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系统的让大家了解驻马店的老地名、老街道的由来,文章写的比较长,大家喜欢的话可以先收藏起来慢慢看。也希望朋友们和天中好青年多一些互动,关注本头条号、点赞、收藏、转发,鼓励一下作者,以后定会给大家奉献更多好作品。先谢谢来捧场的各位朋友。

每座城市都是由大大小小的街巷和道路组成的,在铁路没有修到驻马店之前,驻马店的规模只是一座乡间小镇。铁路修到驻马店之后,驻马店就出现了有资料记载的第一条街车站街,车站街在当时车站的南北两侧,随着车站的几次扩建,车站街的南段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车站街的北段还在就是今天的自由街。

闻名遐迩的中山街,它的出现比车站街晚了一年,虽然出现的晚了一点点,但是中山街以其繁华的景象、重要的地位、非常高的知名度,独领时代潮流八十几年。算到今年为止,驻马店的城市发展史的才只有100多年的时间在这100多年,有八十几年的辉煌是属于中山街的。

驻马店历史文化概括简短(驻马店地名文化梳理)(1)

大名鼎鼎的中山街

第四个时期: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为了体现社会主义特点,便用和平、解放、人民、富强这些名称来给街道命名,像解放路、富强路,我们一直使用到今天。

第五个时期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革开始以后,为了迎合当时的政治氛围,于是呢,把驻马店所有的街道全部改了一个名称,比如把当时的中山街改为红卫路,把当时的人民路改成二七路,另外也出现了反帝、革命、工农这些道路名称。

第六个时期:改革开放

进入八十年代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于是呢在1982年的时候政府发出公告,取消文革时期给街道的命名,恢复这些街道本来的名字,另外给新出现的街道统一命名,这个时期驻马店政府给新出现的街道命名就非常的时尚了,出现了文化路、乐山路、雪松路。

最近几年呢我们驻马店的街道名称越来越高端、大气、上档次了,像开元大道、淮河大道、洪河大道铜山大道听上去就十分的敞亮、十分的开阔。

今天我们着重的说一说大名鼎鼎的中山街

驻马店历史文化概括简短(驻马店地名文化梳理)(2)

当时的中山街

1904年京汉铁路全线通车,京汉铁路通车之后,一些有眼光的商人(这些商人的基本上都是来自湖北江西和浙江)他们纷纷选择在车站的出站口附近买地建房。建成的房屋呢都是二层小楼,装饰非常的新颖。另外呢,这些商铺里出售的商品都是外国工厂生产的,当时的知识分子称呼这些商品叫舶来品,而咱们当地老百姓呢称呼这些商品叫洋货。

于是呢,这个街道便得名为洋货街,1910年的时候晚清政府觉得这条街最能够代表驻马店繁华的景象,给这条街起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正街。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胜利,国民政府也同样非常看重中山街,觉得中山街是当时驻马店的商业中心和信息中心,于是政府便采用国父孙中山的名字来给街道命名,把这条街取名为中山街

民国时期的中山街非常的繁华,当时是人群川流不息,商品呢琳琅满目就如同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郑州的二七路。在1930年的时候当时国民政府采用水泥方砖给中山街铺砌了整个路面,用水泥方砖铺设路面也开创了驻马店道路路面硬化的先河。

驻马店历史文化概括简短(驻马店地名文化梳理)(3)

著名的中山街

由于驻马店中山街的知名度特别高,慕名而来的不仅有当地人,还有一些外地人,为了安全和管理,当时那在中山街的南北两侧还设置了六根非常粗的大铁柱子避免车辆驶入。从这点来看,当时的中山街很像是现在大中城市流行的步行街,因为禁止车辆驶入非常的时尚,道路两侧呢全是商店和商户,人们呢只能够步行通过,非常热闹,从这个意义上来,中山街是驻马店第一条步行街了。

在抗日战争年代日本鬼子出动飞机轰炸了中山街,当时的中山街基本上被夷为平地,虽然中山街被炸毁了,但由于中山街的位置非常重要,处于火车站的商圈,而在短短的几年内,中山街又恢复了繁华热闹的景象。

解放前期的中山街人员密集当时这条街上不仅有旧政府的官僚政客、军阀、特务组织也有咱们地下党的党组织和咱们的情报人员,于是敌我双方在中山街上展开了各种各样斗智斗勇的斗争,解放之后呢人民政府把中山街做了全面的修整,统一规划,在1953年的时候用混凝土,硬化了整个路面,另外还给这条街修建了下水道。

混凝土路面和下水道的修建在驻马店道路发展史上也是第一次

进入六七十年代,中山街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时在中山街新建了两座百货大楼,一座叫新大楼,一座叫拐角楼。新大楼的名字的本来叫红卫大楼,但是老百姓的习惯地称它为新大楼,新大楼有上中下三层,是当时驻马店规模最大,货物最齐全的一个综合性的商场.

