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朴实无华,又为何总夺得文人骚客的心?为它一咏再咏,喜爱到至死不休。

早在《诗经》中,古人见竹疏朗潇洒,便想起君子。欧阳修也言:“竹色君子德。”

古人以竹追思君子,见竹如见君子。

郑燮一生,更是痴竹如命,置身竹林,宛如与君子作伴,以此勉励自身。世谓竹如谦谦君子,君子之姿,亦是竹之姿也。

喜欢竹子的人都怎么样(竹子朴实无华却为何能撩动你我的内心)(1)

虚怀若谷,中通外直

唐代张九龄亦咏竹,称“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刘禹锡在《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中亦以竹比喻君子胸襟:“峻节可临戎,虚心宜待士。”意思是那中空的竹心恰如礼贤下士的谦虚襟怀。

竹,不仅外表刚直,更有容纳海川的开阔胸襟。与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相当。

吾生有涯,而学无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不耻下问,充盈自身,与竹之中空一脉相承。

喜欢竹子的人都怎么样(竹子朴实无华却为何能撩动你我的内心)(2)

苦节自珍,雨过无尘

语出周天侯的《颂竹》:苦节凭自珍,雨过更无尘。岁寒论君子,碧绿织新春。传达出君子为心中的志向至死不渝,任尔东西南北风,却不改初心。

孔子亦云:“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意思是君子即使陷于困厄的境地,仍旧固守自己的志向,坚持自己的追求。而小人遇到困境,就会肆意胡为。困苦袭人,君子如竹,虽劲风摧残,却不留风的痕迹,不改其貌。

三国时,关羽身在曹营,借竹向曹操明志,表示自己对刘备的忠心,绝不易主。他无需钱权加身,聆听内心之声,是谓真君子也。

千百年来,竹仍是竹,君子的赤子之心也犹未改之。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喜欢竹子的人都怎么样(竹子朴实无华却为何能撩动你我的内心)(3)

坚劲挺拔,气势冲霄

清代郑板桥痴竹如命,一副《墨竹图》,满图皆节,仅数片叶,坚劲挺拔,气势冲霄,身躯虽纤弱,却不为劲风所摧,始终坚韧挺拔,傲然直立。

竹,风骨也。君子,天行健,以自强不息。

君子如竹,精神硬如磐石,脊梁不屈如山脊。坚韧不拔,是不屈服,也是坚持。

古今精神坚劲之人比比皆是,当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时,谁可以说这不是君子风骨?当剑客十年磨一剑,此等坚劲又是何等可歌可叹。

君子傲风骨,有其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与执着。

喜欢竹子的人都怎么样(竹子朴实无华却为何能撩动你我的内心)(4)

清华其外,澹泊其中

《集雅蔡梅竹兰菊四谱小引》云:“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

竹之清华澹泊,可涤荡人的三千烦恼,笑看风云变测。

苏东坡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苏东坡为君子,君子爱竹,因两者有太多精神情感的触碰。

他一生以竹为友,看破浮云,隐逸自得,不趋炎附势,也不做无根的浮萍,淡泊名利,欢愉度日,活出了后人羡艳的姿态。

从放下开始,细数拥有,多不乱,少不忧,以君子之姿践行澹泊人生,亦是君子慎独的修行之一。

喜欢竹子的人都怎么样(竹子朴实无华却为何能撩动你我的内心)(5)

竹,君子也,由内而外。

宋代姚勉谓:“竹有君子操。”世间千变万化,社会瞬息万变,唯有竹精神,千百年来,还掀起心绪中的阵阵涟漪。

当各种社会的风潮都向我们内心袭来,仍愿此生为竹一般的君子,自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不悔与执着。

喜欢竹子的人都怎么样(竹子朴实无华却为何能撩动你我的内心)(6)

唐·杜牧《题新竹》

数茎幽玉色,晚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得八帘云。

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

喜欢竹子的人都怎么样(竹子朴实无华却为何能撩动你我的内心)(7)

宋·苏东坡《竹》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喜欢竹子的人都怎么样(竹子朴实无华却为何能撩动你我的内心)(8)

清·郑板桥 《竹 》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喜欢竹子的人都怎么样(竹子朴实无华却为何能撩动你我的内心)(9)

清·郑板桥 《竹石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喜欢竹子的人都怎么样(竹子朴实无华却为何能撩动你我的内心)(10)

宋·杨万里《新竹》

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

半脱锦衣犹半着,箨龙未信怯春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