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社会中的比较无处不在,成长的过程中,比较始终伴随着我们。

我们小时候,父母总会把我们和其他孩子做比较。他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考上大学,参加工作后,自己的工资和社会地位、人脉等都会被别人拿去比较。

值得比较的事越来越多,我们也越来越见不得别人好,其实这是人的本性之一。

不轻易对别人好的人的心理学(心理学见不得别人好)(1)

人们天性爱比较

1954年,社会心理学家Leon Festinger探索了这种神奇的驱动力,他提出:人们通过和他人进行比较来判断自己的实力和价值。

一方面,比较能够减少我们对自我认识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人们希望学会定义自己,和他人比较得到的反馈会使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

和他人比较,有时候会激励我们,使我们奋发向上,但多数时候给我们带来的是负面影响。

看到别人过得都比自己好,很容易使人产生挫败感,并觉得自己很差劲,我们心底会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不值得被珍惜的人。即使很清楚这种比较毫无意义,我们也依旧愿意伤害自己的内心。

不轻易对别人好的人的心理学(心理学见不得别人好)(2)

比较存在于生活各处,防不胜防。

在比较面前,积极的自尊感和免疫系统很相像,它可以使我们不受外在因素的干涉,想要摆脱比较带来的负面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自尊。

我希望你过得好,但我不希望你过得比我好

在一段友谊中,两个人很容易进入一种非常奇怪的状态。按理说朋友获得了成功我们应该开心,但大多数情况下,在我们表面祝福的话语下,都藏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原因是什么呢?

研究显示,当我们进入青春期后,纯粹的友谊和敌意都会消失,而一种新型关系代替了它们的存在——“友敌关系”。

这甚至成了成年人生活中经常要面对或是扮演的社会角色。

不轻易对别人好的人的心理学(心理学见不得别人好)(3)

研究友敌关系的学者Holt-Lunstad认为,这类关系占据了成年人友谊的一半以上。所以,在成年人生活中,“友敌关系”比单纯的友谊更加常见。

在“友敌关系”中,多数存在忌妒的情绪。

韦氏词典对于“嫉妒”(envy)一词的定义:“当你看到别人的优点或是幸运时,你所产生的气恼、羞辱、不满或者是不安,以及想要得到这些优势的欲望。”

不轻易对别人好的人的心理学(心理学见不得别人好)(4)

一方面,我们嫉妒的对象往往是和自己关系密切,和自己相似的人(社会地位、成长环境、取得成就方面),我们认为对方是优秀的人。所以,长期在一起的朋友很可能成为我们嫉妒的对象。

另一方面,嫉妒的产生源于和自己相比所具有的优势。比如更靓丽的外形,更好的人际关系、更优秀的成绩等。我们是和他们零距离接触的人,会更直观看到他取得的成就和财富。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产生嫉妒的情绪。

吃醋(jealousy)是一种比嫉妒更具针对性的情绪。

吃醋的对象往往是自己想得到的物品或喜欢的人。比如两个女生是好朋友,都喜欢校草,但是校草却追求了其中的一个女生,这时,另一方就会吃醋,原先的友谊很可能出现裂痕,朋友关系会变为“友敌关系”。

不轻易对别人好的人的心理学(心理学见不得别人好)(5)

该怎样看待这种情绪?

实际上,好朋友之间,除了欣赏、信任,出现嫉妒或是报复等负面情绪也属于正常现象。“友敌”的存在也十分正常且普遍的,我们无须为此施加给自己太多压力。

这种情绪在本质上也是关系复杂性的一种体现。

在我们处理一段亲密关系带给我们的问题时,不管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我们都想理想化这段关系。希望它带给我们的影响是正面的,正因为如此,我们会很害怕彼此之间出现裂痕。

但是所有的关系带给我们的感受都是双面的,只要你能理性的处理关系中权力的不平衡、双方的博弈、可能对另一方产生的伤害,那么这段关系带给我们的正面影响就会多于负面影响。

不轻易对别人好的人的心理学(心理学见不得别人好)(6)

被你嫉妒的那个人,向前一步就会成为你的密友,后退一步则会成为你的宿敌。当然,你也可以维持现状。

如同老人常说的那句话“没有绝对的敌人,也没有绝对的朋友”有些时候,这种“敌友”反而稳固,牢靠。

这种嫉妒是人的本性,很多人都会有相同的情绪,所以请正确看待这种情绪。

最好的缓解办法就是振作起来,把自己嫉妒的人当成榜样,努力工作,这会让你在奋斗的旅途中更有冲劲。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Cognitive Psychology》

第一心理

,