餐厅。餐饮界有一句古话“便宜没好货”,但是萨莉亚的创始人始终坚持,“真正好的东西,应该既便宜又好吃”,“平价”、让意大利菜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萨莉亚的差异化定位。这是萨莉亚的第一次起飞。

萨莉亚的第二次起飞来源于企业战略的制定,一个偶然的机会,创始人接触到了“连锁经营”这一理论,这一连锁经营理论成为创始人推广平民意大利菜契机,萨莉亚迎接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之后创始人基于该理论制定出了“萨莉亚60年构想”。如今的萨莉亚,遍布全球,当年创业的理念正在一步步兑现。看起来“平价”的萨莉亚,营收能力了得!

萨莉亚公开数据显示,2022财年(截至2022年8月)的营收将增长19%,达到1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4.4亿元。而在往年,萨莉亚营收更是比肩意式快餐品牌必胜客。在门店扩张方面,创立于1967年的萨莉亚,在亚洲开出了1500多家直营门店,其中萨莉亚在中国开拓出了近400家门店。

名创优品有啥好吃的(西餐界的名创优品)(4)

在国内物价蹭蹭上涨,餐饮行业成本节节攀升,利润越来越薄的当下,萨莉亚究竟是如何保持“平价”定位,维持营收的稳定增长的?

名创优品有啥好吃的(西餐界的名创优品)(5)

基础建设:降低成本的运营和管理

如果只是便宜,那也无法让让萨莉亚在全球扩张一千多家门店,便宜只能造就价格战,但是顾客为品牌买单的,还是性价比。靠着“平价意餐”的品牌杀出一条血路的萨莉亚,背后贯彻着一系列降低成本的运营和管理手段。企业发展越好,就会忽视成本控制,但萨莉亚不是,在提升效率的前置准备上,品牌投入了大量的成本进行基础建设。从食材种植,到生产加工,再到门店料理,都由萨莉亚自己负责。

一,食材垂直采购、自产自销

美味和原材料息息相关,这是创始人的美食理念,因此萨莉亚在食材的品质、采购、以及菜品的组合搭配上,费了不少心思,从产地到门店的一条龙服务,直接让公司用最低的价格采购到了最便宜的原材料。

萨莉亚建立了一套垂直采购体系,原材料的采购、制作、销售均由公司负责完成,公司同时建立了一整套采购标准,中央统一费用,“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也省去了间接的人工费用。以意面为例,通过集中采购、签订合作协议,萨莉亚同品质的成品价格比必胜客便宜一半,规模采购获得了与原料供应商的议价权,使得企业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障了品质。

除垂直采购外,为了保证食材供应稳定以及品质稳定,萨莉亚还建立了上游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完成自产自销。有资料显示,在萨莉亚的发源地日本,萨莉亚的自营农场面积约有330万平方米,质量稳定的蔬菜、牛肉等食材都是从这里发源的。此外,萨莉亚甚至参与到食材种植环节中,例如他们家菜品里使用的番茄,种子由企业自主研发参与,对比普通番茄,门店使用的番茄果肉更紧实、更优质。

名创优品有啥好吃的(西餐界的名创优品)(6)

二、中央厨房前置作业,降本提效

去过萨莉亚用餐的人应该都知道,萨莉亚是高标准化的餐厅,上菜速度非常快,昨天我们刚提到“预制菜”,在“预制菜品”的使用上,萨莉亚做的很成熟了。他们对外号称自己“厨房里没有一把菜刀”。萨莉亚所有菜品都是通过中央厨房进行预加工,再将半成品送往附近各个门店,在这个流程中,厨师的功能被极大降低,只需要接受过训练的员工就可以从事标准化作业。甚至在日本的电视报道中,现场加工上桌,完成15道菜品只需要9分58秒

名创优品有啥好吃的(西餐界的名创优品)(7)

中央厨房的规模化处理,提高了门店的运营效率,从而加速了翻台,而门店几乎不用厨师,大大缩减了人力成本,还给客户省了时间。

三、选址“去中心化”,装修“轻便化”

