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的四大真人(三玄之庄子)(1)

《庄子》亦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它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

《庄子》中最有深意的处世哲学:

1、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是庄子引用孔子的话: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但一般认为是庄子借孔子的口说的,可以认为就是庄子说的.

2、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说朴素就是最自然的美,任何其他形式的美都是经过包装的,虚假的,即使表面再吸引人,也不过是一种庸俗的假象,终究会被遗忘,只有最自然的美,才会永不褪色,别种形式的美都无法与之相比,因此说“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3、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真伪和是非等观念的产生,意味着“道”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只有持有局部见解(“小成”)的人,才看不见“道”而谈论真伪;只有喜好争辩(“荣华”)的人,才不理解素朴之言而谈论是非;主观偏见会妨碍对真理的追求,花言巧语容易掩盖真言。

4、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最大的快乐就是摆脱了世俗所谓的快乐,最高的荣誉就是摆脱了世俗所谓的荣誉。如果我们能把世俗的钱财、美色、权利、荣誉都放下,也许就会体会到生活中真正的快乐。

5、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即使全世界的人都称赞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努力,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反对他,他也不会因此而灰心丧气。在人生道理上,听取他人的意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准则去做事,不受外界的影响,不做随风摇摆的人。

6、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

一个人的嗜好欲望太多的话,他的本性智慧就会被遮蔽。当人沉醉于财色名食睡等享受时,个人的判断力就会受影响,甚至失去智慧的心。

7、绝迹易,无行地难。

不走路当然不会留下什么痕迹,但如果一个人又要走路又不留下痕迹,这就很难了。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做事情不能不考虑后果,这便是“因果”了。

8、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知道自己的困难处境无法改变,而安于这种处境,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到这样。生活工作中必然会碰到无法逾越的困难,平静地接受现实,这便是生活中的智慧了。

9、以众小不胜为大盛。

在一些小问题上,不与世俗之人争胜负,而在大的方面取得胜利才是真的胜利。为一点儿小利小益你争我夺,是智者所不愿意做的,以一种超脱的心态看到更高远的目标,就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10、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

因为利益而结合在一起的人,必然会因为遇到困难、灾祸而互相抛弃。以名利为出发点的友谊,会因利益关系的结束而结束,真正的友情,来自相同的志趣和人生理想。

1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君子以义相交,他们之间的交情常常像水一样平淡;小人以利相交,他们之间的交情常常像美酒一样甘甜。君子之间的交情虽平淡,却能保持长时间的亲近;小人之间的交情虽然甘甜,却一点也不牢固,容易断绝。

12、“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知道乐天的人,不怨天,不尤人,不受万物牵累,不受鬼神干扰,中国人是乐观主义者、非神决定论者(不是无神论者)。有人说,没有悲剧意识的民族是浅薄的。

13、“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单纯),民有其亲(亲人)死不哭”,放达乐观,所以,藐视死亡。不同于西方人营造死后世界,天堂与地狱,中国人对待死是纯世俗的,只不过圣人能超越恐惧。

14、“直木先伐,甘井先竭”:直木首先被人盗伐,甘井首先被人采竭,庄周把灾难都归咎于主观的原因、自身的原因。

15、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

对于名与利、志与精的不同追求,表现了人的精神修养。在名与利面前,往往是小人看重物质利益,在物质利益的作用下,不顾气节,不顾廉耻,一味追求。而那些修养高的廉洁之士,则看重的是气节和名誉,为此宁愿失去利益,甚至于生命。如:”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 在《过零丁洋》诗中即表现出了一种廉士的风采,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传百世,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16、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为着无所求,疏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能工巧匠因劳动而劳累,智慧聪明的人因思考而忧愁,没本事的人没有追求。他们吃饱了四处游玩,漂泊就象没固定的小船,虚无缥缈就是四处游玩的人。他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17、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有时不妨放弃执著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或指放弃曾经的执著(情感心执),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曾经一些相濡以沫的感情或情愫,现在或是将要不能完好无缺的进行走下去时,选择把这份感情放在在汪洋一般的人潮江湖中保留着回忆时应有的新鲜度,让它脱离现世的一切烦恼,永存于心!

18、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各种事物无不存在它自身对立的那一面,各种事物也无不存在它自身对立的这一面.从事物相对立的那一面看便看不见这一面,从事物相对立的这一面看就能有所认识和了解

19、同类相比,同声相应,固天理也

同一类的事物相互跟随,同一类的声音相互应和,这是固有的道理.

20、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不因为长寿而高兴,不因为早死而为上,不因为仕途通达(就是做大官)而光荣,不因为贫困而郁闷,不因为贪图现实的利益而让自己有私心,不因为自己是天下的王者而显示出高人一等.因为当你出众的话就会暴露出来.(大概是枪打出头鸟)万物其实一样(都是由物质的),生死都是一种状态。

三玄:

魏晋时期人们对先秦典籍《老子》、《庄子》、《周易》三部书的总称。三玄一词始见于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勉学篇》:“洎于梁世,兹风复阐,《庄》、《老》、《周易》,总谓三玄。”兹风指玄学清谈之风。梁代清谈复盛,《老子》、《庄子》、《周易》之学从而再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