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被奉为佛祖,所以在佛庙中无不供有释迦像。释迦木雕像最富丽堂皇的,要属杭州灵隐寺了。

佛像如来佛(诸佛之一如来佛)(1)

过灵隐寺天王殿,拾级而上,即见大雄宝殿。殿高10丈,三重飞檐,气势嵯峨壮观。所谓“大雄”,是佛教说法,是说释迦佛就像大勇士一样,一切无畏,并有神力能降伏群魔,故称“大雄”。所以“大雄”是佛教徒对佛祖的尊称。寺庙中的大雄宝殿是全寺的中心建筑,又叫正殿,供奉以释迦牟尼为首的佛像。灵隐寺大雄宝殿高大敞亮,金碧辉煌,殿内正中莲花座上趺坐着佛祖释迪牟尼。佛祖两眼向前凝视,左手放于盘腿而坐的膝上,右手微微抬至胸前,仿佛正在给人们说法,造型生动,雕刻精美,肃穆之中又有亲切之感,这尊佛像是1956年用近百块香樟木雕成,高近3丈,加上莲座、须弥座、石坛和像后背光,共高6丈。因而,人们来此只好仰着脸观看,成为“瞻仰”之势,无形中增添了景仰之情。释迦雕像装金时,用去黄金60多两,成为金光灿灿的金身。照佛教说法,佛身如同紫金光聚集,形成“金身”,表示坚贞不变。佛祖端坐莲台,也有来历,佛教传说,释迦牟尼降生前,出现了八种祥瑞之相,其中之一是池沼中突然长满大如车盖的莲花。八瑞相过后,繁花盛开,四方万霞。后来佛陀从舌根生万道光明,每道光明都化作千叶金色莲花,每朵花上都有佛盘腿坐说六波罗蜜(意思是“度”、“到彼岸”),所以佛教造像中专门有“莲花座”样式。莲花也成为佛教净土的象征,并表现了佛祖洁身自处的高尚、圣洁。佛祖背后装饰的背光,是一圈火焰,中间是一面摩尼镜(如意镜),这些都是光明的象征。火焰中还有七尊小佛像,这是佛教的所谓“过去七佛”,其中也包括释迦牟尼像,前六佛都是他的前辈,分别叫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

释迦牟尼在历史上实有其人,他的生活年代大体与中国孔子同时。释迦,是一个部落的名称,意思是“能”。“牟尼”的意思是“仁”,“寂”等,合起来则是“能仁”、“能寂”,也可理解为“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是尊称,原名叫悉达多。释迦常被称为“佛”、“佛陀”,意思是“觉悟者”、“知者”。民间的俗称是“佛爷”。释迦佛又有一个流行称呼叫“如来佛”,“如来”的意思,是指从如实(绝对真理)之道而来,开真理的人。

释迦牟尼是古印度一个小国国王净饭王的儿子,母亲生下他七 天后就去世了。释迦十六七岁时,娶表妹为妃,生了个儿子叫罗睺罗。 释迦深感自己国家处于强国之间,处境险恶,他又看到社会残酷无情,人们生老病死种种苦难,毅然抛弃舒适生活,出家修行,企图找精神解脱的方法。6年后,他在一棵毕钵罗树下,盘腿打坐。经过7夜的冥思苦想,豁然开朗,悟出了宇宙、人生的真谛,得到了解脱,于是悟道成佛(知者),此时他35岁。以后他开始了广泛的传教活动,建立了僧团和寺院制度。在80高龄时,释迦在拘尸那迦城郊一片婆罗林中涅槃,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释迦入灭后,遗体火化,佛舍利(遗骨)分给各国使者,建塔供养。

佛像如来佛(诸佛之一如来佛)(2)

此后,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向古印度外不断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许多国家形成各具民族特色的教派。如今,全世界的佛教徒有3亿以上。释迦牟尼也由最初的“觉悟者”,而逐渐被信徒们神化为法力无边、尊贵无比的佛门第一大神。

毋庸讳言,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对人生的看法,是认为“苦”贯穿人的一生,含有消极因素,但佛教也确有其合理成份和可取之处。如人们贪婪的本性总是得不到满足的,但人们却总要无限地去追求,这就必然产生种种痛苦,所谓“求不得苦”。造成痛苦的原因就是无知(无明)。这对于世上一些不切实际而拼命追逐名利声色者,是切中要害的批评。在花花绿绿的现实社会中,淡泊物质生活,强调自我人格和精神修养,直至今天也是可取的。佛教的清心寡欲以及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等,对社会的安定和睦是有积极意义的。虽然佛教并不是改造社会、消灭一切不公平、拯救人类脱苦海的灵丹妙药,但对许多个人来说,却不失是一种取得心理平衡、求得暂时解脱的精神等托。

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佛教影响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中国哲学,乃至文学、艺术和民间习俗,对社会生活的影有尤为明显。“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些因果,报应思想至今是广大群众的坚定信念。

佛教从它产生至今已有二千五百余年,信徒几亿人,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这决不是用一句“迷信”或“鸦片”就能解决问题的,其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

佛像如来佛(诸佛之一如来佛)(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