驻马店历史文化概括简短(驻马店地名文化梳理)(4)

拐角楼

拐角楼在中山街南端,北接中山街,西连平等路往东可以通往共和街。拐角楼有三个门:一个是东门,一个是南门,还有一个东南门。一个商场出现三个正门在驻马店也是第一次。逛完新大楼和拐角楼,如果你要买书的话,可以去当时的新华书店。新华书店里有各种书籍、连环画还有年画和春联;如果要买自行车和缝纫机的话,可以去当时的五交化商店,有凤凰、飞鸽、永久牌的自行车,还有飞人、蝴蝶牌的缝纫机;如果你要采购干鲜果品的话,可以去当时的土产商店,有水果、干果以及各种调味品。另外呢,中山街上还有糖烟酒公司,有钟表眼镜公司,后来中山街还建了一个规模比较大的戏院,戏院开始呢是演戏曲,后来那演电影。在八十年代还曾经被改建为立体电影院。

可以这样说当时的中山街是驻马店的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八十几年。进入八十年代中期之后,中山街显得一天又一天的被边缘化了,被边缘化的原因的我想有两个:

驻马店历史文化概括简短(驻马店地名文化梳理)(5)

那些让我们不禁泪崩的老地名

第一个原因是它的地理条件决定的,中山街它的东部呢紧靠铁路,南部呢是立交桥,北部呢离车站广场非常近,它的西部是富强路,这样的地理条件没有办法让中山街进一步的拓宽和延伸。

第二个原因的是,八十年代的中期,驻马店的风光路新建了一座综合性的市场,市场的商品也是琳琅满目,另外风光市场的交通环境相对好一些,于是一天又一天的风光市场逐渐的取代了中山街的地位。

虽然,我们走在现在的中山街上,体会不到当年的繁华了。中山街显得很落寞很冷清,但是我们要记住在驻马店100年的城市发展史中,有八十几年,辉煌是属于中山街的。

再和大家说说驻马店几个有代表性的老地名儿,还是先说说中山街附近的一个大杂院,叫百忍里。

驻马店历史文化概括简短(驻马店地名文化梳理)(6)

百忍成金

这个大杂院为什么叫百忍里呢?有两个版本的传说第一个呢是当地人讲的,据说在解放前,这个胡同里住了一位叫李百忍的好心人,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的搭救了一位落难的老者,这位老者临走的时候,把随身带的宝物赠送给了他,为了纪念这段故事,为了永远记住这位好心人,当地的老百姓便把这个大杂院儿更名为百忍里。

另外一个版本的更古老一些。据说在唐代的时候,山东有一个家族九世同堂,几百口人,但是呢这个大家庭秩序井然,大家相处得和和美美。于是当时的皇帝便问这个家族的族长,你是怎么样治理的?把这样一个家庭治理得和和美美?这位族长没有说太多话,而是回到自己的房间,拿出一张纸,这个纸上的密密麻麻的写了100多个忍字,这位老者告诉皇帝说每当我们家里发生磕碰,发生摩擦的时候,我都会悄悄地躲进我的房间,写下一个又一个忍字,当写完这些忍让的忍字后,我的心情就平静下来了,我把这个办法告诉给我们家族的其他成员。于是呢大家选择忍让和谦让,久而久之呢我们这个家庭就显得很和睦,显得次序井然。从这个故事就传出一句话一个治理家庭的理念叫百忍之家,我想百忍里的老百姓可能是为了弘扬百忍之家的这样的一个精神,把他们这个大杂院的命名为百忍里。

驻马店历史文化概括简短(驻马店地名文化梳理)(7)

