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英是明朝第一代黔国公,他八岁时被朱元璋收为义子,十二岁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开国之功后世代为明朝镇守云南。云南沐府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家族,而这份盛名,是历代黔国公以其对明朝的忠贞获得的。

沐英对明朝的评价(沐天波沐英11世孙)(1)

沐英为朱元璋戎马一生,镇守边关,而他的11世孙,明朝最后一代黔国公,沐天波,尽管没有先祖那样的丰功伟绩,但也没有辱没云南沐府的声名。

沐天波出生于明朝风雨飘摇的时代,崇祯即位元年,沐天波奉诏承袭父亲黔国公的爵位,并任云南总兵官一职,而这一年,沐天波年仅十岁。

年幼的沐天波自然不能立即担起大任,云南的事务主要由云南巡抚做主,而府内事务由其母亲主持。沐府是明朝在云南的代言人,它因明朝强盛而辉煌,也因为明朝衰落而式微。即使是沐府世代镇守所积累的威望,亦不能完全震慑住各方土司。

云南的官场是“网利营私”,沐府内部渐渐腐朽,而这些引发了当地土司和明朝的矛盾,叛乱层出不穷。

忧心的不止沐天波,远在京城的崇祯皇帝更加焦头烂额,大厦将倾,他尽管是一位勤奋的君主,但也无法挽回颓势。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不久后多尔衮率清军打败李自成入关,问鼎中原。几个月内,京城两易其主。

沐英对明朝的评价(沐天波沐英11世孙)(2)

崇祯皇帝死后,明朝覆灭,但是南明政权依旧做着反清复明的尝试。此时的沐天波已经成长为真正的云南之主,手上握有实权。南明小朝廷向沐天波要求助饷,但沐天波一分都没给。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南明小朝廷内部矛盾丛生,各方派系互相斗争,掌权的根本就不是小皇帝,而是许多投机军阀。

然而不与南明小朝廷交好,确实体现出沐天波的不成熟,而正是他的不成熟,让给沐府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张献忠占领四川以后,威逼云南,沐天波派李大贽到滇川边境防守。结果李大贽趁机敛财,搜刮地主和百姓的钱财,激起了彝族土司的反抗。

顺治二年(1645年)九月,李大贽镇守的武定爆发大规模叛乱。沐天波急令蒙自土司沙定洲等部前去镇压。在土司兵和沐府的联合下,武定土司的叛乱才被平定下来。

沙定洲在这一役中表现积极,受到沐天波的信任。沙定洲表面上对沐府忠心耿耿,迷惑了沐天波,还经常在府中设宴款待他。实际上,沙定洲垂涎沐府的财富和权势许久,他一直暗地联合各方势力,准备发动政权夺权。

由于沐天波没有防备,沙定洲发动突袭,成功攻入黔国公府,将其中的财富搜刮一空。而沐天波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因为事发突然,他做不出有效的抵抗,就在护卫的保护下逃到了西宁,走时只来得及带上官印和世袭铁券。

沐英对明朝的评价(沐天波沐英11世孙)(3)

后来孙可望又率兵来到云南,镇压了叛乱的土司,他写信给沐天波,说自己是为了给黔国公报仇,但其实他同样有自立为王的野心。沐天波看出孙可望的野心,但沐府已不复往日荣光,他只能寄人篱下。

沐天波镇守云南的表现可以用糟糕来形容,他的先祖沐英十二岁就上战场,表现出色,沐天波在这一点上差得远。但沐天波尽管能力有限,却传承了先祖的气节,对明朝十分忠心。

当时的明朝已经离彻底灭亡只差一线了,南明的势力越来越小,许多南明的将领和官员都投靠了清朝。沐天波看出明朝大势已去,但他发誓要以身殉国,与南明共存亡。沐天波临走时,将几个小儿子都入赘给了当地的土司,准备为家族留下香火。

顺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最后一块地盘被攻破,清军攻入昆明。沐天波护送着朱由榔,一起逃亡缅甸。尽管沐府不复过去,但黔国公在西南百姓的心中威名仍在,一听说黔国公来了,前来迎接的缅人纷纷下马参拜。

沐天波建议护送皇帝上茶山,这样既可以调度诸营,指挥军队,又可以不为缅甸所制。然而皇后担心茶山不安全,坚持入缅甸国都,结果葬送了皇帝的性命。

皇后以为,明朝廷在缅甸还有话语权。然而随着永历朝廷的衰落,它已经失去了明朝国内的全部地盘,被迫退往缅甸,没有军队和国力作为支撑,缅甸的统治者自然不会再有过去的态度。

就连过去对明朝很客气的缅甸老国王,态度也开始转变,他要求黔国公穿着当地民族的衣服向他参拜。等到老国王的弟弟莽白勾结吴三桂,杀死国王后,局势更加恶劣。

莽白获得清朝的承诺,决定背叛明朝,将南明皇帝朱由榔送给吴三桂。顺治十八年(1661年),莽白邀请朱由榔过河,一同饮咒水结盟。大家都知道莽白不怀好意,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能硬着头皮前去。

沐天波不愿让皇帝以身涉险,他和其余几位大臣代替皇帝前往。七月十九日的黎明,沐天波和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等人前往缅甸人约定的地点。然而等明朝官员一到,突然冲出来三千缅兵,将沐天波等人团团围住。

沐英对明朝的评价(沐天波沐英11世孙)(4)

缅兵将沐天波拖出包围圈,沐天波不愿坐以待毙,他夺取士兵的刀奋起反抗,连斩缅兵九人。总兵魏豹等人也都拿起柴棒还击,和缅兵战斗。然而双方人数悬殊,沐天波等人还是全部遇难。

沐天波死后不久,朱由榔等人被缅王献给清军,吴三桂的心腹吴国贵将朱由榔绞死,南明自此覆灭。沐天波也实现了自己的誓言,与明朝同生共死。

参考资料:

《明史》

《西南纪事》

《续明纪事本末》

《缅甸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