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青年的担当 新时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熔铸之路(1)

(作者:叶子鹏,王震;出版单位:复旦大学出版社)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以说,人的存在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存在,在一定的人与人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中,人类对于其本身价值尺度的漫长追寻,成为人类本质所固有的特性之一。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这类问题牵引着人走向信仰、诉诸信仰。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信仰作为人对客观外部世界和自身的主体意识以及精神存在的意愿与追求,通过行为规范、思维原则和思维方式等形式,反作用于人类活动。青年是社会关注、国家重视的一个关键群体。如何在青年身上体现出正确的信仰样态和价值,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力转化为现实中正确的行为和行动,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培养与发展的课题。《跨越百年的信仰对话》一书围绕这一课题,通过百年前中国青年和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时空对话,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成与力量、起点、选择、考验、坚守、追问,生动展现百年间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激发出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力量,是一部具有时代价值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青年读物。

《跨越百年的信仰对话》由青年执笔,写青年之史,作青年之答,思青年之路。本书的主编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青年学者叶子鹏和复旦大学青年学者王震从理论、历史、现实三重维度,思考中国青年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系列问题,旨在探索从青年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信仰熔铸之路。

从理论维度看,该书具体分析了信仰的基本内涵、特征、类别、作用,政治信仰、政治发展、国家能力之间的关系,青年与信仰之间的逻辑关联,特别是论述了科学信仰与非科学信仰,宗教信仰与非宗教信仰的区别,进而明确定位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非宗教的信仰、科学的信仰、以人为本的信仰以及价值理性型的信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民性、科学性与实践性。该书还具体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中国共产党人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背景及实践逻辑、百年前中国青年与新时代青年信仰的生成逻辑、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关系;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是如何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作用,进而指出马克思主义何以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年信仰的对象,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代魅力。

从历史维度看,《跨越百年的信仰对话》一书,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一个又一个杰出的青年,从革命青年到建设青年的信仰熔铸之路。通过一个又一个语言生动、情节感人的信仰故事,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忠贞爱国、追求真理、服务人民的主体特质,再现了他们选择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代背景以及实践特点,再现了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做出的努力。在历史向度中,古今中国青年时空对话,各行各业青年交相辉映,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长、结果。通过讲述这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精神面貌,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给新时代青年以极大的现实启示。此外,《跨越百年的信仰对话》一书还摘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马克思主义,对于信仰,对于青年成长的重要论述,让我们深刻领会历史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魅力。

从实践维度看,《跨越百年的信仰对话》一书思考新时代青年信仰熔铸的切实路径。例如,从“经典”中寻找信仰、从“传承”中汲取信仰、从“领袖”身上感悟信仰,最终深刻认识理想信念带给人们的精神价值与现实意义。编者还思考了新时代青年如何经受得住信仰的考验?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如何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入行?新时代青年怎样化解信仰的困惑等问题。书中指出,要通过提高青年群体的马克思主义涵养,开展广泛的理想信念教育,在社会实践当中、在人民群众中,使信仰扎根成长,牢固信仰意识、培养应对挑战的斗争精神以及坚定意志。关于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改造世界这一问题的思考。

《跨越百年的信仰对话》一书中从个体、家庭、社会、国家、世界等五个层面进行分析,提出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信仰事业,坚持民族梦想,树立远大理想,在知行合一之中,感悟政党之能、主义之行,制度之好。最后,著者落脚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宏观发展历程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进而思考个体对于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诉求,揭示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旨归在于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于认识中国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定位,在于认识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在于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世界意义。《跨越百年的信仰对话》以信仰的生成与力量、信仰的起点、信仰的选择、信仰的考验、信仰的坚守、信仰的追问为结构框架,从理论、历史、现实三重维度,探索新时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熔铸之路。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拥有“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成为时代发展需要的、承担起历史使命的、抓住历史机遇的青年,就需要将马克思主义信仰熔铸于身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把青春和热血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作者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李士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