驻马店159

好了,再来说说驻马店的南大院,一些驻马店的老年人习惯性的称呼今天解放军第159医院这个位置叫南大院。

南大院的说法来自清朝的末年,当时有两位意大利的神父,在驻马店南部建了一个天主教堂,天主教堂占地大概有三十亩,有房屋100多间。当时的老百姓便称,这个天主教堂叫南大院。

再来说说,小南海,很多老驻马店人称呼今天的南海公园叫小南海。

这个地方为什么叫小南海呢?在解放前这个位置,那是驻马店安楼村安氏家族的果园,当时呢安氏家族捐出果园,建了一个寺院,供奉南海观音。这个寺院建好之后呢,在寺院的正门那挂了一个匾额,匾额上题写了三个字小南海,解放之后呢小南海这个寺院被改建为公园,公园建成之后没有名字,于是便把这个公园取名为南海公园。

驻马店历史文化概括简短(驻马店地名文化梳理)(8)

驻马店南海公园

另外通过南海公园的这条路呢,也被取名为南海路,所以一些老驻马店人总是习惯地称呼这个位置叫小南海。

文化路

文化路刚刚建成的时候,本来是没有名字的,但是发现文化路上学校非常多,咱们从东往西数,首先有第十二小学,然后再往中间走,有当时的粮食学校,当时的财税学校,当时的工商学校。另外在文化路的西头呢,还有今天黄淮学院的前身,当时的驻马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在往西走还有一所中等师范学校,由于这条路上的学校特别多,所以呢这条路呢被人们称为文化路。

前进路

1958年的时候,当时河南省运输公司在驻马店建立汽车站,开通新蔡到南阳的线路,由于当时的驻马店城区比较狭窄,不便于汽车通过。于是决定在市郊新建一条道路,这条新蔡到南阳的公路,它的一小段通过当时的五一公社前进大队,所以便借用前进大队的名字来给这条街道命名。

驻马店历史文化概括简短(驻马店地名文化梳理)(9)

驻马店雪松路

雪松路

在七十年代呢,被人们称为纺织路,因为在这个路的北侧,建有一个大型的国营棉纺织场,后来新建了立交桥,对雪松路做了整齐的扩建和改造,在这个道路上设置了绿化带,绿化带里面种了大量的雪松,所以呢这条路更名为雪松路了。

沿溪路

驻马店历史文化概括简短(驻马店地名文化梳理)(10)

驻马店沿溪路

说到这条路那我们要提到,驻马店的地势是西高东低,每到雨季和汛期呢,西部田间的水便会流入市区,致使市内部分道路积水。所以在1979年的春天政府号召居民,要挖一条排水沟,这个排水沟的北端呢连接板桥水库的南干渠,南端通往连江河,这个排水沟被挖成之后当时取了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护城溪,在护城溪的东部又新开辟了一条路,这条路呢便更名为沿溪路。

仓库路

仓库路,来源于他它的道路两侧的许多仓库,因为仓库路建成之后,很快的在仓库路两侧建了外贸公司、土产公司、石油公司以及医药公司的一些大型仓库,这个仓库附近呢还经常会停很多货车,于是这条道路便得名为仓库路。

风光路

驻马店历史文化概括简短(驻马店地名文化梳理)(11)

驻马店风光路上的温州步行街

风光路本来也没有名字,七九年才建成。建成之后呢,大家想给他取一个非常好的名字,当时老百姓发现,这条路和解放路交叉口,有一个老的旅社叫风光旅社,于是便借用风光旅社的名字来给这条道路命名。

小吃一条街为啥叫美容一条街。

这条街上风味小吃非常的多,是一些俊男靓女经常会逛的街,其实这条街在八十年代的时候那只是一个小巷,被称为风光路二巷,建了好几家美容院。随着时代发展,一些美容院都已经撤走了,但是呢还有一些美容院,至今还在风光路二巷发展,由于美容院建的非常多,所以老百姓便俗称这条街叫美容一条街。

光明路

光明路的说法来自于五十年代,五十年代的时候呢,这条路上建了一个驻马店制药厂,当时这个制药厂生产的光明牌眼药水闻名海内外,非常的畅销,于是那便用眼药水的名字来给这个街道命名,称这条道路为光明路。

  • 为家乡喝彩,为朋友点赞,我就是天中好青年。

  • 本文为天中好青年贤聊聊原创,独发头条,禁止百度百家号转载,其他媒体平台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