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热烈而美好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炎炎夏日

人们更加关注身体健康

但那些隐藏在热浪之下的

健康谣言

你都了解吗?

出汗多久开始排毒(出汗排毒那些隐藏在热浪之下的健康谣言)(1)

谣言一:

三伏天出透汗了才能排毒?

真相:

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电解质。医生表示,人体排毒器官主要是肝脏和肾脏,通过出汗获得排毒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而出汗的主要功能是降温 。夏季出汗过多很容易造成身体脱水,对人的某些机能产生损伤。

谣言二:

夏日的雨后更适合锻炼?

真相:

事实上,夏日雨后相对湿度较大,湿邪容易入侵人体,在锻炼后大汗淋漓,更应防止湿邪为患。暑邪,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特性,多发于夏至之后,立秋以前。因为升散的特性,人们在锻炼后会微微出汗,产生消暑作用,但过多出汗之后会耗津,造成心液不足。

出汗多久开始排毒(出汗排毒那些隐藏在热浪之下的健康谣言)(2)

夏天暴雨之后湿度随热气蒸发往上走,会感觉到水气弥漫,湿度加重。雨后天晴出去散步,有的人感到胸闷、不舒服,甚头昏、恶心,和湿邪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夏日雨后,未必是锻炼的最好时机,如果锻炼,一定要预防湿邪之气入侵。

谣言三:

天热戴口罩会引起二氧化碳中毒?

真相:

吸入的二氧化碳浓度高达10%,人才会有危险,而我们日常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只有0.04%,就算是我们呼出的废气,二氧化碳浓度也不过4%-5%。普通人日常佩戴医用口罩是透气的,呼吸时虽然需要比平时稍微用点儿力,但吸进足够的氧气并将二氧化碳好好排出并不困难。

谣言四:

高温下的石墩子能治痛经?

真相:

针对原发性痛经,通过加热身体等方法可以让血管扩张,加快血流速度,确实能减轻痛经症状。石墩子并非什么了不起的“神器”,只要做好保暖和热敷都可以起到这样的效果。需要提醒的是,石墩子在40℃的高温下暴晒,表面温度会超过70度,这个温度足以烫伤皮肤,不宜久坐。如果想要缓解痛经,小腹部采用适当的温度热敷即可。热敷确实能缓解痛经,但是并非人人适用,还有一部分是由于疾病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只有在疾病得到解决和治疗的情况下,痛经才能够缓解。

谣言五:

防晒会阻碍人体吸收钙?

真相:

晒太阳可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因此许多人不愿防晒。然而,日常只需要短时间接受日晒就足够我们体内钙的吸收。特殊人群如骨质疏松高发的老年人可接受适宜的阳光照射,但仍需合理防晒。防晒可减缓皮肤衰老,预防皮肤癌的发生。

谣言六:

白天在室外才会中暑?

真相:

中暑跟人所处的环境温度、湿度、通风条件等都相关,并不是在太阳下暴晒才会中暑,即使是室内,如果环境密闭、温度高同样容易中暑。因此,有些老年人因担心电费而不使用空调、电扇等电器,在高温天待在家中仍有可能中暑。

谣言七:

“藿香正气”能有效治疗中暑?

真相:

生活中,不少人误认为藿香正气水是解暑特效药,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中暑是因为暑热内侵,治疗应当以清热泻火、养阴解暑为主。而藿香正气水具有辛温解表、散寒、除湿的功效,属于温热药,根本就不适合治疗中暑。藿香正气水中含有40%~50%的酒精,对于过敏及重度中暑者,不仅不会解暑,还可能会加重病情。

谣言八:

伏天要喝热水,不能吃冷饮?

真相:

实质上体内寒气形成有多种原因,单靠喝热水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喝热水这事关键在于体质。如果本身是寒性体质,这种人在夏天都觉得需要穿件长袖才暖和,那么他在夏季里喝热水会感觉更舒服。但如果本身是热性体质,夏季已经动不动就一身汗了,此时非要喝热水无疑是对身体无益。

谣言九:

夏天喝羊肉汤,不用医生开药方?

真相:

夏季喝羊肉汤进补只适合阳虚之人,大多数人在夏季呈阳盛状态,喝多了羊肉汤或吃多了羊肉,反而会导致大便干燥、上火。就算是阳虚体质者(表现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苍白、少气懒言等),夏季也不要大补。喜欢喝汤的人,平时可以喝点性质平和的汤饮,如苦瓜猪肉汤、玉米猪肚汤等。

谣言十:

早晚一碗绿豆汤,解暑又养生?

真相:

绿豆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功效,但手足发凉、腹胀腹泻等体质虚弱的人最好不要过多饮用,尤其是老人、儿童等脾胃虚寒的人要少喝,以免损伤脾胃,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菊花茶也不宜天天喝。虚寒体质的人若长期大量饮用菊花茶,会使体质越来越虚寒,导致免疫力降低。此外,有些人也不宜常喝凉茶。凉茶虽然成分不一,但主要是由金银花、黄芩、荷叶、藿香等组成,属寒性。对平时体质较差或怕冷、脾胃虚寒等寒性体质的人来讲,喝凉茶可能会加重状况,导致胃疼、腹痛甚至腹泻。

热浪之下

莫让谣言再添“热”度

请大家

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来源:人民网、中国食品报、科技日报

编辑:苏常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