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活动启动仪式主持词(融媒体环境下广播旅游节目的发展探索)(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成为时下人们十分喜欢的生活休闲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旅游放松身心。旅游业快速发展,无论是报纸、杂志、网络,还是广播电台,都纷纷将目光转向这片日益繁荣的市场。

文化 旅游,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两大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对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文化传承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从广播节目角度是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用文化元素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质和内涵,形成新的文化旅游发展业态,拓展文化市场空间,促进文化消费和文化传播。

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网络技术已成为文化旅游推介发展的催化剂,广播旅游节目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顺势而出,包装策划本土广播旅游品牌节目,架起旅游产品、旅游消费者和旅游市场经营管理者沟通桥梁,方便群众旅游、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和电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旅游广播节目的存在形式

目前,我国旅游广播节目主要有以下几种存在形式。一是独立的旅游频率。这类广播频率一般都以传播旅游文化、提供旅游资讯为己任,目的是打造地区旅游专业媒体,如江西旅游广播FM97.4、河北旅游文化广播FM100.3等。

二是在其他广播频率中开办旅游节目。由于类型化的旅游频率目前并不是很多,大多数广播旅游节目都存在于各类频率中,其节目类型有资讯类、服务类、文化类、娱乐类等多种,如北京文艺广播的《环球旅行家》、黑龙江龙广私家车频率的《龙游天下》等。

三是互联网广播平台中的旅游节目。如喜马拉雅FM的广播旅游节目《随口说美国》,主播借助自己的移民优势,为听众讲述在美国的方方面面,目前已经坐拥25万粉丝,播放量超过3千万。这类基于音频客户端的旅游节目具有个性化、强互动和产品化特征,可以为广播电台制作旅游节目提供很多参考价值。

文化旅游活动启动仪式主持词(融媒体环境下广播旅游节目的发展探索)(2)

二、当前旅游广播节目存在的问题

1、旅游节目内容同质化

当前,各广播电台的旅游节目基本采用“互动话题 资讯”“互动话题 音乐”的结构,虽然互动话题的选取不尽相同,但内容大同小异。广播旅游节目同质化的原因一方面是没有对受众需求进行分析;另一方面是对旅游领域的垂直细分还不够,当然还存在跟风现象,看某一档节目火了,大家就纷纷效仿。不同需求的听众收听到的都是同质化的节目,长此以往,用户黏性会不断降低。

2、缺乏场景化收听

场景化收听是广播在移动互联环境中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当前旅游广播主要是两种模式,一种是就某个旅游话题和相关的嘉宾进行探讨;另一种是把简单的录音报道作为旅游节目的内容和素材。前者很容易做成普通的访谈节目,后者则容易在不断的场景切换中使听众产生听觉疲劳。因此,这两种模式都无法在旅游节目中引导听众进行场景化收听。

3、新媒体互动手段单一

当前大多旅游节目对新媒体的使用比较单一,很多节目没有自己独立的新媒体平台,而是借助频率统一的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且新媒体互动只是停留在发布互动话题的层面。很多老牌的旅游类节目,虽然拥有不少粉丝,但是缺乏运营,粉丝活跃度整体偏低。

4、线上线下活动断层

线上线下活动断层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线下活动与线上节目关联度不大,无法通过线下活动把听众吸引到线上节目中来,线下活动本应该反哺节目,成为节目内容的有效输入,而不是参加完活动就没有下文了。二是重活动轻节目,节目组因为在线下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收益,所以将大部分精力都投身于举办各类活动,忽视了节目本身的质量。三是活动商业气息太重,广播旅游节目一直都有着传播文化、引领价值取向的职责,过重的商业气息不仅影响了听众的体验,还违背了广播本身的所具有的社会属性。

文化旅游活动启动仪式主持词(融媒体环境下广播旅游节目的发展探索)(3)

三、融媒体环境下广播旅游节目的发展探索

1、突出强化广播优势特色,扩大声音的力量

在融媒体环境下,广播作为传统媒体之一,可以实现在最短时间插播或者直播节目内容,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广播用“声”播音,看似少了视觉的直观性,但是通过主持人不同的语言风格的传递,可以在保持神秘感的同时刺激听众的想象,为听众留下可以品味的空间及美感。如CRI国际在线网络电台正式转型为全天直播的类型化音乐台,建立怀旧金曲频道,大时段直播和小版块建立,为受众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好音乐和环球资讯内容。

