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黎

01德不孤,必有邻的来源和意思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 里仁》,意思是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者与他为伴。

孔子是一个非常重视道德品质的人,在论语中除了"德不孤,必有邻"以外多处有"德"的身影,比如说"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比如说"为政以德";再比如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等等。孔子把"德"放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理解,而"德不孤,必有邻"又可以有哪些衍生含义呢?

02"德不孤,必有邻"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尊重每种思想

首先我想说,"德不孤,必有邻"虽是圣人的一句话,但我们不用那么死板地理解,结合现代社会环境,每个人的道德标准不一样,不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是为人处世的一项基本原则,你认为好的别人不一定认为好,你认为不好的别人不一定认为不好。而做到不轻易干涉别人,尊重对方的思想和习惯也是"德不孤,必有邻"的体现。

德式底线传中是什么战术(有34)(1)

有时候我们不必把孔夫子的话想得太高深以至于每次读论语都恨不得把每个字拆开了理解,其实孔夫子的智慧也是来源于生活,就这句话而言我想到了一个生活中的小事情。

小佳和小杨是同事,她们单位领导要求员工自己买菜,但是因为某些原因规定了金额范围。小杨性格豪爽大方,每次买菜都怕大家吃不饱,所以卖得比较多,而小家为人比较谨慎,多次劝小杨少买一些不然领导有意见,有时候小佳着急了就一直劝小杨,次数多了却影响了小杨的心情。小佳心里认为小杨不听劝,一定要被领导骂了才甘心;而小杨心里认为自己也是为大家好,怎么你还不领情?

其实两人的想法都没有错,关键在于两人都固执己见,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如果她们愿意都尊重彼此的意愿也许不会发生这些矛盾。

不得不承认的是完全尊重别人的想法是一种理想状态,人是感情动物,被感情牵着鼻子走是常有的事,回想一下自己,其实很多时候也会不自觉地在干涉别人的想法,只是自己没意识到而已。

尊重每个人的想法作为"德不孤,必有邻"的一个前提条件,想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就要先学会尊重不同思想,而不同思想的汇合点所碰撞出的火花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地方。

德式底线传中是什么战术(有34)(2)

03如何做到"德不孤"?反躬自省,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即使能够做到尊重各种不同的思想,但有一个问题是不是每一种想法都是对的,你尊重但不认可。面对这种情况我想我们能做的是反躬自省,即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你可能会说,如果明明是对方的错,为什么我还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其实与其说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如说是自省自己有没有出现过对方一样错误的言行,由别人的错误投射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好。

"必有邻"的前提是"德不孤",而"德不孤"的前提是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不是人人都能称为有德之士,道德品质高尚的人也不会一蹴而就,必定是经过不断学习提炼、反躬自省、修身养性。

我们大多数人只能说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人,而不能说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人生在世,要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吾日三省吾身"必定是必修课。

德式底线传中是什么战术(有34)(3)

04"德不孤,必有邻"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关系

孔子还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的翻译是:"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相会,不也是快乐的吗?"上学的时候读这句话理解很简单:好朋友来了怎么会不开心呢?

现在再来读这句话才发现其实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含义:一个人只有拥有忠诚、友善、诚信等高尚的德行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才有拥有真正的朋友。这不正验证了"德不孤,必有邻"吗?这不正是自身价值和道德的体现吗?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在奉行这个原则。比如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就是"德不孤"的最好体现吗?而我国与多个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的事实不正是"德不孤"的实践结果吗?

德式底线传中是什么战术(有34)(4)

05志同道合的人一定存在

很多人对"德不孤,必有邻"的表述有异议,因为有"德"不一定"不孤","德不孤"不一定"必有邻"。

有个成语叫"曲高和寡",常用于形容知音难得。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想遇到一个道德上与之媲美的知音是一件难得的事情,就像孔子这样的至圣先师,能够理解他的思想信念的人并不多,但不可忽略的一点是孔子无论在周游列国还是回鲁国教学期间,总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赞美。

虽然我们不是孔子,也不是圣贤,做不到这么完美,也想不了这么周全,或许还会因为一些不同的想法而得到别人的闲言碎语,但我相信这些都不能影响我们成为一个有"德"之人。

德式底线传中是什么战术(有34)(5)

高处不胜寒,我们要学会把没有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当做一件正常的事,寂寞和孤独都是暂时的,而你要相信"德不孤"的人内心不会感到寂寞。

我们何不把"德不孤,必有邻"看做一种处事态度,一种人生经验,只要我们坚持做正确的事,有价值的事,坚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相信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出现。


作者:大黎,坚持写优质的文章,不说无聊的废话,欢迎关注我的账号:大黎说成长~

参考:《孔子语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