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陌陌名片四连图(穿过三山五岳拉个手)(1)

资料图:王力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如果拿孤独跟寂寞做比较,寂寞更偏身体,孤独更偏灵魂。大多数人都到不了孤独这个精神层面。

2015年7月,导演贾樟柯为陌陌拍摄了一条宣传片,讲述了三个年轻人——热爱拳术的白领,手腕文着野玫瑰的女工,热爱历史的乡村国画家——如何用陌陌对抗孤独的故事。在由沉闷到轻快的钢琴音里,磁性的男中音读出:“陌生并不存在,因为我们都有同样的孤独。”

从这条广告开始,陌陌学会用情感的软肋,而不是聒噪的玩乐,抓住年轻用户的心。

但在孤独的商业世界里,无论拍多少条文艺的TVC(商业电视广告),陌陌似乎怎么也走不出“约炮神器”的名声。

从成立后不到4年登陆纳斯达克,陌陌已拥有近2亿用户。陌陌科技首席运营官王力不太在乎陌陌有没有从污名里洗白,“其实或多或少说得有点对”。

“社交追求效率最大化,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都喜欢有事儿赶紧的。”陌陌首席运营官王力在向南方周末记者诠释对孤独经济的看法时说,“以前我要穿过三山五岳,拉个手,但那种情怀是过去时代。”

“寂寞更偏身体,孤独更偏灵魂”

南方周末:你觉得陌陌和“孤独”这个词有多大关系?

王力:大家很容易把孤独、寂寞和不好的事情联系起来,不会把孤独当成一个中性词。中国文化里,人们还是喜欢广场舞大妈,喜欢朝气蓬勃的、革命的东西。但人的情绪是丰富的,不可能始终保持一种状态。

我觉得陌陌和孤独的关系不是那么大。孤独是一个精神内涵比较丰富的东西。如果拿它跟寂寞做比较,寂寞更偏身体,孤独更偏灵魂。

大多数人都到不了孤独这个精神层面。以前,我们泡论坛流行一句话,叫“沉淀着人类永恒的孤独感”,是非常形而上的。它是对自我的拷问,对世界的认知,到了一定阶段后,自然而然会产生的情怀。大多数人到不了这个阶段,他们就是今晚没事干,聊聊天打发时间。

南方周末:你写给贾樟柯的信里,写到陌陌很想知道用户到底有没有得到快乐和满足,现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答案?

王力:答案不好找,以前用户群少的时候还好一些。早期,我就是典型用户,我能模拟他,我得到了,用户就能得到。后来陌陌变成一个大众化产品,什么人都来了,再也没法模拟,我每天只能看到冷冰冰的数据。说实话,我们已经不太能判断用户到底在想什么,或者大面积的典型用户是什么样子。太大众化的产品,反而失去了对它下定义的能力。

从数据看,一二三线城市用户越来越多,明显感觉年轻人在朝着城市涌动,而不是停留在原来的地方。男女用户比例倒一直没什么变化,一直是6.5∶3.5,一般社交产品能做到接近2∶1就是非常不错了。现在00后都不用微信了,都用QQ,他们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十五六岁拿着iPad玩,我们十五六岁在踢毽子。

“我们需要一个更有效率的工具”

南方周末:业内普遍认为,微信、QQ强调熟人社区,陌陌强调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你为何一直强调陌陌不是“陌生人社交”?

王力: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之间,其实没有特别明显的分野。区别应该在关系开拓型产品和关系维护型产品上。

微信、QQ也不是熟人社交,它更多偏通讯。QQ早期其实也不是一个熟人工具,2000年左右,就是一个找陌生人的工具,只不过后来,你想通过它认识一个新的人,效率非常低下,所以我们当时想做陌陌,我们需要一个更有效率的工具。

南方周末:一定要线下见了面才算社交?

王力:在网上我跟你聊,你也是活生生的。这个东西就是真实的,身边每一个人都是真实的。只不过线下见面,传递信息更多一点,我能看到你的表情,你嘴角的微笑,或者你某个颤抖的样子。为什么我讨厌O2O,因为其实根本不存在线上和线下,我们做互联网的,不就是打破线上和线下的界限吗?

南方周末:你如何看待“孤独经济”和同类主打解决孤独的产品?

王力:这种东西其实一直都存在。2000年来北京上大学那会儿,最火的是同城聊天室、网易聊天室、新浪聊天室、QQ聊天室。我们现在做的互联网产品,只不过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一种新的维度提升人的社交效率。

这些产品的核心就是人。有些人可以自己解决精神诉求,而大部分人不具备这个能力。年轻人各种情绪,焦虑、紧张、压抑,他自己也很难去定义。来自社会的、经济的、家庭的,是一种混沌的状态。只要有用户,就会产生相关的产业。

“为什么要翻三座山,才能见到女朋友呢?”

南方周末:人们常说社交网络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疏远,你赞同“互联网放大了都市人的孤独感”的观点吗?

王力:恰恰相反。以前你是没处去排解孤独的。QQ出现之前,互联网不发达,没有任何渠道去认识一个人,去倾诉,去表达。以前QQ找人,需要输入一些条件,点击“查找”。我那时的ID叫“wanderlust”,我就喜欢输入“女”“海淀区”“wander-lust”。找到一个,就说“你也叫这个,我也叫这个,好巧啊,咱们了解一下”。

移动互联网加入了GPS功能之后,人按距离排序,当你需要一个人,马上能够见到。所以,互联网反而使孤独得到释放,有了一个更快的出口。

南方周末:说说你来北京之前,你的社交生活是怎样的?

王力:越往下,人们精神生活娱乐生活越贫瘠。我在山西一个县城长大,在那里,人非常苦闷,没有任何娱乐生活。一个年轻人在荷尔蒙分泌的年代,没有任何释放的机会,那是很难受的。

我上初中时交过笔友,那是唯一能认识人的途径。(但)你写一封信寄过去,十天半个月,她回一封。我就想赶紧见到这个女孩子,不建立线下关系是没用的,所以我们搞了陌陌,就是为了方便转化为线下关系。

每个人时间都是宝贵的,都喜欢有事儿赶紧。有人觉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浮躁,实际人本身就是喜欢快。以前我穿过三山五岳,拉个手,那种情怀是过去时代。现在你问问00后,小孩谁管你那些玩意:我为什么要浪费时间翻三座山,才能见到女朋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