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泉山区有一位“江苏好人”刘继民,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431万元背后的亲情考验?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431万元背后的亲情考验(42年接力干了这件事)

431万元背后的亲情考验

在徐州泉山区

有一位“江苏好人”刘继民

他们一家三代接力助学42年

从未间断

1980年,刘继民退伍后

陪父亲刘长久一起回徐州铜山吕梁探亲

途中去了当年就读的吕梁小学

茅草校舍内,学生们自带板凳

坐在土坯旁认真读书的场景

让刘继民和父亲深受触动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所以回去以后

我们就决定从当时微薄的工资中

每月凑出一点钱

来给学生买点东西”

刘继民说

当时,刘继民的父母

每个月收入不足50元

日子虽然艰苦

但每个月都会凑足10元钱

购买学习用品送到学校

与此同时

父亲刘长久还决定

每年攒下100元

等攒够1000元

一起捐赠给母校

1989年

父亲终于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将10年攒下的1000元捐给了吕梁小学

此后,刘继民也加入到了捐助行列

每年和父亲一起攒下1000元捐给学校

1994年初冬

刘继民的父亲因意外去世

刘继民兄妹4人在悲痛之余

毅然接过捐资助学的接力棒

他们一次性向吕梁小学捐赠了6000元

并设立了长久育才基金

同时

每年六一向学校捐款1000元

用来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

帮扶家庭困难的学生

后来,每年的捐款数额

从1000元涨到了3000元

刘继民回忆:

“当时和弟弟妹妹商量一下

他们一致表示捐助这件事要继续做下去

就是接力棒到我这里了

我要接好,再把这件事做好

当时,就是那么一点想法”

在刘继民家里

记者见到了一个捐资助学本

上面记录了42年来

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

为家乡学校捐助的近8万元钱款的去处

受资助学生有千余名

捐助金额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

如今,刘继民已到了古稀之年

他的女儿、侄子作为刘家的第三代人

正式参与捐资助学的接力

良好的家风也将继续传承下去

刘继民说:

“本来我就是一个共产党员

我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老百姓

不经意间就做了40多年了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

尽到一点自己个人的一些微薄的力量”

来源: 江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