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打抱不平(祝英台的三个失误)(1)

中国第一部戏曲艺术片《梁祝》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被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特别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被拍摄成为新中国第一部戏曲艺术片,走向了世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更是锦上添花。

梁祝故事的雏形,来自《华山畿》。六朝时期,江南就开始盛传。后来逐步形成了不同版本的梁祝故事,其中有河南汝南、山东邹城、浙江上虞、宁波等版本。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都有相似剧本演出。山东琴书版本则以邹城版故事为基础,略有区别。

祝英台打抱不平(祝英台的三个失误)(2)

黄梅戏电影《梁祝》

祝英台是祝员外最小的女儿(九妹),祝员外十分娇惯。她非要外出读书,祝员外无奈,约法三章。既“必须乔装男子,不能露出破绽;学满三年必须归来;家里有急事,一见家书,即刻回来”。意思很明显,读书可以,不能做出有辱祝家门楣的事来。

巧的是祝英台去求学的路上遇到书生梁山伯,二人情投意合,很谈得来,结拜为金兰。在三年朝朝幕幕中,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慕之情。结果,祝员外不同意,梁山伯被气得病死,祝英台最后也殉情了。 本来是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为何变成了悲剧呢?祝英台是少有的才女,有情人却没有终成眷属。这或许是因为祝英台出现了三个失误。

祝英台打抱不平(祝英台的三个失误)(3)

祝英台临别托媒师母

一、临别下山时,不该托媒师母。祝英台接到父亲家书,知道自己该回家了,但是心里难舍梁山伯。可自己不敢找梁山伯直说,伴读丫鬟银心建议去找师母托媒。祝英台见师母,说来书院三年,承蒙师父教诲、师母关爱,现在要回家了,无以报答等等。师母说英台有话直说,这时候,她说“英台本是巧装扮”,师母却说“师母心中早明白。”祝英台以为在书院读书三年,朝夕相伴且同榻而眠的梁山伯都隐瞒过了,其他人更不用说。结果师母早就看出来了。很是惭愧。在黄梅戏版电影中,师母观察到祝英台熟练地穿针引线为梁山伯缝补衣衫,就知道她是女扮了。

祝英台打抱不平(祝英台的三个失误)(4)

师母观察到祝英台女儿态

师母既然知道祝英台是女子扮,为啥不揭穿她呢?恐怕师母担心揭穿了她,对书院也会有不利的结果,况且祝英台虽和梁山伯同榻,并没有发生越礼的事情。山东琴书版说梁祝同榻中间隔有界牌,不准越界。界牌倒了,师父只打梁山伯,不打祝英台,所以梁山伯不敢越界。

祝英台托媒师母,师母也答应她了,为啥说是走错了呢?

首先,师母虽然答应做媒,但是她没有马上告诉梁山伯。梁祝十八里相送回来,如果师母告诉梁山伯实情,梁山伯立即去祝家提亲,还会有祝员外与马家攀亲的事吗?师母告诉梁山伯时已经是“燕子归时书斋冷”的时候了,不仅超过了祝英台约定的“七巧”之日,而且祝家马家已经订立婚约了。

祝英台打抱不平(祝英台的三个失误)(5)

梁山伯看到耳环痕

其次,师母为啥要这样做呢?估计是师父不同意吧,在书院里出现女子就已经不合常规,再牵线做媒,传出去社会舆论无法承受,官府可能会将书院取缔。师父不同意,师母敢将实情告诉梁山伯吗?后来看到梁山伯想祝英台精神都恍惚了,才动了恻隐之心,说出实情,让梁山伯下山(结业离开书院)去访英台。直到新《婚姻法》颁布,我国一直是不准在校生结婚的,就是大学生也是不准恋爱的,我们有这样的传统。所以祝英台托媒师母,是走错了第一步,一步错,步步错。

祝英台打抱不平(祝英台的三个失误)(6)

十八相送祝英台试探梁山伯

二、十八相送时,该说不说。梁祝同窗三载,祝英台最怕梁山伯知道自己是女子扮,所以百般遮掩。梁山伯第一次怀疑是草桥结拜时,银心喊一句“小姐”,当时祝英台和银心吓得目瞪口呆,梁山伯也吃惊。祝英台说一句:“小姐好好地在家,你喊她做甚?”并且编出家有小九妹的事来,梁山伯才释然。第二次梁山伯发现祝英台的耳环痕,问到:“只有女子带耳环,你穿耳洞是何因?”,祝英台先斥责他作文不用心,然后又编出扮观音的谎话。所以梁山伯再也不敢怀疑了。十八里相送时,祝英台不管如何暗示,自己是个女的,都为时已晚,无济于事。梁山伯还以为是把他“比来比去比女人”,甚至都生气了。这时候,祝英台如果告诉梁山伯实情,估计梁山伯直接跟去祝家提亲了。

祝英台打抱不平(祝英台的三个失误)(7)

十八相送临别许九妹

在长亭分别时,祝英台对梁山伯这个呆头鹅实在没有办法了,才主动提出给梁山伯做媒,将小九妹许配梁兄。可是却约他“七巧”之时才来抬新娘子。这是祝英台另一个大失误。首先,她给梁山伯做媒太自信,以为祝员外肯定会同意。没有意识到这正是父亲“约法三章”禁止的事情,“自从盘古分天地,哪有闺女自做媒”。这样做有辱门风,让人耻笑,也让祝家名誉扫地。其次,定好七月初七娶亲,更是失误。古代两家结亲,是要履行各种程序的,起码要请媒妁提亲,下聘礼、换帖等,梁山伯本来家贫,又是独子,祝员外不一定看中。再不按程序,直接抬新娘子,祝员外肯定不允许的。所以祝英台应该告诉梁山伯快回家去提亲,下聘,估计才有可能缔结秦晋之好。

祝英台打抱不平(祝英台的三个失误)(8)

楼台会时回忆

三、楼台会时,不该劝梁山伯另娶淑女而不抗争。师母告诉梁山伯实情后,梁山伯立即下山访英台。一路上回忆十八相送场景,感叹自己“不辩男女三长载”,感叹祝英台自己做媒自己配。谁知到了祝家,才知道空欢喜一场。而祝英台呢“?久别重逢梁山伯,倒叫我又是欢喜又伤悲。喜的是今日与他重相会,悲的是美满姻缘已拆开。”

祝英台打抱不平(祝英台的三个失误)(9)

既然自己不同意嫁马家,既然自己“心已早许梁山伯”,为什么当梁山伯要争抬花轿、状告祝员外、马家时,祝英台却退却呢?不但不支持,而且还劝梁山伯算了吧,马家有财又有势,你梁家无势又无财。我今生已无望,梁兄你另娶淑女。这些话不但不给梁山伯打气、抗争,完全是拔气门芯。搁到现在,也是逃避,令人失望。鲁迅先生说这叫“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况且祝员外已经去前村赴钱员外之约了,如果真爱梁山伯,“楼台会”难道不可“西厢记”吗?送别梁山伯走时时,不能仿卓文君一起私奔吗?

所以才女祝英台是否真爱梁山伯值得商榷。这个戏也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贫家子弟别跟人家千金小姐牵扯,否则,先把你忽悠成傻子,再忽悠跟你成双对,真要成双对时,她又退却了。结果是气死人不偿命,临终只求见一面她都不来。据说梁山伯死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死不瞑目啊!

祝英台打抱不平(祝英台的三个失误)(10)

梁山伯临终相见祝英台

祝英台打抱不平(祝英台的三个失误)(11)

化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