萨莉亚门店目前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这里的选址“去中心化”并不是说摒弃市中心,去郊区开店。而是选择在交通方便、人流量密集的商场或者社区附近,利用商场比较偏的位置,或者街边的二三楼,降低租金成本。至于门店装修方面,萨莉亚更“绝”。萨莉亚很多门店的装修以简约、简单为主。其不少店铺是承接了竞争对手关闭的门店,连一些装修、硬件设备等都直接“继承”下来用,省了很多装修费用。由于忠实客户多、客单价低、性价比高,因此这样的选址和装修,对萨莉亚来说,也不会造成大幅度的销量下滑。

四、节约成本,灵活用工

除了通过中央厨房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萨莉亚在用人方面也有两把刷子。为了控制人工成本,萨莉亚衍生出多种灵活的用工方式,比如合同工、临时工、兼职等。以广州萨莉亚为例,公司的正式员工有1100人,小时工则达2000人。

控制人工成本的关键,更体现在员工的人均效率上。萨莉亚重点考核“人时营业额”,即一名员工一小时所能实现的营业额,讲究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效率,萨莉亚非常注重提高这个指标,因为“人时营业额”一上去,每名员工应对的顾客数就随之增加,以此实现较少的人力维持经营,降低劳动力成本。

此外,萨莉亚研发了一系列提高人效的技巧。如:设计了自动出水的拖把,提高清洁的效率;其次,服务员直接用手上菜,比托盘更多带一两盘(西餐不烫手);上菜之后回厨房要顺手收走空盘子,绝不空手而归;最后,萨莉亚甚至绝到研发出来了不会分离的沙拉酱,省去每次3秒的摇匀步骤。

萨莉亚通过对企业运营管理中,各个细节、环节的“死抠”,精打细算,成本得以一点点节省下来。节省下来的这部分成本就让利给了消费者,让消费者以最低的价格享受超值的就餐体验,公司也在薄利多销中获得长久盈利和生存空间。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极强的成本管控能力,让萨莉亚杀出了一片自己的市场。在餐饮微利时代,它的经验和方法,或许能给餐饮人一些灵感。

名创优品有啥好吃的(西餐界的名创优品)(8)

名创优品有啥好吃的(西餐界的名创优品)(9)

低价定位的策略:还能让企业走多远

萨莉亚的成功,胜在精准锁定目标客群,主要消费群体非常清晰,追求“有品牌保障但价格实惠的食物”的人群是这类门店的首选,一线城市卖出三线价格,做出差异化定位,是萨莉亚的聪明之处。不与高端品牌硬碰硬地竞争,在“鸡头”和“凤尾”之间,选择后者,不失为一种更好的竞争方式。但是问题是,主打性价比的萨莉亚还能走多远?以“低价”抢占市场,不是一件容易事,考验的是企业各个方面的能力。一旦以“低价立足”,就像萨莉亚这样,即使在管理上再进行大效率的提升,房租、水电、人工、原材料对企业来说都将成为利润空间的杀手。史玉柱曾说:“中国的人口分布呈现金字塔形。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三座城市才是真正的尖塔。在这三个城市,大多数品牌都赚不到钱,甚至亏损。主要原因是成本太高。”

与此同时,餐饮业正在走入大众餐饮时代,标准化、连锁化、个性化餐饮发展迅猛,大众餐饮非常多元,与此同时,学习西式快餐的中式快餐开始崛起。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不断提升的质量品质、丰富的菜品组合让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选择。

名创优品有啥好吃的(西餐界的名创优品)(10)

另一个方面,众多走上层路线的品牌,因为市场改变纷纷选择市场下沉,赛百味、汉堡王、必胜客等,也慢慢将自己的发展思路,切换到了“好吃不贵”之上,不仅从产品、口味,更从价格、消费需求上贴近消费者。“外国的月亮”逐渐褪去光芒,西式快餐也不再是那个“高攀”不起的存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企业是否能在合理的利润范围内满足消费者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摆在所有品牌面前的一道考题。但总体来说,我们还是能从萨莉亚发展史上提炼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重要的不是一下子能赚多少钱,而是怎么磨练长时间赚钱的能力,“长期主义”,一定是成就百年老店的根本。西餐未来何去何从,各位读者有何看法,欢迎在文末留言。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汉源餐饮教育官网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