除了放大声音优势,还可以利用声音进行服务性拓展。如佛山电台推出的“自助声导游”,就将电台的声音优势与景区导览结合在一起,根据景区的需求,面向不同景区及游客提供高质量的、由知名主持人用粤语、普通话、英文讲解的音频内容,既帮助景区宣传自身特色又提升了游客的旅行体验,同时还增大了电台的影响力。另外随着境外旅游大潮的涌进,CRI环球旅游广播开启全新“体验式广播”,将广播带到线下的具体场景进行体验和展示,打破主播和受众的线上距离;CRI环球旅游广播再次升级,在旅游的基础上,多了一“点”,即旅游是工具和方法,文化、艺术达到远方的理由。

2、运用“互联网 ”思维,增强线上线下联动

旅游类广播节目要善于运用“互联网 ”思维,不断尝试各种新媒体手段。节目可以单独开设公众平台,通过内容运营,将其建设成为一个集旅游资讯、旅游攻略、旅游项目为一体的信息搜索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建立听众社群,实现信息共享和有效的交流互动。

另外,旅游本身具有可视化属性,因此可以突破广播音频节目的束缚,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与旅游巧妙结合,通过直播内容的设置实现流量转化。对于旅游广播节目来说,办好线下活动是打造节目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广播旅游节目要特别注重活动的深度,兼顾娱乐性的同时,不忘提升节目的社会影响力,传递正能量。

CRI提出了组建线下旅游,提出旅行目的地不是旅行的终点,旅行,也不是人生的重点。人生的另一面,是可以把世界的“点”串成线,把线编成网,网住世界,给旅行多一点的理念。除了线下活动和线上宣传紧密配合以外,还形成了广播听众与活动人群的双向转化。线上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推介宣传,持续性的连线直播,或邀请参与者畅谈亲身感受,及时反馈线下互动的情况,保证线上线下的联动。

3、打造“旅游 周边”,拓宽创收渠道

多年以来,广播作为公共媒体服务于听众。因此,对于大多数广播节目而言,广告是唯一的收入途径。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广播的创收途径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广告,对于广播旅游节目来说,还可以通过增值服务及收益转换等方式实现创收。

广播旅游节目的内容要新颖别致,在节目策划时除了注重关注旅游行业的动态信息外,还应从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式推介旅游新生活。CRI环球旅游广播致力于推广“旅行 ?”概念的国家级网络电台,主打出境游。品牌节目《七嘴八舌“趣”旅行》,旅行 美食/摄影/建筑/设计/艺术等各类高端主题访谈干货,展现了全新的旅行认知和启发。更有社群活动“CRI游学社”,可以跟着主播踏上一段特别的主题探索之旅。CRI通过经验的沉淀以及现有资料的整合,出版有声读物、图书,也可以开发属于自己的新媒体产品,为听众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指导,这样既满足了听众不同的需求又实现了创收。

旅游广播在策划线下活动的时候要结合多方资源,设计包装主题线路,吸纳其他行业或商家参与,这是服务增值的基本运作方式。在与各类旅游行业及部门机构合作中,旅游广播可以获得丰富的旅游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反馈给广播受众。这样,一方面拓展了频率本身的创收渠道,另一方面也提升了频率的品牌影响力。

融媒体时代,对传统媒体尤其是广播媒体来说,存在极大的挑战,同时也面临新生的机遇。广播旅游节目只有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发掘创新,不断与其他媒体融合,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树立良好的品牌意识,打造有意义的品牌活动,用“互联网 ”的思维整合多方资源,让广播旅游节目在融媒体时代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旅游广播之间的协作互补,旅游广播与当地和其他地方的旅游管理部门、景区和旅行社等都需要一定的磨合,建立一套良性互动机制,共同做大旅游业的“蛋糕”,实现广播的双效发展。

来源:云听荟

文化旅游活动启动仪式主持词(融媒体环境下广播旅游节目的发展探索)(4)

文化旅游活动启动仪式主持词(融媒体环境下广播旅游节目的发展探索)(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